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一個生活在珠峰腳下的“外來人”,要把五星紅旗掛滿自家屋前?
拂曉將至,斜陽照亮山脈,達瓦掀開簾子,一排排五星紅旗在寒風中飄揚?!斑@可是祖國給的身份啊。
”他說。達瓦的眼里,沒有異域的迷茫,只有對中國的自豪。
可長達兩百多年的漂泊,他們憑什么選在今天,改寫自己的一生?
說來話長。故事要從清朝乾隆年間說起。
廓爾喀人,一支南來好戰(zhàn)的隊伍,先是在尼泊爾建立王朝,后又把眼光投向西藏。1791年,乾隆朝派??蛋病⒐痤I兵平亂,廓爾喀人見形勢不妙,主動求和,成了清朝的藩屬。
可雙方心里都沒打下過真和平的算盤。幾年后,廓爾喀人舊病復發(fā),再度南侵,結果被清軍又一次擊退。
山雨欲來,清軍掃蕩過后,一小撮廓爾喀士卒走投無路,饑餓寒冷中,他們被附近的藏民救下。
那一群歸于絕境的“廢卒”,在那座海拔四千七百米的山谷里,開始了新的生活。他們沒有土地,沒有牛羊,名義上是外鄉(xiāng)人,藏民根本不敢太靠近。
為了活命,廓爾喀人學著打鐵——黎明時分,熾熱的鐵塊在山風中發(fā)出“啪”的一聲,鐵錘與砧之間,敲出第一件工具。他們拿著鋤頭、斧頭和藏家換來青稞、酥油茶。
就這樣,塵埃落定,達曼人的先祖,在珠峰腳下扎了根。
可這扎根,卻不意味著歸屬。鴉片戰(zhàn)爭后,英軍把印度次大陸和西藏邊陲攪得天翻地覆,達曼人分得了幾塊荒坡草場,卻成了藏民眼里的“旁門左道”。
土地從藏家手里硬扯來,又怕被趕走,他們只好繼續(xù)靠打鐵換口糧。清王朝無暇顧及這塊高原小角落,民間仇視,官方忽略,達曼人活生生成了無國籍的“黑戶”。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開始統(tǒng)計少數(shù)民族,五十六個民族名單公示。有個村長跑到達曼人家,舉著筆:“告訴我,你們叫什么名字,讀什么語言?
”可當聽到他們說漢語、喝酥油茶、穿藏袍,字正腔圓卻沒自己文字時,統(tǒng)計員也哭笑不得:人數(shù)太少,缺少語言系統(tǒng),無法歸入名錄。就這樣,達曼人無緣“少數(shù)民族”,又無從申領戶口本。
可就是這群人——穿著藏袍、皮膚棕色、眼珠竟是歐洲人藍——卻不認自己是外國人。
他們說:“我在拉薩坐過四次火車,逛過北京王府井,親戚都說我們是中國人。”可信紙、身份證,從來沒寄到他們手里。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些達曼人跑去尼泊爾探親,回到山谷,還是這片孩子小時候堆雪人的地方。彼時,他們唯一的身份憑證,是一張尼泊爾發(fā)的臨時通行證,“出村還行,進村就沒法說”。
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有一年,日喀則的政府干部上山走訪,意外發(fā)現(xiàn)了這群外貌奇特的高原居民。
“這是尼泊爾來的嘛?”有人問。
達瓦笑著搖頭:“我們是中國人?!眱尚腥嗣婷嫦嘤U,上報北京。
中央一商量,決定給他們一個身份——真正的中國人。
派來的戶籍員舉著一沓證件,莊嚴宣告:“今天起,你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戶口就在這里。”領證當天,風雪壓頂,可達曼人蜂擁而至。
有人抱著孩子無法自抑地哭:200多年無家可歸,如今有了身份證。政府為他們修建了“達曼自然村”,蓋了藏式碉樓,分發(fā)了六畝春耕地、牛羊二十頭,還補助口糧。
村口豎起的石碑上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達曼族自然村”。誰能想到,這行小小的字,對達曼人意味著多么巨大的尊嚴?
為了孩子能念書,政府在山谷里修了路,派來老師。第一所小學建成后,達瓦家的女兒諾瑪穿著校服,帶上新書包,費力地背著書包下坡:“今天學了拼音,多好玩兒!
”藏式木格窗里,手捧藏文課本的老師樂得合不攏嘴。幾年后,達曼村走出了第一位大學生——瀾東,他帶著鄉(xiāng)親的期盼,考進了西藏大學。
畢業(yè)那天,他特意騎著摩托車,背著學位證,外面還掛著兩個百元紅包:“這是村里給的獎學金,我先拿回家讓大家嘗嘗喜酒?!?/p>
如今,村頭的旗桿上,五星紅旗與經(jīng)幡并列。每天清晨,老人們一邊轉經(jīng)筒,一邊唱起國歌:“起來!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彩旗與紅旗交相輝映。有人問:“為什么要掛國旗?
”達瓦深吸一口雪山冷空氣:“這是我們身份的標志。苦等兩百多年,我們才拿到這張身份證,不掛它,我們怕別人忘了我們是誰。
更有趣的是,不少達曼人入鄉(xiāng)隨俗,主動向政府申請退出低保?!拔医衲攴帕宋孱^牛,賣了兩車青稞,就想靠自己過活,不想再吃國家飯。
”另一位老阿媽揉著手中針線:“有了身份證,才有了尊嚴。自己干活,不丟人。
達曼人的崛起,看似偶然,卻因時代而必然。若非清朝平戰(zhàn)轉換了舊日戰(zhàn)士軀殼,若非新中國民族政策撐起了邊疆的希望,若非鄉(xiāng)土干部一聲驚呼,達曼人或依舊在高原上,像風中碎石,無聲無息。
從廓爾喀戰(zhàn)士,到無國籍的“陌生人”,再到如今掛滿五星紅旗的高原小村,他們的身份,像一部跌宕的史詩,告訴我們:國籍,不只是紙張,它是血脈歸屬,是千百年輾轉之后的安身之地。
有些事,看似微小,卻能扭轉命運。有些人,默默無聞,卻托起了民族的榮耀。
達曼族的故事,還在繼續(xù)。每當朝陽升起,我們都該問自己:還有多少群體,等待一個“身份”的確認?
他們的血脈和土地,究竟該由誰來承認?
信息來源:西藏日報《達曼族群調查》;中國民族事務委員會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