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處暑將于2025年8月23日4:33:35(星期六,乙巳年七月初一)到來,距今已不足2天。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處暑通常在8月23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jīng)150°,標志著夏季暑氣開始消散,早晚溫差明顯增大,是氣候轉(zhuǎn)涼的典型象征,代表暑天終止。不過需注意,此時三伏已過,但受“秋老虎”短期回熱影響,南方仍可能持續(xù)高溫、體感悶熱,真正涼爽需等到白露前后。
而處暑的物候,分別是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也就是告訴我們,處暑15天,每5天出現(xiàn)的一個變化,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物候的一個變化。
本周六處暑不一般,是60年一遇處暑,有3個傳統(tǒng),2大特點,早了解。這些分別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今年處暑之所以堪稱60年一遇,獨特之處就在于閏六月的出現(xiàn)。這一特殊情況致使處暑時間大幅提前。正常年份,處暑多在七月上旬或下旬,而今年卻早早在七月初一便已到來。按照天干地支60年一循環(huán)的規(guī)律,下一次出現(xiàn)這般情形,恐怕要等到60年后,且時間也會在農(nóng)歷六月初一 。
8月23日處暑,有3個傳統(tǒng)
傳統(tǒng)一:吃鴨子
處暑送鴨,無病各家,在處暑這天,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會吃點鴨子,它有兩層含義,第一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邪氣,第二吃鴨子,是為了增強自身的抵抗力,讓人體力更加的充沛,從而緩解秋乏的情況出現(xiàn)。
制作鴨子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清燉的方式,同時也可以采用啤酒燒鴨的方式,吃起來味道還是很不錯的,而且肉質(zhì)緊實肥美,尤其美味。
傳統(tǒng)二:吃梨子
處暑到了之后,想必大家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個時候天氣的悶熱,而且秋燥也變得越發(fā)的明顯,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多吃一點時令的食物,尤其是梨子,它含水量比較高,而且還能起到潤燥的作用。
梨子直接去皮之后,開吃就可以了,也可以把它和銀耳一起進行搭配,做成銀耳羹,都是處暑必吃的一種食物。
傳統(tǒng)三:祭祖迎秋
在這個時候,我們還要注意祭祖迎秋,把收獲來的作物,還有蔬果,擺好然后祭祀家人,也是希望他們能夠庇佑,在接下來的日子當中,可以庇佑五谷豐登,家里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8月23日處暑,有2大特點
第一個特點:處暑在出伏后
這種情況說實在話還是比較少見的,今年的三伏天結(jié)束是在8月19日,而處暑的時間則是在8月23日,那么這種就是典型的處暑在出伏之后。
處暑出伏后,一年無春秋;處暑出伏前,九月涼悠悠。如果說處暑在出伏之前,那么夏季就會比較長,意思就是后續(xù)還會比較的炎熱,容易出現(xiàn)秋老虎的一個情況,反之,處暑在出伏之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那么后續(xù),轉(zhuǎn)涼的概率就會比較大。
第二個特點:地門開遇處暑
老話說,七月初一地門開,而這個地門開,就是鬼門打開的日子,古人把七月稱之為鬼月,在七月初一,鬼門會打開,從而讓惡鬼出來,一直到七月三十才關(guān)上鬼門,雖然看似迷信,但是也贊提醒我們,這個時候天氣的一個變化,陰氣開始變重。
處暑后天氣變化明顯,易著涼感冒,加之此時為傳統(tǒng)祭祀之月,人也易生情緒波動,需格外注意自我防護。本周六處暑將至,日常生活與飲食應(yīng)順應(yīng)時令調(diào)整:多食用當季食材,遵循時令飲食原則;同時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zhì),通過適度運動緩解“秋乏”癥狀,安然應(yīng)對季節(jié)轉(zhuǎn)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