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下深處崛起的能源力量,正悄然改變全球能源格局。美國關稅大棒揮空,眼睜睜看著中國市場大門緩緩關閉。
8月21日,中國石化宣布旗下江漢油田紅星頁巖氣田1650.25億立方米頁巖氣探明儲量通過自然資源部審定。這是湖北首個超千億方大氣田,也是我國首個二疊系大型頁巖氣田。
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項目
1650億立方米意味著什么?這相當于中國家庭15年的燃氣使用量,相當于少進口5億噸原油。在當下全球能源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這一發(fā)現帶來的戰(zhàn)略價值遠超數字本身。
01 薄層突破,中國挖出地下“氣庫”
紅星頁巖氣田位于湖北恩施州利川一帶及重慶東部部分地區(qū),頁巖氣埋藏深度在3300米至5500米之間。這片地質條件復雜,頁巖層不足20米且分布不均,被公認為開采難度極大的區(qū)域。
過去,行業(yè)內一直堅信“頁巖厚度必須大于30米才能有效開發(fā)”。江漢油田團隊直面“薄層頁巖能否形成大型氣田”的關鍵問題,通過持續(xù)攻關提出了薄層富碳頁巖氣富集理論,打破了傳統(tǒng)認知。
2020年,位于利川市建南鎮(zhèn)建新村的紅頁1HF井成功噴出工業(yè)氣流,首次證明了二疊系頁巖氣的開發(fā)潛力。
02 技術革新,單井產量大幅提升
開采這類深埋地下的薄層頁巖氣并非易事。工程師們面臨著“埋深大、巖層硬、結構亂”的多重挑戰(zhàn)。
中國石化打破專業(yè)界限,組建了涵蓋勘探開發(fā)、地質工程、科研生產的一體化團隊。他們一邊建立薄層頁巖評價體系,摸清資源“家底”,一邊創(chuàng)新鉆井技術,使鉆頭能在薄如紙片的頁巖層中精準穿行。
通過工藝升級,單井測試產量從最初的8.9萬立方米/天,提升到32.35萬立方米/天,讓薄頁巖釋放出巨大能量。
03 能源自主,中國加速擺脫進口依賴
中國具有“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特點,長期是油氣進口大國7。頁巖氣的勘探開發(fā)對于中國能源格局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
2012年底,中國石化發(fā)現涪陵頁巖氣田,拉開了我國頁巖氣商業(yè)化開發(fā)的序幕。如今,中國石化已建成涪陵1個萬億立方米、威榮、綦江、永川、紅星等4個千億立方米深層頁巖氣田。
這些國內能源項目的成功,使中國在應對國際能源價格波動時有了更多底氣。過去國際油價一漲,國內加油站就得跟著調價;現在自家有了底氣,應對波動的空間明顯大了。
04 美國失算,能源霸權遭遇挑戰(zhàn)
特朗普政府打關稅戰(zhàn)時,中方叫停了所有美企能源合作。當時不少人認為中國離不開美國頁巖氣,但現實給出了不同答案。
美國能源企業(yè)想重新打開中國市場
美國能源企業(yè)財報顯示,中國市場的空缺至今沒補上。埃克森美孚去年在華項目停工,損失超過20億美元;雪佛龍的LNG船在港口漂泊半年,最后只能降價賣給日本。
更讓美國擔憂的是,中國頁巖氣技術突破后,美國相關設備的對華出口量下降了60%5。美國想通過技術優(yōu)勢卡住別人的脖子,反倒加速了中國的自給自足。
05 全球布局,中國能源多元化加速
就在美國對印度加征25%懲罰性關稅(理由是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之際,中國悄然調整了能源供應鏈結構,低價引進俄羅斯原油主力品種。
中企低折扣引進俄羅斯原油
從8月份以來,中國進口的烏拉爾原油規(guī)模幾乎翻倍,接近日均7.5萬桶,而此前日均維持在4萬桶左右。俄羅斯對華原油出口量同比近乎翻倍,價格比國際均價低12%。
中國能源進口的天平已經傾斜:俄羅斯占比從15%漲到30%,中亞管道氣供應翻了一番,自家頁巖氣還在增產。留給美國的份額,越來越小。
全球能源貿易的流向正在重新劃線。
中東原油以前70%往歐洲運,現在40%改道亞洲;美國頁巖氣原本盯著中國市場,現在只能轉去拉美;俄羅斯的管道,以前主要往西送,現在80%的新增產能都通向東方。
紅星頁巖氣田審定那天,國際油價應聲下跌3%。市場正在投票——中國手中的能源牌,分量越來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