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意義非凡。
恰恰是他“FEAR and DREAMS”巡演的完美收官。
歷時7年,前后共經歷了3次取消和6次延期,182場。
這一次,是真的畢業(yè)了。
是不舍,更替他開心。
聊起FNDs巡演結束的感受,鏡頭前的他完全打開,說著“這下終于可以約朋友出來吃飯了”,笑得像個孩子,“手舞足蹈”。
以前Eason每次大笑,會有一種莫名的擔心。
這一次我愿相信他是發(fā)自內心的,像卸下了什么重負,又帶著點“終于可以休息了”的釋然。
他像是完成了一個世紀使命,真的從fear(恐懼)走向了夢想。
魯豫問他當你的情緒身體都是一個非常好的狀態(tài)時,你能感受到嗎?
他調皮地說:“比較干的氣候中,要記得涂一些潤膚霜”。
可愛之余,更像是他直面確實要先好好照顧自己呀。
在魯豫的慢談里,一個更體的陳奕迅“走”了出來:
回看這7年,他不再是曾經那個只會在舞臺上扮演完美的Eason;
也不再是外界眼中“神話”般的歌王,反而越來越像你我身邊的普通人。
會抑郁、會恐懼、會受傷,會在意那些評價。
但在抵達dream的路上,終于開始學著接納真實的自己,甚至可以enjoy mistake。
時間倒回至2019年10月,陳奕迅官宣fnds將于香港開唱,后因各種原因無限期推遲。
2020年,當上海接過接力棒時,又撞上世紀疫情。
直到2022年12月,這場命途多舛的演唱會才終于在香港紅館正式開啟。
誠如一早就定好的主題“fear and dreams”那般,在這個過程中,fear也是如影隨形,但為了dream,他沒少和自己“較勁”。
陳奕迅向來對自己的表現(xiàn)有極高的要求。
他常常在后臺反復練習每一個轉音。
為了不同城市歌迷聽到“專屬版本”,他可以反復修改歌單到凌晨。
唱錯一個音會生自己氣,會內疚。
看到自己的失誤合集被公開會不開心,覺得自己很不專業(yè)。
因為他是一個對音樂很認真的人,他更是希望對每一個粉絲負責。
所以他每一場、每一次、甚至舞臺上的每一刻都在追求極致的視聽效果,哪怕生病也堅持演出,就是為了不讓粉絲失望。
在臺上忘記歌詞會把自己逗笑,表情管理很到位。
在澳門的演唱會上,他自嘲自己的脖子很粗,還表示會減的,順帶搞怪地捏了下脖子上的“鬼崇肉”。
在北京的演唱會上,因為踩空了臺階,整個人摔了個結結實實。
現(xiàn)場歌迷嚇得心臟都快停了。
可他卻撐著爬起來,比了個“OK”的手勢,接著唱完整首歌。
演出間隙,他調侃且道歉:“對不起,嚇到大家了,但剛才確實不是演出來的哈,有肉嘛,緩沖好!”
他的真實感在那一刻更具象化了。
臺上有人喊他肥陳,他不可能真的不生氣,但他在臺上捏著自己的肥肉進行靈魂對話,很努力地逗粉絲開心。
而某些話題戳到他的脆弱,他說著說著哽咽的時候,又會用笑來緩解。
情緒價值直接拉滿,不放過任何不完美的死角。
“我不想讓大家失望”,這句話幾乎成了他7年來全部的信仰。
他也曾坦言:“唱得再多,我還是會怕。”
他fear的背后其實藏著的是他對舞臺效果的極致苛求,對粉絲期許以及自我認同的死磕。
他常說希望大家“看完后有什么東西可以帶回去”。
他恐懼自己某天不再被喜歡,所以一直不敢停下來,不敢休息。
他生怕他的歌聲不再給到粉絲更多的東西,所以一直捕捉最真實的情感。
而且他也會“傻乎乎”地上網看惡評,其實很多留言都讓他難受。
可是他還是選擇在fear中前行。
在意外界的聲音,想要獲得外界的認可是每個人的本能,所以會焦慮,會有壓力,這也是他最真實的部分。
他在遇到fear的時候,也會恐慌,更何況他是完美主義的獅子座。
你會發(fā)現(xiàn),每次追陳奕迅的live現(xiàn)場,都是那么的獨一無二。
雖然現(xiàn)場環(huán)境、身體條件、以及觀眾的反饋會給他意料之外的fear,但他總能做出近乎完美的演繹。
他會因為收到現(xiàn)場的愛而更真誠地去回應所有粉絲。
每次演唱完他會走到舞臺的每個角落90度鞠躬感謝大家,盡管腰疼。
哪怕是最遠的觀眾席,哪怕他近視有散光,在他眼里,都是最摯愛的家人。
不得不說,追陳奕迅真的很幸福!
