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臺灣島內最新動態(tài),鄭麗文已經(jīng)明確聲明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一職,并于8月26日表示會在9月初領表登記。
鄭麗文是臺灣島內一位較為活躍的政治人物,原先是民進黨成員,在民進黨時期就以犀利的言論受到關注。但在2002年因為民進黨執(zhí)政和“臺獨”問題,鄭麗文公開批評綠營知名政要人物,最終被民進黨開除黨籍,三年后,鄭麗文加入國民黨,立刻成為黨內重要人物。
如今國民黨基層對高層的“軟弱”早已怨聲載道,而鄭麗文恰好以一種“戰(zhàn)神”的姿態(tài),精準地迎合了這股情緒,她的言辭犀利,戰(zhàn)斗力十足,這在習慣了溫良恭儉讓的國民黨傳統(tǒng)政治人物中,顯得格外突出。
更重要的是,她懂民進黨,這位曾經(jīng)的民進黨成員,2002年因不滿黨內的執(zhí)政與“臺獨”路線,公開炮轟黨內要員,最終被開除黨籍,這段經(jīng)歷讓她對民進黨的運作模式和軟肋了如指掌,打起仗來總能拳拳到肉,直擊要害。
而這種風格,讓長期感到憋屈的藍營支持者,特別是年輕世代,仿佛找到了情緒的宣泄口,競選辦公室的電話被打成熱線,一些心灰意冷到退黨的老黨員甚至表示,只要她選,就愿意回歸補繳黨費。
這種強悍的對抗性路線,也讓黨內的建制派們捏了一把冷汗,侯友宜陣營就有人公開批評她的路線是“激進誤黨”,擔心她一旦掌權,會帶著國民黨“暴沖”,徹底破壞現(xiàn)有的政治生態(tài)。
這種擔憂并非空穴來風,近期,她組織“黨外在野大聯(lián)盟”,只為對抗賴清德當局發(fā)動的“大罷免”。
但鄭麗文一句“臺灣人就是中國人!”直接把這面大旗插在了競選主軸上,毫不含糊,她認為這本就是臺灣現(xiàn)行基本法規(guī)的核心精神,沒什么好回避的。
她甚至撂下狠話:“連中國人都不敢認?滾去民進黨!”這句石破天驚的言論,像一把尖刀,直直刺向國民黨長期以來奉行的“不統(tǒng)不獨”模糊策略。
這直接沖擊了以黨主席朱立倫為代表的派系,他們更傾向于維持現(xiàn)狀,避免在敏感的統(tǒng)獨議題上表態(tài),朱立倫公開稱贊盧秀燕“最能扛重任”,在很多人看來,這不僅僅是場面話,更是一種政治操作,意在壓制鄭麗文這種清晰的統(tǒng)派聲音。
但鄭麗文并非莽撞,她很聰明地將自己的統(tǒng)一主張進行了策略性包裝,她不像一些學者那樣空談理論,而是通過“憲法論述”,將統(tǒng)一主張與現(xiàn)行體制緊密結合,使其更具現(xiàn)實操作性。
并且在經(jīng)濟上,她拋出“兩岸共同市場”的概念,主張擴大與大陸的經(jīng)貿合作,她引用去年的數(shù)據(jù),強調有上百萬家庭依靠兩岸貿易維生,以此對沖美國關稅政策對臺灣產業(yè)帶來的風險。她將兩岸議題與民生經(jīng)濟緊緊掛鉤,試圖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
即便如此,她公開批評美國對臺政策的言論,也幾乎注定了會引來黨內親美派系的反彈。她的清晰路線,在激活深藍基本盤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加劇了黨內各派系間的撕裂。
那么面對這兩種勢力鄭麗文又該如何競選?其實她深諳媒體之道,擅長輿論空戰(zhàn),玩轉短視頻,甚至與網(wǎng)紅“館長”合作,試圖通過草根動員的方式,繞開國民黨傳統(tǒng)的派系政治。
這是一種典型的“破局”打法,試圖用網(wǎng)絡聲量對抗根深蒂固的組織力量,現(xiàn)實的骨感很快就顯現(xiàn)出來。
國民黨終究是一個派系政治邏輯根深蒂固的政黨,直到現(xiàn)在,國民黨中常會里,沒有一個人公開為她站臺。她缺乏縣市長的執(zhí)政經(jīng)驗,在組織名單、財務團隊和地方人脈上,與那些黨內資深大佬相比,差距顯而易見。
地方派系的態(tài)度更是曖昧不明。云林的張家、花蓮的傅崐萁體系,都還在觀望。臺中的紅派更是直言,需要盧秀燕點頭才肯支持。這些傳統(tǒng)的權力網(wǎng)絡,像一道道無形的壁壘,將她排斥在外。
面對這種困局,鄭麗文采取了“尊重但不依賴”的策略,她主動爭取洪秀柱、張亞中等深藍勢力的支持,試圖整合那些同樣在主流派系中被邊緣化的力量,形成一股反抗主流的聯(lián)盟。
但聲量終究不等于選票。盡管近期在盧秀燕拒選后,她的內部支持率顯著上升,可回想七月的一次網(wǎng)絡民調,當時盧秀燕遙遙領先,而鄭麗文甚至都沒有被列入選項。這足以說明,她要想從一個“空戰(zhàn)女王”真正走到權力的中心,腳下的路還很長。
外部的攻擊也接踵而至。綠營媒體和政論節(jié)目持續(xù)對她猛攻,翻出她2006年入獄的“黑歷史”大肆炒作,給她貼上“投機叛徒”的標簽。
對于鄭麗文而言,今年八月二十三日的罷免投票,將是檢驗她“戰(zhàn)斗派”號召力的第一場大考,也是她競選之路的關鍵節(jié)點。
或許,這場黨主席選舉,鄭麗文成功的概率并不高。但她的勝負,可能已經(jīng)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她的出現(xiàn),像一條鯰魚,攪動了國民黨的一池春水,把所有矛盾都擺上了臺面。
她所激起的關于戰(zhàn)斗性、身份認同和權力結構的激烈辯論,對國民黨的未來走向影響更為深遠。無論結果如何,這場選舉都已成為一次對國民黨能否真正“脫胎換骨”的壓力測試。國民黨無法再假裝看不見房間里的大象,這場由鄭麗文點燃的路線之爭,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