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的天,說變就變。中印關系時隔三年多終于轉圜,正當莫迪盤算著如何在中美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時,另一件大事發(fā)生了。
中國的兩個鄰國,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突然上演了一場“世紀大和解”。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打了印度總理莫迪一個措手不及。原來印度所謂的“示好”,中國壓根就沒全信,并且真的留了后手。
冰封半世紀的握手:一場并非偶然的破冰之旅
1971年,,一場殘酷的戰(zhàn)爭讓當時被稱為“東巴”的孟加拉國在印度的支持下脫離巴基斯坦獨立。
戰(zhàn)爭留下的暴行指控和民族創(chuàng)傷,如同巨大的鴻溝,橫亙在兩國之間長達半個多世紀。
也正因如此,在之后的很長時間里,兩國關系幾乎處于 “冰封” 狀態(tài),高層互動寥寥無幾。
而在8月23日,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伊沙克·達爾的專機降落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
此次訪問具有 “歷史性” 意義,是自 2012 年以來巴基斯坦最高級別官員到訪孟加拉國,也是巴外長 13 年來首次訪孟。
在短短兩天時間里,雙方一口氣簽署了六項合作協(xié)議,內容涵蓋經貿、外交、學術、媒體等多個領域,甚至包括了對兩國外交和公務護照持有者互免簽證這種以往難以想象的條款。
這場歷史性的和解,并非偶然。它經歷了一個從民間到官方、由經貿到政治的漸進式“破冰”過程。
早在官方高調握手之前,融化堅冰的暖流,就已經在民間悄然涌動。
2024年11月,兩國的私人貿易商率先打破了長達數十年的僵局,實現(xiàn)了直接的進出口貿易。
這批商人,成了融化兩國關系的“先遣隊”,用商業(yè)的邏輯為后續(xù)的政治接觸試探了水溫。
今年1月,孟巴兩國間的商業(yè)和貨運直航航班也正式開通。
這不僅僅是商業(yè)合作的延伸,更是在物理空間上,實實在在地拉近了兩國的距離,為更大規(guī)模的合作奠定了物流基礎。
這一系列由下至上、由經到政的演進,清晰地表明,巴孟和解擁有著堅實的民意和經濟基礎。
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鋪墊,才最終促成了8月份這場震驚南亞的官方會晤。
中國的“后手”:不當棋手,只做“搭臺人”
在巴孟關系回暖的整個進程中,中國的角色,顯得微妙而關鍵。
與某些大國習慣于強行介入、充當“仲裁者”的做派不同,中國是以一個“推動者”和“搭臺人”的身份出現(xiàn)的。
為雙方創(chuàng)造溝通的條件與平臺,卻始終不干涉兩國的具體決策。
中孟巴在中國舉行三方會議
今年6月,在中國云南昆明舉行的中、巴、孟三方副外長級會晤,為此次歷史性突破奠定了重要的框架。
會上,中國副外長孫衛(wèi)東明確表示,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都是中國的好鄰居、好伙伴,三方加強合作符合共同利益。
這次會晤,為巴孟兩國直接對話搭好了一座結實的橋梁。
這正是中國在南亞“后手”的核心所在——一種“多元平衡”的戰(zhàn)略布局。
這個布局,并非是針對中印關系一時緩和而臨時采取的短期“計謀”,而是中國長期奉行的“平等合作、互利共贏”外交理念的必然結果。
無論中印關系是緊張還是緩和,中國與南亞其他國家的合作始終按照自己的既定節(jié)奏穩(wěn)步推進。
多年來,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從公路到港口,實實在在地改善了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拉動了經濟增長。
同樣,中國長期給予孟加拉國貿易優(yōu)惠政策,并投資建設了大量基建項目,極大地促進了其交通和電力的改善。
這種合作模式從不附加政治條件,充分尊重各國的國家主權,讓合作方感到踏實和安心,因為合作的主動權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種做法與印度將南亞視為“后花園”的控制型思維形成了鮮明對比,自然贏得了區(qū)域內更多國家的信任和青睞。
莫迪的“天塌了”:從“南亞霸主”到“后院起火”
孟巴關系的升溫,是對印度“南亞主導者”地位的直接挑戰(zhàn)。
印度媒體紛紛以“慌了”、“地區(qū)影響力被削弱”來形容印度的感受。
美國分析師邁克爾·庫格爾曼更是直言:“孟加拉國曾是印度在周邊地區(qū)最親密的合作伙伴之一,而現(xiàn)在卻在與印度的主要對手調情。”
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印度地區(qū)影響力式微趨勢的集中體現(xiàn)。
近年來,從尼泊爾到馬爾代夫,再到斯里蘭卡,多個南亞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現(xiàn)出與印度“保持距離”的傾向。
究其根源,在于印度根深蒂固的“地區(qū)霸主”心態(tài)。它習慣于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對待鄰國,時而施壓,時而干涉,卻往往忽略了鄰國的核心利益訴求與民族尊嚴。
孟加拉國就曾公開敦促印度,制止逃往印度的孟方政治人士搞損害孟方利益的活動,印孟之間的裂痕早已存在。
而印度在處理對華關系時表現(xiàn)出的兩面性,中國也全都看在眼里。
不久前,印度外長蘇杰生當著王毅外長的面明確表示支持“一個中國原則”,但中方代表團剛離開,就有印度官員跳出來“澄清”,試圖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左右逢源。
中國的“后手”——推動巴孟和解并深化三方合作,正是向印度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如果你繼續(xù)玩弄“兩面派”的把戲,那么南亞的格局完全可以在沒有印度主導的情況下,通過平等的合作實現(xiàn)重塑。
巴孟破冰,意味著印度在東部戰(zhàn)略空間受挫,而其他鄰國的疏遠,則讓其“南亞核心”的地位日益空心化。
中國的“后手”,實則是一種深思熟慮的“陽謀”,它基于對地區(qū)各國主權的絕對尊重,以及對共同發(fā)展利益的不懈追求。
它所構建的“多元平衡”網絡,不尋求排擠任何一方,而是為整個地區(qū)的發(fā)展注入了寶貴的確定性和穩(wěn)定性。
歷史和現(xiàn)實都在證明,真正的領導力,不是通過強權迫使鄰居追隨,而是成為大家愿意平等攜手、共赴前程的伙伴。
巴孟的世紀握手,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南亞未來的穩(wěn)定與繁榮,呼喚的不是一個唯我獨尊的“霸主”,而是一個更加多元、開放、包容的合作新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