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民國有名的才女林徽因罕見發(fā)怒?又是什么,讓她直接說出:“我林氏滿門忠烈,你又算什么東西?”這樣的話?
一切還要從建國初期說起。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正處于百廢待興的重要階段,作為首都的北京更是急需建設。蘇聯(lián)專家提出以故宮為中軸線展開建設,吳晗等革新派也認為,老城墻上的箭樓、牌樓都是“封建糟粕”,阻礙交通發(fā)展。
那時的北京,電車在狹窄的街道上穿梭,西長安街的牌樓也常常被卡車剮蹭,拆建似乎成了“現(xiàn)代化”的必經(jīng)之路。
1953年,在關于城市規(guī)劃的座談會上,副市長吳晗敲著桌子說:“這些牌樓擋了路,拆了換成銅像多好,又洋氣又實用?!?/strong>
坐在對面的林徽因突然咳嗽起來,手帕上都沾上了血絲。這時候,她的肺結(jié)核已經(jīng)十分嚴重了,醫(yī)生叮囑她要靜養(yǎng),但一聽說要拆東直門的城樓,她還是連夜與梁思成整理資料,自己更是手寫了整整三頁紙的發(fā)言稿。
“東直門城樓是明永樂年間建的,城磚上還留著明朝窯工的刻痕。”林徽因把一張測繪圖推到桌上,“你們看這斗拱結(jié)構(gòu),不用一根釘子,扛過了多少回地震?拆了它,跟直接拆了老北京的脊梁骨有什么區(qū)別?”她的聲音并不大,卻讓整個會場安靜下來。
一旁的梁思成也補充道:“我們可以做環(huán)島設計,讓牌樓成為交通樞紐的地標,巴黎凱旋門不也在馬路中間嗎?”
但吳晗還是執(zhí)意拆除,林徽因強撐著病體站起來,指著他,因為過于氣憤,聲音都有些微微顫抖:“你們真把古建筑拆了,將來是要后悔的!就算復原,也只是假古董!”
面對林徽因的指責,吳晗忍不住嘲諷一句:“你們這些舊貴族就是思想頑固。”這話一下子點燃了林徽因的怒火,她大聲說:“我林家滿門忠烈,什么時候輪得到你來說?”
見她這樣,吳晗囁嚅半天,也只是說了一句,“牌樓里面死過人,還留著不吉利?!?/strong>對此,林徽因冷笑一聲,“故宮里死過多少皇帝呢,你怎么不把故宮也拆了?”
這句話讓在場的蘇聯(lián)專家都愣住了,翻譯愣是半天都沒敢開口。
其實,“林家滿門忠烈”的話還真不是林徽因隨口一說。
1919年,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擔任北洋政府外交委員會委員。當時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列強企圖將德國在山東的權(quán)益轉(zhuǎn)交給日本,林長民主張拒絕在巴黎合約上簽字。
5月2日,林長民在《晨報》上發(fā)表《外交警報敬告國民》,文中直呼:“膠州亡矣,山東亡矣,國不國矣!”這篇文章直接將外交危機揭露出來,引發(fā)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
1925年,林長民因為參加反對張作霖的戰(zhàn)爭,不幸身亡,當時林徽因還在留學,至死父女兩人都沒能見上最后一面。
林徽因的堂叔林尹民早在1910年就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參加反清革命,次年4月參加黃花岡起義,進攻兩廣總督署的時候不幸中彈受傷,隨后被敵人抓住,最終犧牲,年僅24歲。他是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
她的三弟林恒在1935年考入清華大學機械系,但“一二九”運動爆發(fā),于是他放棄了清華的學業(yè),報考了航空學校,成為中央航空學校第十期的學員。
1940年,林恒以第二的成績結(jié)業(yè),之后他就前往成都執(zhí)行飛行任務。次年,日軍對成都發(fā)動空襲,林恒與一眾戰(zhàn)友與日軍展開空中作戰(zhàn),這場戰(zhàn)役中飛機全毀13架,受傷8架,林恒頭部中彈,隨后在雙流南門一帶墜機,年僅25歲。
弟弟犧牲以后,林徽因就翻看他的飛行日志時,才看到最后一頁寫著的“若我死國,毋以為念。”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的時候,曾有人勸林徽因和梁思成前往美國避難,但林徽因卻指著窗外說:“北平容不下一張書桌,南京也未必安全,但我們不能也不愿離開中國?!?/strong>
后來在李莊流亡的時候,她只能吃些不帶油星的糙米飯,連買鋼筆的錢都沒有,但還是堅持校對梁思成的《中國建筑史》手稿,在泛黃的土紙上畫下數(shù)以千計的建筑圖。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被后世稱為“民國才女”的女人,曾經(jīng)背著幾十斤重的測繪儀器,在山西的荒山上一爬就是十幾年。
1937年夏天,林徽因和梁思成在五臺山佛光寺的大梁上發(fā)現(xiàn)唐代題記的時候,她正發(fā)著低燒,卻堅持趴在梁上拓印碑文,一趴就是好幾個小時。梁下的梁思成舉著油燈仰著頭喊:“徽因,下來歇會兒吧,上面有蝙蝠!”她卻笑著回:“蝙蝠比日本人的話好聽,他們說中國沒有唐代建筑呢?!?/p>
那些年,他們走遍全國二百多個縣,用鉛筆和尺子記錄下幾千處古建筑。在河北正定開元寺,林徽因踩著搖搖欲墜的木梯上到塔剎,下來時裙子上爬滿了螞蟻;在山西應縣木塔,她為了測量斗拱數(shù)據(jù),差點幾十米高的腳手架上摔下來。
梁思成的筆記本里還夾著一張泛黃的紙條,那是當年林徽因在病床上寫的:“山西的木塔,記得量柱礎的傾斜度,上次忘了?!?/strong>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林徽因和梁思成連夜繪制了《北平文物建筑保護表》,標出全城600多處古建筑的位置。解放軍攻城部隊拿著這份圖作戰(zhàn),故宮、天壇才得以保全。
但十年后,當推土機對準北京城墻的時候,他們當年保護古城的圖紙,卻成了拆除的參考坐標。
林徽因最終還是沒能等到她預言的那天。1955年4月,她在同仁醫(yī)院去世,臨終前還在為那些被拆除的古建筑惋惜。那時候北京的城墻已經(jīng)拆了大半,剩下的半截城樓就像個斷了胳膊的老人,孤零零地守著空蕩蕩的城根。
1996年,北京開始征集老城墻磚,市民們從菜窖、院墻里找出當年拆走的城磚,堆在文物局門口。2004年,永定門城樓復建完成,用的是新燒的城磚,只有墻角嵌著幾塊帶彈孔的舊磚。
如今,很多人對于林徽因的印象還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或是金岳霖的“終身不娶”。但其實,比起那些若有似無的“桃色新聞”,林徽因最值得大家銘記的身份還是中國第一位女建筑學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