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魯迅先生的長孫周令飛結婚了,他的婚禮是在臺灣舉行的,妻子也是臺灣人。
一時間,“魯迅長孫叛逃”的聲音不絕于耳。
周令飛的父親周海嬰十分苦惱,他發(fā)出聲明,表示與兒子斷絕父子關系。
然而在多年后,周令飛回到了大陸。
因為廖承志的一句話,他不但沒有受到追究,還成了一位著名的影視制作人和學者。
廖承志到底說了什么話呢?周令飛到底有沒有“叛逃”呢?這些都要從周令飛的童年說起。
周令飛是周海嬰的長子,1953年出生。
在小學的時候,他就知道了爺爺的偉大,并且以此為榮,他長期閱讀魯迅的著作,并逐漸對藝術有了自己的理解。
還沒畢業(yè),他就跑去報考了解放軍藝術學院,而且還沒有告訴家里的大人。
周令飛與奶奶
雖然這次考試沒有什么結果,但是一個孩子能如此大膽,這就足以看出周令飛的特別。
隨著歷史的演進,中國進入了一個特殊時期。
除了部隊的藝術團體之外,其他地方都只能演出樣板戲,沒有什么創(chuàng)作的自由。
周令飛高中畢業(yè)后,難以舍棄自己搞藝術創(chuàng)作的夢想,于是就想到要去當兵。
但問題是,他當時剛剛17歲,不到年齡,不過,他也有辦法。
他找到學校里的軍代表,死說活說地要當兵,對方不同意,他就軟磨硬泡。后來軍代表拗不過他,只能同意。
于是,周令飛有了一段不平凡的軍旅生涯。
當然,他在部隊里是當攝影記者的,主要負責宣傳工作,服役結束,他轉業(yè)到了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
1980年,國家的政治環(huán)境為之一變,藝術領域也重新迎來了大爆發(fā)。
周令飛難以抑制心中的激動,立刻向國家申請,表示想要去日本自費留學。
當時,電視藝術方興未艾,周令飛想要在這個方向有所發(fā)展,很快,國家同意了他的申請,周令飛如愿以償。
去外國留學,首先要過語言關。
但是,周令飛生性靦腆,自己在家時都難得開口說話,更別提說那些晦澀難懂的外語了。
所以,雖然到了日本有一段時間了,但他的語言能力卻提高不多。
此時,一個女子出現了,她就是張純華,來自臺灣的富家女。
張純華也是來留學的,但是由于生性大方,她早已闖過了語言關。
之后,她就開始幫助那些遇到問題的同胞,在發(fā)現周令飛有困難之后,便主動去幫助他。
張純華的家里雖然有錢,但是她身上卻沒有闊小姐的嬌嗔刁蠻。在她身上,周令飛感覺到了一種異樣的溫暖。
很快,兩個人就墜入了愛河。
當時,大陸人和臺灣人戀愛結婚,是非常困難的,兩岸雖然開放了“三通”,但是婚姻涉及人口的交流,這需要有一個繁瑣的審核過程。
況且,張純華的家庭特殊,不可能輕易讓女兒去大陸。
后來二人商量來商量去,還是決定在臺灣成家,但是周令飛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
為了不引起什么麻煩,他希望婚禮能盡量低調。
1982年,兩人在臺灣舉行了一個很簡樸的婚禮,其低調程度,甚至讓周令飛產生了一種委屈張純華的感覺。
但是,事情仍然很快就見諸報端,臺灣的那些媒體記者仿佛抓住了什么寶貝,將此事大書特書。
所以沒多久,大陸方面就知道了。
一時間謠言四起,很多人都說周令飛的行為是“叛逃”,周海嬰受不了這種壓力,遂宣布和兒子斷絕父子關系。
親友們的態(tài)度,讓周令飛十分苦惱,但是為了愛情,他并不后悔。
不過,另外一些事兒,卻讓他很頭疼,臺灣當局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公開說幾句詆毀大陸的負面言論,迎合一下島內的政治氣息。
他們暗示,只要周令飛說了,那么就可以有很好的前途。
對于這種齷齪的提議,周令飛想也沒想就拒絕了,他從小讀爺爺的書長大,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他絕不會為了所謂的前途,去造謠中傷自己的祖國。
