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兩萬里”,要說中國最宏偉的建筑非長城莫屬了,這個擁有著2000多歲的歷史巨龍,那時候沒有精密儀器來測量、也沒有專家來構(gòu)造、更是沒有鋼筋水泥來穩(wěn)固。
長城建成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期間它為什么從來沒有過倒塌,秦始皇在建長城的時候究竟使用了什么辦法,才能讓它直到現(xiàn)在仍然屹立不倒呢?
一、為什么要建造長城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可謂是戰(zhàn)火不斷,還經(jīng)常會遇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擊,因為當時的北方游牧民族為了生存就只能不斷地去偷襲搶奪物資,因為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擊時間、地點不固定,所以導致當時的幾個國家為此感到非常頭疼。
沒辦法他們只能在北邊修建城墻,來為此抵擋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擊,但是因為各個國家修建的城墻不統(tǒng)一,有的高有的低,高的可以用來抵擋,低的也能為此拖延時間。
直到秦始皇吞并六國,統(tǒng)一天下后,為了維護和鞏固“大秦帝國”的安全,秦始皇才開始陸續(xù)開始展開修建國防建設(shè)和邊防守備。
為了大規(guī)模修建長城,秦始皇便派著名大將軍蒙恬北伐匈奴,還讓大將軍蒙恬將各國之前修建的城墻連接起來,從東連著西,這才有了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
二、長城是如何修建的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為了更好的修筑長城就在國家下了一道死命令,光是勞動力就從軍隊、民夫以及戰(zhàn)俘中征用了200萬人左右,這些勞動力通過強制勞動或奴役等方式,被迫參與了長城的建設(shè)。
秦始皇為了修筑長城,還實行了“管理體制”,他嚴格控制各項資源和勞動力,還專門派出監(jiān)管人員日夜駐扎在長城進行監(jiān)工,就連建筑長城所用的磚頭,還專門由檢察官一塊一塊進行質(zhì)量檢測。
檢察官在檢測磚頭質(zhì)量是否合格的時候,采用的方法也是較為特別,他先是將兩塊磚頭平放在了地上,中間留出一半的縫隙,然后再拿一塊磚放在上面讓它形成懸空,最后再拿一塊磚,從空中往下掉落。
如果下面懸空的磚頭被砸爛了,那么就證明這些磚頭的質(zhì)量不好,因此制作這批磚頭的人將飽受著殘忍的虐待,先是挖鼻子、臉上刻字、連坐、車裂等刑罰,直到這個人的生命耗盡了才就此作罷。
在那個沒有水泥、鋼筋的年代里,秦始皇為了能使建筑的城墻更加牢固時,于是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用糯米湯、熟石灰、碎沙石幾樣東西來合成為黏合劑。
糯米湯不僅具有黏合強度的特效之外,它還可以為城墻提供耐水性能,而熟石灰本身就具有很強的黏度,這兩樣東西合在一起熬制,可以更好的填補磚頭之間的縫隙,使得長城更加的牢固。
長城的修建,整整用了十多年的時光,在這背后先不說投入了多少金錢,單單在長城的修建時就有著13萬人因此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價,他們的身體睡在了長城的腳下。
秦始皇的殘忍做法,使得當時老百姓們在自己吃不飽飯的時候仍要將糯米貢獻出來建筑長城,長城之所以偉大,并不是因為它有多強的防御性,只是長沙上的每一塊磚都沾有勞動人們的血汗。
在那個稍微不注意就會喪失生命的時代里,任何人也不敢去打造豆腐渣工程,所以長城至今2000年了仍然屹立不倒,因為它的構(gòu)造成本以及人工是如今社會無法承受的建筑代價。
三、長城的外觀結(jié)構(gòu)與作用
長城作為古代第一軍事工程,也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跡,它的由名“萬里長城”,顧名思義的就是長,它橫跨山西、內(nèi)蒙古、北京等15個省市,在崇山峻嶺之間一片片地形中相互連接起來。
長城整個建筑長21196.18公里,平均的高度也在7.8米左右,有些地段高達14米,一般陡峭的地方寬度都比較低。
要知道長城的外觀并不只是單單一道城墻,它是由城墻、敵樓、關(guān)城、烽火臺等多種防御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御工體,長城有很多垛口,用來觀望來犯的敵人,垛口下面還有一個小洞,用來攻擊敵人。
城墻的墻面還有著單獨的排水溝,用來排出墻面上的雨水,從而保護長城本體的墻身,長城還有一些凸出的墻體,方便應(yīng)對敵人逼近城下登城的時候可以側(cè)面攻擊,也能為守城士兵巡邏放哨使用。
長城中修建的敵樓不僅起到了偵查作用,還可起到在敵人進攻的時候來抵擋敵人的進攻和掩護部隊出擊的作用,敵樓也可以當作為炮臺使用,古代打仗的時候在上面裝備投石車,可以很好的遏制敵人的進攻。
