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歐洲在俄烏議題上被撇到一邊,歐盟的幾位領導人干脆組團,陪著澤連斯基一起去美國訪問。
畢竟這陣子俄烏局勢膠著,歐洲要是不主動找點存在感,怕真要被邊緣化了。
從各方消息來看,特朗普在白宮對這一行人還算熱情,大家坐下來搞了場多邊會談。
跟今年2月美烏領導人單獨見面時吵吵嚷嚷的樣子比,這次氣氛明顯緩和不少,守在外面的記者都說,辦公室里時不時能傳出笑聲,看樣子聊得還行。
可就在大家覺得會談能順順當當推進時,意外狀況突然冒了出來。
8月18日下午,當特朗普正和澤連斯基,還有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德國總理默茨這些歐洲領導人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聊得正起勁時,這位美國總統(tǒng)突然站起身,沒多解釋就往隔壁房間走。
后來俄羅斯總統(tǒng)助理烏沙科夫證實,特朗普這是去跟普京通電話,一聊就聊了快40分鐘。
這一下,在場的歐盟領導人全愣在那兒了,本來想借著集體訪美亮亮相,證明歐洲在俄烏問題上的分量,結果直接被晾在旁邊半個多小時。
在場的多數(shù)歐洲領導人雖然臉上有點掛不住,但還是壓著情緒沒發(fā)作。
不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北約秘書長呂特沒忍住,兩人趁著特朗普通話的功夫,直接起身離場了。
更尷尬的是,白宮本來備好的午餐,最后也沒人動筷子,這一幕被記者拍下來,很快就在國際上傳開。
其實歐盟就想爭個“話語權”,而特朗普只盯著“出結果”,兩邊的想法根本對不上。
自從俄烏沖突開打,歐盟給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加起來超過500億歐元,一直是對烏支持的主力。
可特朗普上臺后,好幾次公開說歐洲貢獻不夠,還逼著北約國家把軍費提到GDP的5%。
這次歐盟特意陪著澤連斯基一起來,就是想靠集體行動告訴美國,沒有歐洲不行,哪想到特朗普一通電話,直接把這層心思給打亂了。
更讓歐盟窩火的是,特朗普掛了電話后,當場宣布要籌備普京和澤連斯基的雙邊會晤,之后還要搞美俄烏三方會談。
這安排壓根沒提歐洲,等于直接跳過了歐盟之前設想的“四方會談”。
特朗普在電話里跟普京明說,美國以后對烏安全保障會“協(xié)調(diào)”而不是“主導”,言下之意是讓歐洲多扛點責任。
這跟歐盟原本想的“美國牽頭、歐洲配合”完全不是一回事。
如果歐洲這些國家被踢出局,烏克蘭的處境將更難。
澤連斯基在會談里也沒了之前的硬氣,不得不松口同意“邊打邊談”。
可俄羅斯那邊放出的話又讓事情變復雜了:普京雖然說支持俄烏代表團直接談,但明確要求把克里米亞和頓巴斯的地位問題擺到談判桌上。
這跟烏克蘭憲法里“領土完整不能動”的規(guī)定完全沖突,澤連斯基夾在中間,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俄羅斯這邊在戰(zhàn)場上掌握了優(yōu)勢,談判桌上自然有主動權,就在特朗普和普京通話的同一天,俄軍加大了對哈爾科夫和頓涅茨克的攻勢,還把烏軍兩輛德國造的“豹”式坦克給摧毀了。
這種“邊談邊打”的架勢,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在給西方施壓,想讓大家承認現(xiàn)在占領的地盤。
更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在電話里提出把談判代表升到副總理級別,不少人覺得,這是俄羅斯想繞開澤連斯基,直接跟西方談條件的信號。
對特朗普來說,推動俄烏和談是“美國優(yōu)先”的一步棋,既想少花點對烏援助的錢,又想借著跟普京的交易,在接下來的中美關稅談判里多拿點籌碼。
而歐盟之所以生氣,本質上是怕自己出局:要是美國隨時能越過歐洲跟俄羅斯達成協(xié)議,那歐洲在俄烏問題上還有啥話語權可言?
眼下馮德萊恩已經(jīng)回了布魯塞爾,緊急召集歐盟外長開會商量對策。
特朗普倒是在社交媒體上發(fā)文說“好戲還在后頭”,看樣子可能還有更大的動作。
隨著美俄烏三方會談開始籌備,這場因為“被晾40分鐘”引發(fā)的風波,說不定會成改變俄烏沖突走向的關鍵節(jié)點。
接下來是美歐裂痕越拉越大,還是烏克蘭不得不接受領土妥協(xié),又或是俄羅斯借著這機會穩(wěn)住優(yōu)勢?大家都在盯著看下一步進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