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3193名南洋華僑青年響應(yīng)陳嘉庚的號召回國抗戰(zhàn)。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在滇緬公路上從事運輸和機修的工作,以便將國際援助物資順利運送到國內(nèi)。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南僑機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今晚,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播出的《檔案》繼續(xù)為您講述他們的故事!
南僑機工用真誠換真心
與當(dāng)?shù)匕傩战Y(jié)下美好情誼
在滇緬公路,南僑機工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極其惡劣,經(jīng)常路遇暴雨塌方,因為蚊蟲叮咬,瘴氣橫行,得瘧疾的概率也很高。幸運的是,當(dāng)?shù)氐睦习傩諑Ыo他們許多幫助。
這些南僑機工與國民黨官兵不同,舉止文雅,態(tài)度謙和,與云南當(dāng)?shù)氐睦习傩战Y(jié)下了美好的情誼。機工蔡文興運輸途中被毒蛇咬傷,并發(fā)瘧疾,路過的姑娘線秀英救了他,并借給他一條棉被。
后來,蔡文興帶著禮物登門致謝,卻不知傣族風(fēng)俗中,男子送禮意為“下聘”。姑娘意屬蔡文興,而蔡文興逐漸了解到這位姑娘的善良可靠,便發(fā)自肺腑地接受了這門親事。除了蔡文興,李颯、陳團(tuán)圓等多位南僑機工也與當(dāng)?shù)嘏酉步Y(jié)良緣。
他守碑二十載
背后竟有這樣一段往事
1942年5月,日寇由滇緬公路入侵云南邊境,南僑機工奉命撤回昆明。通向昆明的必經(jīng)之路——惠通橋,因日軍間諜引發(fā)沖突被炸毀。在欄目組尋訪南僑機工后人的過程中,尋找到的幾乎都是平安通過惠通橋的機工后人,而沒有通過惠通橋的機工,因為很多人被日寇殺害,很少有人留下后人。
葉曉東,就是一位沒有通過惠通橋的機工陳團(tuán)圓的后人。他為什么姓葉,而不姓陳?這段往事,與陳團(tuán)圓的犧牲有關(guān)。
2005年,在邊境小城畹町,樹立了一座南洋華僑抗日回國紀(jì)念碑。因這座碑上有父親的名字,葉曉東成為了這里的守碑人。這一守,就是20年。和許多犧牲的南僑機工們一樣,陳團(tuán)圓的資料在歷史長河中遺失。葉曉東如何找到父親的影像,實現(xiàn)與家人的“團(tuán)圓”?
南僑機工面臨生存困境
捐贈物資卻被貪污!
1939年2月,在祖國急需時,陳嘉庚號召南僑機工回國抗戰(zhàn)。然而不久后,他得知機工面臨缺棉衣、醫(yī)藥匱乏、基礎(chǔ)設(shè)施差等困境。他撰寫建議書并募集物資,本以為問題得以改善,可事實,卻令人失望。1940年,陳嘉庚組織“南僑回國慰勞視察團(tuán)”回國,在重慶目睹奢靡之風(fēng),又從莊明理處知捐贈物資被貪污。他向蔣介石反映情況,卻遭到了敷衍。
1942年惠通橋被炸后,國民黨大肆壓制編制,裁撤南僑機工,許多人生活無著。陳嘉庚的得力助手侯西反立即開展收容難僑的工作,成立云南華僑互助會救助機工,還創(chuàng)辦了僑光小學(xué)。但不久,他因飛機失事遺憾離世。
因戰(zhàn)爭的阻隔,陳嘉庚對侯西反的離世并不知情。此時,他正在印尼撰寫《南僑回憶錄》,記錄抗戰(zhàn)以來的種種往事。陳嘉庚對蔣介石政府失望透頂,但他并沒有就此悲觀,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延安。1940年他曾訪問延安,在那里,他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今日21:05,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的《檔案》即將播出,敬請關(guān)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