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消費貸能不能刺激經(jīng)濟,我今天就來給大家算一筆賬。
假設你借了100塊錢的消費貸,銀行利息是3%,政府還給你貼息1%,就等于你要還102塊。這個利率聽起來挺不錯的,比花唄、借條要便宜不少。然后,你這個人實在,借出來的100塊錢真拿去消費了。
假設消費乘數(shù)是4,你這100塊錢的消費就能拉動400塊錢的GDP增長。消費乘數(shù),用大白話講,就是你花出去的錢是別人的收入,別人有了收入也消費,最后鏈條越滾越大,就有了這個乘數(shù)概念。
那這400塊怎么分呢?我們引入國民收入模型中的初次分配比例概念。假設居民、政府和企業(y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是60∶25∶15。按這個比例一算,這400塊錢的GDP中,有240塊給了居民部門,100塊給了政府,60塊給了企業(yè)。
即使把你要還的102塊扣掉,居民部門還有138塊收入。假設這138塊收入都投入消費,是不是就能滾雪球把經(jīng)濟提起來呢?政府用1塊錢的貼息,撬動了400塊錢的GDP、100塊錢的政府收入,以及138塊錢的居民部門收入,這筆賬看起來很劃算。
但是問題來了,通過你的消費,其他居民部門獲得138塊收入,萬一別人不敢像你一樣花錢,反而存錢,138塊存起來100塊,只消費38塊,這個刺激消費的模型就運轉不起來了。好比你是開面館的,去隔壁理發(fā)店做個300塊的總監(jiān)發(fā)型,托尼老師賺了你280塊,轉頭卻吃起方便面,不來你店里消費18塊一碗的牛肉面,你就傻眼了。
有人可能問,不是還有政府的100塊收入和企業(yè)的60塊嗎?他們肯定會消費啊。問題又來了,政府的100塊錢確實會花出去,但花錢的地方多,落到你頭上的肯定少。而且能滿足消費貸貼息標準的,肯定不是最底層最需要保障的人。
企業(yè)的60塊錢,假設一半,也就是30塊能分到老板頭上。你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老板很精明,賺了錢既不投資招人擴大再生產(chǎn),也不在國內(nèi)大肆消費。相當一部分老板拿著這30塊錢,要么去國外瀟灑,要么把錢分給在美國的三個私生子,錢怎么出去的咱不知道,但可以肯定落不到普通人頭上。
所以,假如居民部門除了你借錢消費,其他人都攢錢不花錢,老板們都往外轉錢也不花錢,那么靠消費貸就很難達成刺激經(jīng)濟的目的。不過,刺激不成好像也沒什么大問題,因為政府只出了1塊錢貸款貼息,就拉動了這么多GDP,雖然沒形成正循環(huán),但怎么算也不虧。
唯一有問題的就是借了100塊消費貸的你,銀行感謝你,老板感謝你,餐館服務員感謝你,廠子里的工人也感謝你,但你欠銀行的100塊錢,還得自己還。
鼓勵消費貸的初衷是為了提振經(jīng)濟,這個初衷肯定沒問題。只不過要達成目的,根本上得解決讓大部分老百姓敢消費,讓大部分老板敢投資,這樣才能形成正循環(huán)。光讓少部分人敢貸款肯定不夠。萬一刺激消費的正循環(huán)沒建立起來,唯一受傷的就是那些貸了消費貸,但未來收入波動沒有償還能力的人。
上面講的這些都是真實發(fā)生過的事,發(fā)生在哪兒呢?發(fā)生在日本。90年代,日本大力鼓勵消費貸,甚至把放貸公司老板捧成了日本首富。但最終遠遠沒有達成刺激經(jīng)濟的目的,原因就是上面講的正循環(huán)沒能建立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