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想去美國建廠的原因很簡單,美國現在關稅打的太激烈,而如果去美國建廠,不光可以得到美國的稅收優(yōu)惠,同時也避免了關稅戰(zhàn)的影響。
畢竟特朗普向歐盟收取的25~30%的汽車關稅,導致奧迪損失慘重。
2025年上半年,奧迪汽車因為關稅就直接損失六億美元,占到奧迪凈利潤的37.5%。
所以奧迪就只能選擇去美國建廠,他們計劃投資46億美元在田納西州建一座電動汽車生產工廠,預計每年可生產20萬輛,這樣可以拿到零關稅以及每車7500美元的補貼。
另外奧迪在最大支票來源地中國也出現了重大問題。他們去年銷量只有64.94萬,同比下降了10%。關鍵是利潤還暴跌了,這些年就算他們不斷降低價格,可還是抵擋不住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進攻,所以綜合各種考慮,就只能前往美國。
可問題是要到美國建廠就要關閉奧迪的工廠,比如奧迪布魯塞爾工廠就已經關閉了,有7500名員工直接受到影響,這就是到美國建廠的后果。
不少奧迪工人開始聯合起來向奧迪施壓,并希望奧迪能夠修改到美國建廠的計劃。
奧迪工會主席約爾格表示道,奧迪管理層必須要對德國本土的就業(yè)崗位和產量做出長期保障,工會才能支持奧迪到美國建廠的計劃。
他們的意思是,他們不是不同意奧迪去美國建廠子,但最起碼現在不需要,而且要把在德國奧迪工人的利益給保護好。
這里倒挺羨慕人家的工會的,人家是真辦實事呀。
另外,受到影響的這7500個工人,奧迪也采取了比較柔和的辦法,是通過買斷或者提前退休的方式來削減這些工作崗位的。
至于沒有受到影響的工人們,奧迪承諾在2033年之前絕對不會裁撤他們,也就保護了他們的飯碗不受影響。
奧迪預計,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每年節(jié)約10億歐元的成本。這些被裁撤的人包括行政和研發(fā)部門,但沒有任何一個生產崗位的人被裁撤。
只是不管裁撤工人還是到美國建廠,都是奧迪無奈之下的行為,這些行為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奧迪唯一的出路就是壓縮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可有工會在這里,他們又辦不到,那迎接他們的未來可就堪憂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