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吉林廣播電視臺《守望都市》欄目采訪我院針灸臨床中心門診主任陳新華,談中伏“兩怕”需警惕,科學養(yǎng)生正當時。
中伏“兩怕”需警惕 科學養(yǎng)生正當時
每年公歷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我們會迎來三伏天中最熱、最長的中伏。此時驕陽似火,暑氣蒸騰,不僅是對身體耐受力的考驗,更是科學養(yǎng)生的黃金節(jié)點。了解中伏的 “兩怕”,掌握順應時節(jié)的養(yǎng)生之道,能幫助我們安然度夏,為秋冬健康打下基礎。
一、中伏 “兩怕”:不起眼的習慣可能埋下健康隱患
中伏的 “兩怕” 并非危言聳聽,而是古人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的健康警示,與現代醫(yī)學理念不謀而合。
一怕貪涼。中伏氣溫高達 35℃以上,人體為散熱會使毛孔張開,陽氣浮于體表,內里相對空虛。此時若過度貪涼 —— 冰鎮(zhèn)飲料直接灌入胃腸,空調溫度調至 20℃以下,或夜間露宿風口,寒濕之氣易趁虛而入,容易出現面癱;胃腸受冷刺激后,蠕動紊亂,輕則腹脹腹瀉,重則引發(fā)急性腸胃炎;寒濕侵襲關節(jié),則可能埋下風濕隱患,到了秋冬便會隱隱作痛。尤其老人、兒童及體弱者,脾胃功能較弱,更需警惕 “涼從口入”“寒從膚侵”。
二怕腹瀉。中伏高溫高濕,食物易滋生細菌,剩菜剩飯、街邊涼菜若儲存不當,食用后可能導致細菌性腹瀉。同時,貪涼引發(fā)的胃腸功能紊亂,也會加重腹瀉風險。中醫(yī)認為,腹瀉多與 “暑濕傷脾” 相關 —— 暑邪耗氣,濕邪困脾,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水谷不化而成瀉。頻繁腹瀉不僅會損耗津液,還可能因脫水引發(fā)乏力、頭暈等不適,削弱身體抵抗力。
二、中伏為何是養(yǎng)生黃金期?
從中醫(yī) “天人相應” 理論來看,中伏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期,此時人體新陳代謝加快,氣血流通順暢,毛孔張開利于排邪,是調理虛寒體質的最佳時機,這也是 “冬病夏治” 的核心原理。
驅寒邪效果加倍:中伏陽氣旺盛,借助外界陽氣之力,能更有效地驅散體內積寒。比如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 “冬病”,多因體內寒濕過重,此時通過艾灸、熱敷等方式溫補,可事半功倍。
排濕毒事半功倍:高溫環(huán)境下人體出汗增多,汗液不僅帶走熱量,還能排出體內濕氣和代謝廢物?茖W排汗結合健脾食物,能減少 “暑濕困脾” 導致的乏力、舌苔厚膩等問題。
養(yǎng)陽氣正當時:中醫(yī)認為 “春夏養(yǎng)陽”,中伏陽氣最盛,此時順應自然規(guī)律養(yǎng)護陽氣,可增強機體免疫力,為秋冬陽氣收斂儲備能量。
三、中伏科學養(yǎng)生:從飲食到起居的實用指南
中伏養(yǎng)生的核心是 “防暑濕、護脾胃、養(yǎng)陽氣”,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飲食調理:清熱祛濕,顧護脾胃
多吃健脾利濕食物:綠豆、赤小豆、薏米、冬瓜、絲瓜等,可煮成綠豆湯、冬瓜薏米粥,幫助排出濕氣;山藥、蓮子、南瓜能健脾養(yǎng)胃,改善暑濕導致的食欲不振。
補水需 “溫” 忌 “冰”:高溫下人體水分流失快,建議飲用 30℃左右的溫開水或淡鹽水,避免冰鎮(zhèn)飲品。也可喝些菊花茶、金銀花茶清熱解暑,但體質虛寒者需適量。
清淡飲食防腹瀉:少吃油炸、辛辣食物,避免加重胃腸負擔;食材務必新鮮,剩菜需徹底加熱,涼拌菜可加蒜末、醋抑菌。
起居調護:避高溫,防貪涼
合理使用空調:溫度建議調至 26℃以上,避免直吹身體,出汗后先擦干再進空調房,每晚開窗通風 2 小時,保持空氣流通。
午休補元氣:中伏白天長,夜間易因悶熱睡不好,午時(11:00-13:00)陽氣最盛,此時小憩 15-30 分鐘,可恢復精力,避免午后犯困。
溫水洗澡護陽氣:睡前用 37℃左右溫水洗澡,既能清潔皮膚,又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幫助入睡,忌用冷水沖澡,以免閉汗傷陽。
運動與防護:適度鍛煉,避署防傷
選對運動時間:避開正午高溫,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散步、太極拳等輕度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大汗淋漓 —— 中醫(yī)認為 “汗血同源”,過度出汗會耗傷陽氣。
做好防曬:外出戴帽子、打傘,涂抹防曬霜,避免長時間暴曬引發(fā)中暑或曬傷。
穴位按摩助養(yǎng)生:按揉足三里(健脾)、關元(補陽氣)、曲池(清熱)等穴位,每個穴位按 3-5 分鐘,可增強體質。
中伏雖熱,卻是身體 “休養(yǎng)生息” 的關鍵期。避開 “貪涼”“腹瀉” 兩大陷阱,順應時節(jié)調整飲食起居,既能安然度過酷暑,更能為全年健康蓄力。記住,養(yǎng)生不在一時,而在順應自然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
內容來源/吉林廣播電視臺
初 審/畢航奇
復 審/王 爽
終 審/郭家娟
醫(yī)院地址
紅旗院區(qū):長春市工農大路1478號 0431-86178018
經開院區(qū):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深圳街185號
兒童診療中心:0431-81953838
婦產診療中心:0431-80568666
治未。」芾碇行模⑨樉耐颇弥行模長春市工農大路工農南胡同177號
農安分院:農安縣燒鍋鎮(zhèn)長白公路與東盛路交匯處 0431-81877999
二道分院:二道區(qū)東河東路4999號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白山醫(yī)院:吉林省白山市渾江區(qū)長白山大街3052號 0439-5080906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定西醫(yī)院: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解放路31號 0932-82133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