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一句留言,道盡多少父母的無奈:
哪怕孩子考上985大學、讀了研,到頭來選擇躺平,做父母的也只剩滿心絕望。
這更讓我信了那句話:要學會尊重孩子的命運。
01
前幾天,看到有個粉絲留言,說自家孩子已經大學畢業(yè),卻躺平在家里什么也不做。
既不出去找工作,也不出門,每天都是黑白顛倒,晚上玩手機,白天睡大覺。
家長很絕望,也很無奈。
原本以為咬牙忍一下讀完高三,就熬出來了。
孩子就會自律,就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然而這只是父母的想象而已,即便孩子考上了名校,父母遇到的棘手問題一個沒少,操心反倒更多了。
如果說初中高中,父母只是操心孩子成績和學習,那么到了大學又操心孩子是不是要考研考博以及就業(yè)。
即便就業(yè)后,還操心孩子的婚姻大事以及生活等。
似乎對孩子的操心與擔心,無奈與恐懼從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yè),都沒有停止過。
但父母從不是萬能的,即便耗盡心力,孩子的人生軌跡也未必會按你的預期延伸。
倒不如勻些精力給自己,對自己好一點,認真過好當下的日子。
也有粉絲說:
父母要給孩子做榜樣,父母必須要擔負起責任,相信孩子,永遠托舉孩子。
我覺得道理是沒錯的,但父母本就不是超人,哪能事事周全?
父母也不用給自己背上厚厚的枷鎖,并不是為人父母,即便自己做不到也要逼自己竭盡全力。
家長管不了孩子時,還逼自己硬管,不僅會引發(fā)焦慮,還容易管出傷心絕望和懷疑人生。
02
在孩子高一之前,我都以100分的完美媽媽要求自己,為了孩子我什么苦都能吃,只要對孩子好,我會百折不撓。
即便透支自己,即便明知不可為,也會再試一下。
過度的愛與用力的付出,讓我覺得這樣才配得上一個負責的家長。
遺憾的是,我對孩子的悉心照顧與事無巨細的關注,不僅讓孩子產生了厭學,還讓孩子很任性,并且懶惰。
我把所有家務都包辦了,把孩子的生活照顧得事無巨細,他只需要學習就可以。
而且我還會嚴格管理和督促孩子的學習安排,對孩子各種催促,用高目標來倒逼孩子努力再努力。
操心真的很多,但結果也真的不盡人意。
后來想明白了:
要跟孩子課題分離,要將學習的課題還給孩子,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整天圍著孩子轉。
這個暑假,我跟孩子除了中間有一兩次沖突,自打進入8月份以來,我?guī)缀鯖]跟孩子紅過臉,更沒再為他的學習氣得輾轉難眠。
該提醒的我會說,但學不學,終究是他自己的事。
孩子偶爾的表現也會讓我不如意,但多數時候,我都學著調整自己:
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讀幾頁書,散散步,或是踏踏實實地睡個懶覺。
父母也可以有 “逃避” 的權利,也能偶爾擺爛,管不了的事,就暫且放下。
孩子若愿意開竅,自然會醒;若不想醒,那就讓他睡去好了。
家長做不了孩子的主,如果孩子裝睡,那家長根本叫不醒。
03
作為一個家庭教育輔導老師和倆娃媽媽,我提倡家長要共情和托舉孩子。
但我并不建議父母為了孩子而透支自己,過度共情。家長無能為力和身心疲憊的時候,偶爾躺一躺,完全可以。
就像今天清晨五點,我明明醒了,可身體和心理都抗拒著起床,便索性接著睡,直到七點才起身。
原本昨天計劃出門運動的計劃又泡湯了,但我選擇放過自己。
不需要勉強自己,也要為孩子做榜樣,也沒必要以自虐式的自律給孩子做正向引導。
當然可以硬逼著自己出門,可心里不情愿的事,就算勉強去做,又能有多少意義?不如等這陣子躺夠了,休息足了,有了興致和心情再說。
別為了孩子,而讓家長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糕。
人到中年,太難了。上有老,下有小,何苦要逼自己呢?
對自己好一點,想做的事就做,不想做便不做,尊重自己的意愿和選擇。
這世上哪有那么多必須和應該,終究不過父母自我綁架式的“甘心情愿”罷了。
孩子自有孩子的命運與選擇,尊重但不縱容,提醒但不強迫。
父母先有自己的生活和自洽,才能有精力和心力去托舉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