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政委曾說過:二野在解放戰(zhàn)爭中誰的功勞最大?我看是王近山同志。
這絕非客套之語。王近山曾擔任六縱司令員、12軍軍長,一直跟隨野戰(zhàn)軍機關(guān)征戰(zhàn),每逢關(guān)鍵時刻,劉鄧首長必然會動用六縱,王近山也沒辜負過期望,無論沖鋒、攻堅、斷后,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務(wù)。
六縱當初下轄16、17、18三個旅,16旅旅長先后由韋杰、尤太忠擔任,17旅旅長先后由石志本、李德生擔任,唯有18旅自始至終旅長是肖永銀。
王、肖二人配合的時間最長,關(guān)系一度也最密切。可奇怪的是,當中央確定王近山實際指揮第三兵團參加抗美援朝后,肖永銀這個老六縱的人,卻差點沒能隨部入朝。
還是肖永銀委托老首長劉伯承幫忙,王近山才不情不愿點頭。兩人明明是關(guān)系極好的老戰(zhàn)友,因何裂出間隙、甚至心生埋怨呢?這一切,都跟二野挺進大西南后的變化有關(guān)。
解放戰(zhàn)爭后期,國民黨雖在西南集結(jié)了大軍,但官兵缺乏戰(zhàn)心,很快成建制的部隊都被消滅,只剩一些散兵游勇遁入山區(qū)。
于是,二野的作戰(zhàn)任務(wù)也發(fā)生變化,所有目標都往“穩(wěn)定”二字靠攏。1950年初,12軍進入重慶,維護治安的同時,也幫手恢復生產(chǎn)建設(shè)。
然而一些干部在進城后思想發(fā)生了變化,認為自己吃了那么多年的苦,也該享享福了,首當其沖的就是婚戀方面。
影視劇《亮劍》中李云龍怒懟王副軍長時說過一句臺詞:部隊要進城了,全國就要解放了,有些首長該換老婆了。
藝術(shù)源于現(xiàn)實,12軍里真有這樣的情況,少數(shù)干部明明原配還在,卻跟城里年輕漂亮的女同志談起了戀愛,這種事情紙包不住火,街頭巷尾傳出不少花邊新聞,人們戲稱這種干部為“改組派”,一時間影響很不好。
因為涉及到的干部有個別職務(wù)不低,大多數(shù)人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肖永銀聽說后卻非常憤怒。
一來他與妻子正常戀愛結(jié)婚都被人說是“改組派”,個人名譽受損;二來長此以往解放軍在群眾心里也會是墮落的印象,有損部隊作風。
于是,性格直率的肖永銀決定快刀斬亂麻,先是開會批評了涉及感情糾紛的干部,隨后將那些相關(guān)的女同志調(diào)走。用又快又猛的動作警示整個12軍。
本來肖永銀只是想內(nèi)部處理,可上級兵團獲悉此事后,決心樹立典型,以正所有進城部隊的風氣,兵團政委謝富治隨即來到12軍親自處理。
在調(diào)查過后,謝富治對兩位干部施以軍紀處分,并予以公開通報,使得上下皆知,議論紛紛。尷尬的是,王近山在里面也或多或少沾了點關(guān)系。
由于西南剛解放,王近山作為軍中高級干部,經(jīng)常要去高校進行演講,這年的他才34、5歲,風華正茂。又是從尸山血海里殺過來的將軍,氣度不凡。漸漸地就有很多女孩子對他產(chǎn)生好感。
尷尬的是,在這群女孩子中,有一個是王近山妻子韓岫巖的親妹妹韓秀榮,她剛從重慶大學畢業(yè),性格活潑、行為大膽,經(jīng)常會去找姐夫王近山跳舞,時間長了很多風言風語就在亂傳。
肖永銀也好,謝富治也好,都為王近山留了面子,處理相關(guān)事宜時都沒點過他的名。但太多方面重合,其他人也猜得到一些東西,王近山就感覺很尷尬。
王近山對謝富治沒什么特別的想法,畢竟謝是領(lǐng)導又是政工干部,這些工作是他的職責。
但對于老部下肖永銀,王近山心里就有火,肖永銀作為軍事干部,思想作風本不該他管。而且肖永銀處理得太過直接,把上級都鬧過來了,這讓王近山感覺肖永銀在暗中搞自己、敗壞自己名聲。
同年年底,中央為增強抗美援朝前線的兵力,重新組建第三兵團,下轄12軍、15軍、60軍。王近山升為兵團副司令員,12軍軍長職務(wù)空缺出來。
本來很多人都以為,一直在12軍戰(zhàn)斗的肖永銀接任是自然而然的事,沒想到人選落定時,卻是原11軍軍長曾紹山擔任,肖永銀只是12軍副軍長。
這還沒完,12軍接到入朝作戰(zhàn)命令不久便北上整訓,在河北束鹿進行戰(zhàn)前準備,許多干部都隨大軍行動,但肖永銀遲遲沒接到參戰(zhàn)命令。
第三兵團名義上陳賡是司令員兼政委,但他腿疾發(fā)走,連行走都困難,因此人員安排方面王近山有很大的決定權(quán)。
當時王近山、肖永銀、曾紹山都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王近山力主將曾紹山調(diào)到12軍當軍長,但見到肖永銀卻一句話不說,這讓肖永銀非常難過。
肖永銀嘗試找王近山說情,但王近山卻以肖永銀在軍事學院這邊的任務(wù)重、不宜走開為由婉拒了。
如果大軍開拔,那一切就來不及了。肖永銀只好另尋辦法,將事情匯報到老首長、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處。
劉帥雖然不在西南軍區(qū),但軍隊里的一些風聲還是聽過的,他很憤怒王近山這樣做,丟老太行部隊的臉。于是,劉帥為肖永銀寫了個條子,同意肖永銀暫停軍事學院的培訓,先到朝鮮作戰(zhàn)。
有了這個條子,王近山也不好再不同意,肖永銀得以在朝鮮戰(zhàn)場繼續(xù)指揮老部隊。只不過兩人的相處更多是公事公辦,再無當年在中原馳騁時的默契于心。
1953年5月,王近山奉命回國,肖永銀繼續(xù)留在朝鮮,臨別時,肖永銀曾想好好解釋,但王近山只是冷漠回答:沒什么,我們是老戰(zhàn)友嘛。心結(jié)仍未解開。
王近山是因為花邊事件與肖永銀產(chǎn)生矛盾,后來確確實實因為這方面的問題栽了跟頭,1964年被組織當作典型處理,最終大軍區(qū)副司令員職務(wù)被撤銷、黨籍被開除、軍銜被降為大校、行政降為副軍級、下放到河南一個農(nóng)場改造。
大運動后,他的處境也不太好,有人想要接著再踩一腳,去向肖永銀找黑材料。肖永銀卻沒有配合,反而說王近山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毛主席的,任誰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這些話讓王近山非常感動,后聽說肖永銀將陶勇等人的孩子秘密安置起來,王近山擔心自己孩子會受影響,就也送了過去,肖永銀二話不說就將孩子安頓照顧。
事教人才教得會,王近山終于明白肖永銀是對自己好的人,昔日的憤怒煙消云散。
1969年,王近山經(jīng)許世友幫忙,得以重新出來工作,他前往南京軍區(qū)報到那天,肖永銀、尤太忠等老部下早早在車站迎接,王近山和肖永銀笑中帶淚,一個擁抱重歸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