不過,拒絕了臺當局的提議,也就意味著,他日后不會有好日子過,甚至還有可能,他會連累妻子的娘家人。
周令飛在臺北的家
無奈之下,周令飛做出了一個決定:從豪宅里搬出去,自己去外面討生活。
張純華確實不是個普通的女孩,她并沒有因為丈夫的倔強而責怪他,反而決定夫唱婦隨。
這之后,兩人就做起了小買賣,雖然日子過得很辛苦,但是在心理層面,他們是輕松的。
此時,周令飛還不知道,他的事情,早就已經傳到了廖承志的耳中。
廖承志長期致力于促進兩岸交流,對各種莫須有的指控早就司空見慣,他讓人去了解了周令飛的情況,發(fā)現他表現很好。
他去臺灣,完全是為了愛情,與叛逃不沾邊。
于是,他找到了周海嬰,告訴他周令飛絕不是叛徒,聽了這話,周海嬰的心中才算是輕松了一些。
同時,廖承志也給相關的工作人員留了話,告訴他們周令飛很好,他想回來時不要刁難。
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周令飛沒有忘記藝術創(chuàng)作,他在日本時,主要學習的就是舞臺劇的燈光運用。
平日里他利用閑暇時間,不斷地揣摩,逐漸有了心得。
后來,臺當局又出現了權力更迭,對周令飛的壓制開始減小,他利用這個機會去應聘,終于成為了一個合格的節(jié)目制作人。
1999年,臺灣和大陸之間,出現了一段難得的溫暖期。
周令飛此時離家已經將近二十年,非常想回去看看,于是便向大陸方面提出了申請。
但是此時,他仍然有所擔心,周令飛覺得,自己頭上還頂著一個“叛逃”的罪名,回去很有可能有危險。
然而此時他才知道,由于當年廖承志留了話,他的罪名早已澄清,他想要回大陸,隨時都可以。
回到大陸后,周令飛第一時間去見了自己的父親。
多年的分別和誤解,化成了重逢的眼淚,讓所有的隔閡煙消云散,這之后,周令飛就留在了上海,從事影視相關的工作。
他制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紀錄片,為中國的文化事業(yè)作出了不少貢獻。
2002年,周令飛創(chuàng)建了魯迅文化發(fā)展中心。
從此后,他開始著書立說,并以研究者的姿態(tài),推廣魯迅文化。
他主編了《魯迅社會影響調查報告》《魯迅零距離》等書籍,為后來人繼續(xù)研究魯迅,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資料。
2009年,周令飛和乃父周海嬰聯合創(chuàng)辦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
這個獎專門為那些有文學才能的中小學生開放,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作品參評。
周令飛通過這個獎項,認識了不少青年才俊,并給了他們極大的鼓勵。
作為一個文壇巨匠的后代,周令飛對于創(chuàng)作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如今這個AI技術大發(fā)展的年代,周令飛對文壇的局面既有欣慰,也有擔心。
他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人們搜集資料,完善創(chuàng)作,并以最快的速度寫出作品,這些都很好。
但是,如果技術運用不得當,AI輸出了一些不準確的東西,那么就會貽害千年。
為了能得到真正的智慧,讀書這條路仍然要堅持,而且不能走捷徑。
如今,周令飛已經成了一個擁有十幾萬粉絲的“網紅”級學者,發(fā)布了很多廣受好評的視頻內容。
他的生活,越來越多姿多彩。
但可惜的是,廖承志在幫他澄清后不久便去世了,沒能看到他的成就。
但如果他泉下有知,應該對周令飛的成就感到欣慰。
參考資料:
1、走近魯迅長孫周令飛——《基礎教育》2006年第8期55-57,共3頁
2、大眾網 《魯迅長孫周令飛為愛情出逃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