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周三,沒想到,堅持了兩個月,離不開羅羅對我的“監(jiān)督”,這是我堅持最久的一次寫連載文章。
這周又來假裝一本正經(jīng)寫點內(nèi)容,還是跟大家先說:只是提供不同角度,不要奉為“真理”,我們都是凡人,都只能輸出一點點自己的理解。
今天想聚焦一個小點,也是近來在想的:有時候為孩子構(gòu)筑的生活,確定性似乎太高了?從作息到課業(yè),從興趣到休閑,路徑常被預設(shè),目標清晰,步驟明確。這份周全源于愛與責任,希望他們朝著更確定和方便的方向走去,然而,未來世界的底色充滿意外與未知:
習慣了既定流程的銷售員,突然要策劃陌生領(lǐng)域的品牌活動,從何著手?
毫無剪輯經(jīng)驗的員工,被要求制作宣傳片并宣講,如何化解?
更常見的是:面對一個需求模糊的新客戶,如何快速理解、建立信任、找到突破口?
未來真正考驗人的,可能不是完成預設(shè)任務的能力,而是在混沌中開辟路徑、解決無標準答案問題的能力——一種應對“不確定性”和解決“突發(fā)問題”的能力。
這種能力,難以在完全規(guī)劃好的“安全區(qū)”里生長。它需要在真實、略帶挑戰(zhàn)的土壤中,通過探索、擔責、甚至“教學相長” 來扎根。
一直以來,在孩子大一點后,我是會經(jīng)常向孩子提出“真”請求。坦然告訴他:“媽媽(爸爸)這個真搞不定,你能幫幫我嗎?或者…教教我?” 這超越了年齡分工,是我們家庭內(nèi)的微型“互學”。我會空投給他一個沒有準備的小請求。
“我想給七七送張?zhí)貏e的畫,但我實在不會畫。你畫得很好,能一起畫一幅小畫嗎?” —— 一個簡單的請求,讓他發(fā)揮,一起送給小朋友。
“我拍了幾段視頻想剪一起,可對剪輯軟件一竅不通,也完全沒有時間去細細學了。能幫媽媽研究一下,剪個簡單版本嗎?” —— 那次之前,他從未剪輯過視頻(如同職場新人接陌生任務)。為幫我,他從零摸索教程、操作軟件、選音樂、調(diào)試。全過程正是未來應對突發(fā)工作的預演:理解需求 → 自主探索 → 解決問題。
更復雜的社會性委托,比如我們公司的小伙伴,都知道他喜歡作曲,會跟他請求:“我們需要一段宇宙主題的宏大音樂,聽說你做得棒,能請你創(chuàng)作嗎?”—— 這帶著專業(yè)期許,為不負所托,他主動研究風格、分析元素、學習技巧、創(chuàng)作成曲。能力在真實挑戰(zhàn)中提升。因為之前他是創(chuàng)作自己擅長的風格,這次是接受一個陌生的請求。
“反向教學”:
當工具或知識困住我時:“這個新軟件/功能媽媽怎么也弄不明白,你之前好像用過?能教教我怎么操作嗎?” —— 角色翻轉(zhuǎn)!他需厘清自己的理解、組織語言、演示步驟、解答我的疑問。這不僅鞏固他的知識(最高階的學習是教學),更讓他體驗通過自身能力幫助他人脫困的價值。成長不是單向灌輸。
關(guān)鍵心態(tài):
打破框框,看見“幫忙”的深層價值。
真誠“示弱”:
坦然承認“不會”或“不擅長”,讓孩子感受需求真實、幫助切實有效。這是對獨立個體的尊重。
擁抱“從零開始”的挑戰(zhàn):
不因孩子“沒學過”而回避請求。
“成長共生體”:
當他教我時,不僅鞏固技能,更獲得勝任感與信心。
“浪費時間”“不學無術(shù)“?不,學生的目前主業(yè)是學習,但是我從不認為他的全部只有學習,他完全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和安排:畫畫、剪輯、采購、教學…這些與學校課業(yè)“無關(guān)”的事,絕非浪費。它們是一個完整的人發(fā)展綜合能力的組成部分。孩子的主業(yè),是成長為能獨立駕馭復雜現(xiàn)實的人。
過程價值 > 即時完美:剪輯可能卡頓,采購可能超支。只要他投入思考、行動、擔責、迭代,這過程就遠勝完美結(jié)果。這是安全環(huán)境中的“試錯”。
未來無法被規(guī)劃,但應對它的能力可以從小潛移默化。家庭,這個充滿信任與包容的港灣,正是孩子演練“不確定性”的最佳啟蒙場。
