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壇的老牌玩家佩洛西又出手了。
8月19日,她直接點名特朗普,把他和兩個人綁在一起:一個是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另一個是已故性犯罪者愛潑斯坦。
佩洛西的原話聽起來挺嚇人——她說普京“綁架烏克蘭兒童”“把強奸當戰(zhàn)爭武器”,又說愛潑斯坦“道德墮落”,而特朗普因為和這兩人“關系密切”,所以既不公開愛潑斯坦檔案,還想讓烏克蘭割土地給俄羅斯。
但稍微了解美國政治的人都知道,佩洛西和特朗普是多年的死對頭。
這種話從她嘴里蹦出來,一點也不意外。
說白了,這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關聯定罪”:先把特朗普和兩個“壞人”捆在一起,然后暗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這種套路在政治圈里太常見了,目的就是往對手身上潑臟水,根本不需要實錘證據。
愛潑斯坦這事兒,特朗普自己早就惹了一身腥。
他過去曾公開吹噓和愛潑斯坦稱兄道弟,還說“喜歡年輕姑娘”。
后來愛潑斯坦出事死了,特朗普立馬改口,說早就和他絕交了,理由是愛潑斯坦“挖走自己的員工”“背叛自己”。
更打臉的是,特朗普當年競選時還信誓旦旦說要“抽干華盛頓沼澤”,承諾公開愛潑斯坦的客戶名單。
結果等他真當上總統(tǒng),司法部卻直接說“沒有名單”,還認定愛潑斯坦是自殺。
這下特朗普的支持者不干了——說好的透明呢?說好的反精英腐敗呢?現在反倒被民主黨揪著小辮子罵“隱瞞真相”。
佩洛西這時候插刀,就是看準了特朗普在愛潑斯坦案里進退兩難:公開文件可能炸出自己人,不公開又坐實“包庇”罪名。
把特朗普和普京綁一塊兒,也不是佩洛西的新創(chuàng)意。
早在2021年國會山騷亂時,她就說特朗普是“普京的跟班”,騷亂是“送給俄羅斯的禮物”。
這次她又加碼,直接把普京的戰(zhàn)爭罪行和愛潑斯坦的性犯罪擺在一起,暗示特朗普“道德同謀”。
但現實呢?特朗普對普京的態(tài)度其實挺矛盾。他一邊夸普京“強人”“聰明”,一邊又威脅對俄制裁;一邊說“想和俄羅斯做朋友”,一邊又答應烏克蘭“絕不割地”。
這種反復橫跳,與其說“通俄”,不如說是特朗普慣用的交易術——誰給他好處他就跟誰笑,翻臉比翻書還快。
佩洛西這番話最“妙”的地方,就是根本不用證明特朗普到底干沒干壞事,只要不斷重復“特朗普?普京?愛潑斯坦”這個三角關系就行了。
普通人一聽:哇,強奸犯!戰(zhàn)犯!特朗普的朋友!完蛋了。
但這種聯想到底多離譜?
舉個例子——假如你小學同學后來殺了人,是不是也要說你“道德墮落”?
政客們最懂這招的殺傷力:事實不重要,情緒才重要。
簡單說,就是特朗普最近麻煩太大,對手想趁機加把火。
愛潑斯坦檔案壓不住,烏克蘭政策被罵搖擺不定,連馬斯克都在網上狂噴他“背叛承諾”。
這種時候潑臟水,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就算搞不垮特朗普,也能讓中間選民覺得“這人確實不靠譜”。
佩洛西的發(fā)言根本不是什么道德譴責,而是一顆精準射向特朗普的政治子彈。
它不需要證據,只需要計算好時機和輿論情緒。
愛潑斯坦和普京在這里只是道具,用來給特朗普貼上“邪惡同盟”的標簽。
可惜的是,普通人在這種游戲里永遠看不到真相——只會看到兩個80多歲的老政客,用最骯臟的手段互相撕咬,而真正重要的事(比如愛潑斯坦案的受害者到底誰能伸冤?烏克蘭戰(zhàn)爭怎么結束?)反而沒人關心了。
政治抹黑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對手死在道德審判臺上,哪怕法庭上永遠找不到證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