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戰(zhàn)場硝煙未散,外交硝煙又起。頓涅茨克方向,俄軍剛宣布拿下了一個戰(zhàn)略要地,烏軍轉(zhuǎn)頭就襲擊了羅斯托夫州的煉油廠。仗打到第三個年頭,前線的膠著肉眼可見。就在這節(jié)骨眼上,美俄這對老冤家卻罕見地同步打出了一張牌——緊急試探北京:中國愿不愿意為烏克蘭的安全打包票?
這事來得突然,背后透著急迫。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曾經(jīng)公開表態(tài),支持為烏克蘭搞個“強有力的安全保障”,還特意點明“不排除西方國家、聯(lián)合國安理會成員以及中國”。弦外之音再清楚不過——俄方對中方入場當“擔保人”開了綠燈。緊接著,特朗普與普京在阿拉斯加密會結(jié)束,電話就打到澤連斯基那頭。核心意思很直白:只要烏方愿意坐下來談,美國愿意給烏克蘭提供安全擔保。美國國務(wù)卿魯比奧緊跟著放風,說美俄峰會“有進展”,催著俄烏“雙方都得作出讓步”。
兩強這一前一后的動作,把中國推到了聚光燈下。俄媒記者直接在外交部記者會上拋出了那個燙手山芋:“如果達成停火協(xié)議,中國是否愿意成為烏克蘭安全的保障者?”問題刁鉆得很。答應?等于主動跳進一個責任深坑,停戰(zhàn)后烏克蘭再起波瀾,西方定會把黑鍋扣到中國頭上。拒絕?美西方媒體的口水能把中國苦心經(jīng)營的和平形象淹了,一句“愛好和平是假的”就能抹殺所有調(diào)停努力。
面對這道外交考題,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的回應堪稱教科書級別:“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我們將繼續(xù)以自己的方式勸和促談,推動危機的政治解決?!睕]有掉入預設(shè)的“擔保”陷阱,重申了客觀公正、勸和促談這一貫穿始終的原則立場。中國不是沖突制造者,更不是當事方,從危機爆發(fā)第一天起,路子就定得正——堅持“四個應該”,發(fā)布立場文件,派特使穿梭,在聯(lián)合國發(fā)起“和平之友”小組,聯(lián)合巴西提出獲百余國響應的“六點共識”。行動清單擺出來,比任何口頭“擔?!倍紝嵲凇?/p>
戲劇性的是,澤連斯基那邊卻搶著表態(tài)了。就在拉夫羅夫松口的第二天,這位烏克蘭總統(tǒng)公開聲稱“不需要中國作為提供安全保障的國家之一”。理由?他翻起舊賬,指責中國“沒有幫助阻止沖突”,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時“沒做任何事情”。這種直接打臉潛在擔保方的激烈言辭,透露出基輔方面對大國擔保深深的疑慮和不信任感。
澤連斯基的警惕,事出有因。記憶里那道疤還滲著血——美國帶頭簽了《布達佩斯備忘錄》,白紙黑字承諾保障烏克蘭安全。結(jié)果呢?烏克蘭銷毀了核武庫,換來的卻是2022年戰(zhàn)火燃起時美國的袖手旁觀。歷史慘痛教訓擺在眼前,所謂超級大國的“安全承諾”,很多時候不過是張隨時可能作廢的空頭支票。這次特朗普遞出的橄欖枝,澤連斯基接得必然小心翼翼。上一次訪美碰壁的尷尬還歷歷在目,如今局勢變化,特朗普拿到了普京的讓步條件(烏軍撤出頓巴斯),急著想促成停戰(zhàn)“成績單”,誠意有多少?持續(xù)性有多久?澤連斯基心里得打上大大的問號。
戰(zhàn)場膠著,外交博弈更膠著。美俄的“試探牌”和澤連斯基的“拒絕牌”,折射出烏克蘭危機里各方訴求的錯位與角力。中國沒被帶節(jié)奏,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勸和促談,這個定力背后,是對自身中立立場的守護,更是對和平解決路徑清醒務(wù)實的認知。大國擔保的虛名,遠不如扎扎實實推動談判桌前的實質(zhì)進展來得重要。戰(zhàn)火終需熄滅,但熄滅的方式,絕不能是給未來的沖突埋下新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