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是“科技與狠活的”!這一次,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玉石造假集散地算是徹底栽了。
央視記者曝光了河南省南陽市石佛寺鎮(zhèn)的假和田玉市場。在這,商家們連“偽裝”都懶得做了,直接亮出各種“狠活”。
攤位上的“和田玉”,全都散發(fā)著刺鼻難聞的氣味,仔細一瞧,全是經(jīng)過化學(xué)染色劑處理過的假料子。
目前,造假人員已被依法控制。成本幾十卻賣上萬,其背后隱藏著一條規(guī)模龐大的黑色產(chǎn)業(yè)鏈。
近些年直播經(jīng)濟的盛行,讓幾乎各行各業(yè)的商家都加入到了這場狂歡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不敢賣的,而珠寶首飾自然也成了直播的一大類目。
原本珠寶首飾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東西,畢竟日常生活中也不會接觸到這類東西。
可直播的盛行,讓很多東西都降低了門檻。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總有人利用普通人分辨不了真假,從而進行牟利。
而記者之所以會去曝光和田玉的貓膩,也是因為收到了知情人的舉報。只不過讓記者沒想到的是,情況遠比想象中還要惡劣。
為了更好的了解和田玉的市場情況,記者來到了河南南陽的石佛寺鎮(zhèn)。在這的批發(fā)市場里到處都是堆滿的石頭,還有被打磨成型的首飾。
按說石頭這種東西肯定是沒有味道的,可走進攤位,記者首先聞到的便是刺鼻的化學(xué)制品味道。
而且在挑選的過程中,商家還會非常貼心的給你提供一次性手套,并且毫不避諱的表示這些石頭都是被試劑染色過的。
隨后為了詳細了解這些假的和田玉都是怎么生產(chǎn)出來的,記者來到了一家店鋪表示自己也想要這種被染色的籽料,店鋪老板向他非常詳細的介紹了,一塊成本幾十的石料是怎么搖身一變變成價格幾千甚至上萬的和田玉的。
同時他也表示,之前不是沒用過質(zhì)量好的玉石生產(chǎn)首飾,但用好的料自然價格也就上去了,價格一高根本沒人愿意買,還不如用這些經(jīng)過染色的低端料,顧客買的開心,他們賺錢也開心。
然而這些料子即便是處理的再好,還是有一個核心的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產(chǎn)品的鑒定證書。
買過玉石產(chǎn)品的都知道,每件商品都有它獨一無二的證書編碼,而這也是讓顧客放心的保證。
那么這些假的和田玉是經(jīng)過其他石頭變來的,他又是怎么經(jīng)過國家的檢測機構(gòu),然后出具證書的呢?
最終記者聯(lián)系到了一個聲稱可以辦證的人,對方上來就把證書的模板發(fā)給了他,顯然是做這種事駕輕就熟。
當(dāng)記者表示自己想要做和田玉的證書,質(zhì)量好一點的后,對方也是給出開具證書的價格,一張只要2塊錢。不得不說,這個價格確實“不貴”。
隨后記者將自己的地址告訴對方后,對方拿著石頭就去辦證了。
也就用了半個小時,一張和田玉的鑒定證書就給到了記者。
表面上看,這張證書并沒有什么問題,關(guān)于玉石的各種參數(shù)也都有,就連上面的二維碼都能掃出來玉石的具體信息。
可仔細查詢你就會發(fā)現(xiàn),證書上的檢測機構(gòu),根本在國家系統(tǒng)中就找不到。
也就是說這家機構(gòu)完全就是被虛構(gòu)出來騙消費者的。
而除了玉石是假的,就連你看到的直播間砍價,其實都是劇本。在你看不到的角落里,主播和攤主早就商量好了商品的價格。
從頭到尾被蒙在鼓里的只有屏幕前的消費者。
在這一系列的亂象被曝光后,當(dāng)?shù)匾彩茄杆俪闪⒘苏{(diào)查組,將相關(guān)涉案人員4名給帶走調(diào)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