真誠地、謙遜地向孩子發(fā)出那些我們“真”需要幫助的請求。給他一個面對“不會”卻敢“摸索”的機會,一個在“教與學”中確認自我價值的機會,一個在臨時任務中預演未來的機會。這些看似瑣碎的“幫忙”,實則是鋪就他們走向廣闊天地時,那份“遇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從容底氣與應變智慧。
人生不只有學業(yè),還有無數(shù)待解的題——當他走上社會時,一切發(fā)生都是隨機和偶然的,那么不如有機會就去做這樣的預演。
說實在的,每個人育兒的想法,基本都是從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得來的。我和拿云媽媽這些年在教育孩子的想法上有很多共同點,可能也是因為我們學生時代都不是只讀書的人。
前幾天朋友陪我到陌生地方安家,過程遇到各種各樣的意外,而我雖然情緒也會波動,但總算把問題都解決了。朋友笑著說,你就是那種扔到沙漠也能活的花。我對孩子的期待也不過如此。
就像拿云媽媽說的“孩子的主業(yè),是成長為能獨立駕馭復雜現(xiàn)實的人”,我對短期的考試成績一直不怎么在意,我就希望火火和七七,未來順境逆境,都有能力好好的活。
創(chuàng)業(yè)這些年,真正貫穿始終,讓我可以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根本,是什么?
早些年,我可能覺得是勤能補拙。早些年我特別勤奮,老朋友都知道,我連續(xù)四五年一天睡眠不超過四個小時,一直在全力以赴的拼搏。
但這些年,我自己都處于一個隨心地狀態(tài),并不怎么勤奮,只做自己想做地事,只賣自己很想分享的產(chǎn)品。只是,也從未停止過學習。那天晚上跟朋友聊天,她夸我,說你推薦什么好的產(chǎn)品能說得頭頭是道不稀奇,關(guān)鍵是很多你不賣的產(chǎn)品,優(yōu)缺點你也都門清。所以,今日今時,在不極端勤奮也能做好一些事情之后,我才真正意識到,創(chuàng)業(yè)這些年,真正貫穿始終,讓我可以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根本,并不僅僅是勤奮,而是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學習新知識,適應復雜情況地能力。然后我就會想,這種能力是天生的,還是漫長的青少年時期培養(yǎng)出來的。最終還是覺得,應該家長還是會發(fā)揮一些作用吧。六姥姥沒學過育兒,但當我去大河報體育版當學生記者時,她支持;當我暑假跑音像店打工時,她也支持;甚至她會在自己工作遇到問題,以及面臨選擇時,聽我的意見,讓我出主意;在六舅舅到底是走競賽還是走高考這種人生重大選擇時,大家都會聽我的分析和決定。初中后,六姥姥就不再把我當小孩子看了,覺得你不能干這不能干那,也不會讓我所有精力都用于多考幾分上?,F(xiàn)在想來,對她,我是滿滿的感激。
如果那時候我要做的事她都攔著我,讓我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上,會塑造成另一個我吧。但我還是更喜歡自己走過的這條經(jīng)歷豐富,多姿多彩的人生。
我不知道家長的引導對孩子會有多少作用,但我知道孩子的人生,不能只疲于應對考試,如果所有的精力都被框在多考幾分上,一些更綜合的能力,會完全沒有機會去鍛煉和培養(yǎng)。
當然,就像拿云媽媽開篇所說,我們的想法,只是從自己角度進行的思考,不代表真理,更不能指導大家的行為。畢竟,自己家庭情況和孩子的基礎(chǔ),是做所有執(zhí)行的前提,只有爸爸媽媽真正把很多事情想明白了,才能做出一個相對最優(yōu)的平衡和選擇。
希望我們的孩子未來走向廣闊天地時,都能擁有那份“遇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能力。
Read More
育兒干貨I好物分享I誠意滿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