烽火臺在古代中主要就是用來傳遞軍情的,當發(fā)現(xiàn)敵人入侵的時候,可以直接點燃稻草等可燃物,利用煙火來為下面的隊友傳遞敵情,當隊友看到后就知道了敵人來襲,烽火臺一般在白天放煙,在晚上放火。
四、長城的精神
長城是中國古代修建的一座偉大工程,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征,更是在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中提供著很大的幫助,在1933年的長城抗戰(zhàn)中,我們的前輩在面對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喚起了抗戰(zhàn)的意識。
在抗戰(zhàn)中,我們的前輩抱著“誓死與長城共存亡”的決心,抵擋著帝國主義的侵略,在全民族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zhàn)爭的時候,使得“長城抗戰(zhàn)”震驚中外,中國從此也得到了世人的認可。
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指出:“長城之功于后世,實與大禹治水等”,在“長城抗戰(zhàn)”中更是激發(fā)了全民族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
紅軍在長征期間,更是在陜甘長城沿線留下了無數(shù)戰(zhàn)斗足跡和英勇事跡,也使得長城成為了共產(chǎn)黨人堅定革命信仰的重要文物載體,長城的精神已經(jīng)深深的融入在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
五、長城具有特殊地位
長城在古代是用作軍事防御的,如今在多民族統(tǒng)一的社會主義國家里,它自然也就“失去了”本身的軍事意義,經(jīng)過我們當代國人的開發(fā),創(chuàng)造出了山海關(guān)、嘉峪關(guān)等很多著名的長城旅游勝地。
在中國有句古話“不到長城非好漢”,可以看得出來長城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具有著崇高的地位,長城作為我國標志性的建筑,自然也聞名在了全世界,很多外國的友人在來到中國時都將長城劃為必游之地。
因為在綿延萬里陡峭雄偉的長城上,可以讓人們看見我們祖國壯麗的大好河山,站在長城上,抬頭可以看見藍天白云,伸手就可以摸到長城雄厚的“身體”,如今的景色壯闊使得我國人民對長城贊不絕口。
長城不僅有著美麗的景色,更是凝聚著我們先人的智慧與血汗,在如此惡劣以及沒有現(xiàn)代化工具的情況下,我們先人能將長城鑄造成如此的奇跡,使得我國長城具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意義。
長城擁有著2000年的歷史,直到現(xiàn)在仍然的牢固,它的牢固也代表著我們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精神象征,所以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是具有非常特殊的存在,也讓我們中華人民對長城感到無比的自豪。
長城的挺拔更是能激起我們億萬中國人民的愛國之心,就如我們國家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這首歌唱出了我們所有中華兒女的心底之音,更是讓我們在聽到或者唱起的時候都能從心中感受到了一種愛國的激情。
結(jié)語
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它見證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更是我們先人凝聚著智慧與血汗構(gòu)造成的偉大工程,它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等被譽為世界上的奇跡。
長城上的青磚,在經(jīng)歷了上千年風雨的洗禮,仍然依舊堅固,它也見證了我國無數(shù)次的改朝換代,成為了我國五十六民族共同的驕傲,也成為了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象征。
我們國家領(lǐng)導人也對于長城的精神凝練進行了表達: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
正如今日的中國繁榮昌盛,我們也應(yīng)該繼承長城的精神,廣大人民群眾也應(yīng)該繼續(xù)凝心聚力,向著更美好的中華民族建設(shè)積極貢獻,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為我們美麗的中國增添色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