我是占理兒。
《731》這電影今年7月31日沒能如期上映。從2017年開拍,到定檔2025年7月31日,再到上映前一天突然變成“2025年上映”,具體上映時間不詳。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期待,或者有想要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意愿。我更加好奇的是,在咱們腳下這片土地上,這樣一部記錄真實發(fā)生歷史悲劇的電影,為什么會一再延期,到底是誰在背后阻止他的上映?
更讓人窩火的是網上關于這部電影的評論區(qū),有人說“導演就是騙子,電影根本就沒拍”,有人罵“拍這種電影就是破壞中日友好”,也有家長說“畫面太血腥,會嚇著孩子”。
看著這些話,我突然想起小時候爺爺跟我說的,當年他打仗時的場景:他說當年日本鬼子個子不高但很厲害,打槍很準,沒有人性,幾乎就是見人擊殺,并且從中取樂。
小時候不太懂這些,沒覺得多么殘忍。長大后看了很多歷史,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看了731紀錄片,才知道當年爺爺到底經歷的是什么。
我們這代80后還能聽爺爺講講當年打仗的故事,可是如今的孩子,往后的孩子,肯定沒機會聽到打過仗的人,親口訴說鬼子的‘泯滅人性’,可能對“731”這三個數字也會變得越來越陌生!
說回731電影撤檔這事。
這事最詭異的地方,是國家電影局官網查不到《731》的備案立項信息。
網上有懂行的朋友專門給做了科普:國內電影上映有五步流程,備案立項→拍攝許可→內容審查→技術審查→發(fā)龍標允許上映,少一步都不行。
現(xiàn)在連第一步備案都查不到,兩種可能:要么電影用了別的名字,要么壓根沒通過立項。
但你要說導演在騙人,電影根本沒拍,我是真不信。
因為從2017年到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公共場合說參與了該電影。
比如:張家輝說為了角色減肥二十斤,姜武在金雞獎上拍著胸脯說“7月31日見”,王志文連臺詞片段都被路透過。這些人都是圈內知名大佬,犯不著為了一部沒拍或沒拍完的電影賭上去配合導演胡說八道。
導演趙林山,當年為了籌錢拍這電影,把北京的房子都抵押了,帶著團隊在日本跑了11年找史料,劇本改了243次——你見過騙子這么下血本的?劇本修改的次數都如此精確,犯得著嗎?這么騙的目的是啥,能得到些啥好處?
其實電影行業(yè)內存在一種現(xiàn)象,早些年不少導演是“先上車、后補票”,也就是先把電影拍完了,然后再送審。
但這幾年審查嚴了,《731》這種題材又敏感。很可能當年還能“先上車再補票”,可電影拍完了,如今不能補票了,卡在審查這關過不去。
為啥過不去?其實也好理解,大家看看那個30秒的預告片就知道:凍傷實驗的鏡頭、活體解剖的陰影、孩子們驚恐的臉……這些畫面別說小孩子會害怕了,就是很多成年人看了都有可能出現(xiàn)嘔吐等生理不適反應。
可能是因為過于真實和血腥,更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故意制造輿論壓力,讓這部電影沒法上映。
網上傳得最兇的是“731,被180萬人舉報導致撤檔”。
真假咱不說,但一些人的理由我倒是的確見過:“孩子看了做噩夢怎么辦?”“現(xiàn)在都和平年代了,老提這些干啥?”“別影響中日友好??!”
這話聽著怎么這么耳熟?
想起來了,前幾年《八佰》上映的時候,就有同樣的一些論調在反對,他們說“打打殺殺太暴力”“戰(zhàn)爭都結束幾十年了,拍這些電影銘記戰(zhàn)爭?”《長津湖》爆火時,也有人罵“煽動仇恨”“太血腥暴力”。
在這類人眼里,歷史題材電影,尤其是跟抗日、抗戰(zhàn)有關的,就不該存在!
更離譜的是那些“影響中日友好”的言論,我去過日本旅游,也買過日本生產的相機。但這不影響我罵日本當年的罪行,也不影響我記住731部隊的罪行。
就像鄰居家孩子小時候調皮搗蛋,砸了你家窗戶、偷了你家東西,現(xiàn)在長大了跟你道歉,你可以選擇原諒,但你能忘了當年他把你家窗戶砸爛的事嗎?
仇恨可能不需要延續(xù),但歷史絕對不應該忘記。
前陣子哈爾濱731遺址紀念館的一個數據讓我記憶深刻:現(xiàn)在80%的00后參觀者不知道“馬路大”是啥意思。
“馬路大”?。‘斈耆毡颈苣切┍粚嶒灥闹袊恕⒊r人、蘇聯(lián)人叫“馬路大”,意思是“原木”——在他們眼里,我們的祖輩連人都不算,就是實驗材料!可現(xiàn)在的孩子不知道這個,卻能記得住幾十個奧特曼的名字和必殺技,這是好事嗎?值得鼓勵嗎?
網上有群人特別“理性”,動不動就說“要向前看,別搞仇恨教育”。這話聽著冠冕堂皇,可你問問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里的遇難者名字,他們同意嗎?問問731遺址里那些沒來得及留下名字的“馬路大”,他們答應嗎?
列寧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周總理也說“一個民族忘記了歷史,就會成為愚昧的民族”。這些話不是喊口號,是血淋淋的教訓。
你以為國內那些精日分子為啥拼命刪教材里的731內容?為啥高校教授敢寫“細菌實驗推動醫(yī)學進步”這種屁話?他們就是想讓我們忘了,忘了我們曾被欺負過,降低我們的防備心理。
網上有位網友帶著兒子去參觀了731遺址,他說孩子指著玻璃柜里的防毒面具問:“爸爸,這是奧特曼的裝備嗎?”他當時心里非常難受。
你看,才過了幾十年,歷史的證據就變成了孩子眼里的“奧特曼裝備”。再過幾十年,我們這代人不在了,誰還會告訴他們真相?還有多少人知道當年發(fā)生了多么慘絕人寰的事?還有幾個人能抱有警惕之心?
有人說“一部電影而已,不上映就不上映唄”。可這不是電影的事,是我們還能不能守住歷史的事。你想想,如果連《731》都上映不了,以后誰還敢拍這種題材的電影電視?再過十年,孩子們會不會以為抗日戰(zhàn)爭是“中日友好交流”?
我今年四十多了,可以說半輩子過得順風順水。小時候覺得歷史課本上的文字離自己很遠,長大了也沒覺得戰(zhàn)爭離我們很近,直到前幾年有天我爸翻出爺爺的軍功章,說當年爺爺抗日時中過兩槍,我才突然明白:那些數字、那些名字,都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對于我來說,時間已經算是久遠了。
現(xiàn)在的孩子們,沒見過戰(zhàn)爭,甚至都沒挨過餓,這當然是好事。
但咱們不能讓好事變成壞事——我們不能讓他們的天真,被一些別有用心的‘精日分子’灌輸上虛假的“和平”和“友好”?!?31》能不能上映,可能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但我們能不能記住歷史,是自己說了算的。
不是要記住仇恨,是要記住教訓。
全文完,感謝閱讀,喜歡請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