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你可能會想到迪拜、沙特,但有一個小國不得不提——卡塔爾。這個面積僅1.1萬平方公里(差不多相當于一個天津市)的國家,人均GDP常年穩(wěn)居全球前三,天然氣儲量全球第三,石油資源豐富,真可謂是“地下冒油,天上掉錢”。
但就是這樣一個富得流油的國家,卻有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標簽:“窮得只剩下錢”。為什么這么說?
卡塔爾到底多有錢?舉個例子:本國公民看病、上學全免費,水電燃氣政府全包,甚至不用交稅。普通人躺平一輩子都不愁吃穿。
但問題來了——國家太有錢,本地人根本不愿意當兵。
卡塔爾總人口約265萬,但真正持有卡塔爾國籍的只有30多萬,剩下全是外來打工者。軍隊總人數(shù)約8000人,其中大部分還是外籍雇傭兵。本國人寧愿去政府單位喝茶看報,也不愿進軍營吃苦。
為了吸引人參軍,卡塔爾政府開出了“天價年薪”:平均士兵一年能拿1000萬人民幣,軍官更是高得離譜。這工資水平,幾乎是美軍同級人員的10倍以上!
然而,高薪并沒換來強大的戰(zhàn)斗力。由于缺乏實戰(zhàn)經驗和訓練基礎,卡塔爾軍隊常年被戲稱為“豪華儀仗隊”。
2017年,卡塔爾和美國簽了一筆天價軍購訂單:一口氣買下36架F-15QA戰(zhàn)機、72架歐洲“臺風”戰(zhàn)機,總價值超過120億美元。加上原有裝備,卡塔爾空軍戰(zhàn)機總數(shù)突破105架。
但尷尬的是,全國只有7名合格的戰(zhàn)斗機飛行員。
沒錯,你沒聽錯——7個人。
更離譜的是,當新買的“臺風”戰(zhàn)機要從英國工廠飛回卡塔爾時,卡塔爾發(fā)現(xiàn)自己連能開戰(zhàn)機回國的人都湊不齊。最后只能花錢請英國皇家空退役飛行員幫忙,把飛機“代駕”回家。
這件事當時成了國際軍事圈的笑談。有人說:“卡塔爾買戰(zhàn)機就像買豪車,車是到了,但沒人會開?!?/p>
為什么卡塔爾不培養(yǎng)自己的軍人?其實卡塔爾不是不想,而是難。
首先,本國人口基數(shù)太小,適齡參軍人群更少;其次,富裕生活消磨了年輕人的斗志,許多人更愿意選擇輕松的工作;再者,培養(yǎng)一名合格戰(zhàn)斗機飛行員至少需要5-8年時間和數(shù)千萬美元投入,卡塔爾等不及。
所以他們的解決方案簡單粗暴:買裝備+雇外人。
除了飛行員,卡塔爾還高薪聘請巴基斯坦、約旦等國的軍官擔任指揮官,甚至直接外包軍事訓練給歐美公司。說白了,就是“用錢買安全”。
有錢能買來武器,但買不來戰(zhàn)斗力。
卡塔爾的例子告訴我們,國防現(xiàn)代化不是光靠砸錢就能實現(xiàn)的。沒有自主的人才體系、嚴格的訓練制度和長期的戰(zhàn)略投入,再先進的武器也只是擺設。
當然,卡塔爾也有自己的苦衷:國家小、人口少、地處中東火藥桶,必須靠“金元外交”和“雇傭式國防”來維持安全。但長遠來看,這種模式能否持續(xù),還是要打一個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