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了,“南京大屠殺”題材的電影,終于不再出現(xiàn)“人性未抿的鬼子兵”“幡然醒悟的鬼子兵”“無辜被騙的日本普通人”,
終于不再老生常談「敵人只有日本軍國主義」「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更不再意淫什么「中日人民團結(jié)起來,打倒日本法西斯」這樣的自欺欺人,
而是挑明了說:「我們從來就不是朋友!」
什么是軍國主義?就是舉國一致,所有人都加入了戰(zhàn)爭絞肉機,這是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的國運之戰(zhàn)。
這部電影通過中日兩國的幾個小人物突顯整個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
劉昊然飾演的阿昌,像是寓言故事中善良的農(nóng)夫,他代表的就是千千萬萬本性善良而又簡單純粹的中國老百姓。
伊藤是偽裝成「蚯蚓」的一條眼鏡王蛇,他本性十分惡毒,但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一副溫順、友好、謙遜有禮的『善人』面貌。
比如,他會拿出戰(zhàn)爭中十分匱乏的米面等食物,去喂養(yǎng)路邊出現(xiàn)的流浪狗,但小狗的周圍全是中國人的尸體,他熟視無睹。
比如,表面上給了阿昌及其老婆兩張出城通行證,背后卻命令檢查的士兵,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持此通行證(編碼一致)試圖出城,就一律格殺勿論。
但伊藤低估了中國人民拼死反抗的決心,當阿昌發(fā)現(xiàn)沖洗出來的底片中,有很多是日軍在南京城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照片時,阿昌決定冒死把這些底片傳遞出去。
當然伊藤更沒想到的是,照相館里王驍飾演的老板金承宗一家人,為了傳遞這些記錄下歷史的照片,甘愿舍命而赴死。
一個目不識丁的文盲鬼子兵肯定是敵人,
一個能說漢語寫漢詩,通曉和喜愛中國文化的鬼子,只會是更兇殘更狡猾的敵人!
借“攝影師伊藤”這個人物,深刻揭露了此類狡猾敵人的丑陋嘴臉:
這個角色的人物原型,很明顯是參照了真實歷史上,那位赫赫有名的“世界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
此人在侵華戰(zhàn)爭中,服役一年十個月,參與了包括淞滬戰(zhàn)役、進攻南京在內(nèi)的多場戰(zhàn)斗,跟隨他所在的“瓦斯部隊”,沿著長江一路放毒氣,也直接參與了南京大屠殺。
它用自己的隨身攝影機,也自己的“戰(zhàn)地日記”中,如實記錄了自己和同伴一次次殺戮中國民眾的事實,
從前這個類型的電影,總是要試圖展示幾個“良心未泯”的日本士兵,試圖證明侵略者中也有好人,幼稚、可笑、自欺欺人……《南京照相館》進步就進步在這里,它借男主的口說出——我們不是朋友;它借女主的口說出——日本人是畜牲,不會把我們當人的。
這個電影另外一個優(yōu)點,就是沒有再給國民黨涂脂抹粉,而是真實講訴了他們是怎么“抗戰(zhàn)”的,基層戰(zhàn)士是在拼命殺敵,就連抓壯丁來的警察也上了戰(zhàn)場……但國民黨高層呢?蔣介石和他的嫡系,早就離開了,沒有做動員,沒有組織撤離,把士兵、平民全部當做垃圾拋棄了,潰散的國民黨敗兵搶老百姓衣服,督戰(zhàn)的軍官下令對逃兵和難民開槍,然后大家一起面對日軍的屠刀……他們同樣沒把普通人當人。
整部電影的氛圍是令人憤懣、窒息的。
1888 年,尼采在《偶像的黃昏》中說:「凡是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
1937 年,以阿昌為代表的中國百姓,在南京大屠殺中拼死反抗,留下了日寇屠殺我族的鐵證。
2025 年,申奧在《南京照相館》中告訴日本人:「我們不是朋友,永遠都不是!」
這樣的電影,如果還不能好評如潮,可能真的說明現(xiàn)在的觀眾不僅是不喜歡看電影了,而是已經(jīng)活的麻木且忘本了。
華夏復(fù)興,我輩任重道遠,永志不忘,厲兵秣馬,犁庭掃穴,滅此朝食!豈可故步自封,綏靖寇仇?
子曰:【九世之仇猶可報乎?雖百世可也!】
——山川異域,不共戴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