他真的有做到很努力去愛每一個粉絲。
所以,這么多年,他的粉絲總是愿意無數次地奔向他。
就這樣長年累月,在無數場的演唱會背后,他很努力地和內心的fear較勁,想讓自己“值得起每場的票價”。
這也讓他難免會活得緊繃和用力,因為他知道自己多么想讓粉絲滿意,他也知道這會讓自己很累。
但這是他自認為,對每一個愛他的粉絲最好的交代。
其實早在2004年前后,他就分享過因為事業(yè)高壓,產生了失眠和焦慮。
2015年,又承認有段時間需吃藥控制抑郁癥狀。
這么多年來,焦慮抑郁沒少折磨他。
雖然內在有那么多fear,但因為有完成fnds巡演這一 big dream支撐著他,他從不喊累、從不擺爛。
他對自我有如此高的期許,但對粉絲卻很包容和隨性。
每次演唱會,他總不忘寬慰粉絲“不要太執(zhí)著,不要想那么多東西”。
說給粉絲聽的同時,其實更像是說給自己聽的。
雖然對他來說挺難的,還是很努力地提醒自己原諒“自己不完美也沒關系”。
一面原諒,一面執(zhí)著,也讓他的內心未免有些撕裂,他太想要解除一個個fear,可是他總會發(fā)現(xiàn)有新的fear在等著他,所以他沒法讓自己很好地放松下來。
這不就是我們自己的生活么?
恐懼和夢想本是一體兩面,不是每個人都能全身而退,但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向前。
一場又一場,抑郁和焦慮終于在某一場的演出上集中爆發(fā),成了他再也無法無視的傷口。
今年8月8日,澳門站成了“地獄模式”。
演唱會現(xiàn)場直接變成了急診室現(xiàn)場。
《七百年后》的旋律中,他突然捂住胸口劇烈干嘔,大口喘氣,表情扭曲。
臺下粉絲都直冒冷汗。
說犯病就犯病,真的到了一點都不帶商量的地步。
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無法再回避:
Eason,不再是那個無堅不摧的Eason.
其實早在8月5日的紀錄片首映禮上,他就坦言去年5月杭州演唱會取消之后,壓力大到爆,焦慮癥一觸即發(fā)。
他曾回憶起自己走上舞臺哭得像個孩子,鞠躬致歉,說因聲帶無法恢復不得已取消。
看到臺下歌迷失望的眼神,感覺心都要蹦出來。
那段時間于他而言,可以說是徹底失去了“寄托”:
巡演停下、抑郁纏身、精神狀態(tài)也不好。
這種軀體化反應持續(xù)了數月,后來醫(yī)生給他開了藥。
期間也有不小心停過藥,結果他一停藥就緊張,而且停藥后反彈很明顯。
最后,他說:
“我也很想做到歌詞里的那樣,笑對現(xiàn)實的無奈。但現(xiàn)實是我做不到,至少這一刻我做不到。
不幸的事情是會發(fā)生的,我很想和你們度過這三小時的時光,但醫(yī)生的建議是,我的聲帶必須要休息了?!?/p>
一個人每天都得和自己大腦里的fear戰(zhàn)斗,一邊服藥一邊努力希望自己做的更好一些。
這份堅持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他在紀錄片里苦笑,“以前總覺得陳奕迅就該是舞臺上蹦蹦跳跳的樣子,不能讓大家看到我垮掉的一面?!?/p>
可焦慮抑郁這東西,不會因為你不說就消失。
澳門場的“失控”,他開始更深地意識到,原來有些東西,不是忍一忍就能過去的。
有的時候fear真的是不受控的。
這一次他真的沒有辦法再回避這份痛苦了。
當然,這對他來說也是契機,讓他開始真正嘗試和fear共處,就這么和它待著,而不是想著戰(zhàn)勝它。
為了完成dream,他真的必須要休息了,而且要好好吃藥。
其實也能感受到,因為抑郁的爆發(fā)看到大家對他那么包容,更愛他了,反而也是讓他有了更大的力量去直面fear。
幽默開朗的歌神開始自揭傷疤,大方承認自己身體其實已經扛不住了,不再苛求舞臺零瑕疵,還主動將心理困境納入紀錄片進行公開展示。
他還跟大家道歉,說自己情緒不好讓大家擔心了,但他又說,這就是普通人的狀態(tài),他愿意和大家一起面對。
現(xiàn)在好了,他徹底不用“裝”了。
能坦然面對自己也是需要吃藥的“普通人”了。
脆弱不可恥,承認自己撐不住更勇敢。
這是治愈的起點。
哪怕這條和fear共處的路走了7年,很慢很慢,但好在他一直都有努力和自己和解。
就像他說的:
“我希望,哪怕只有一次,能真正享受唱歌,而不是害怕唱不好。”
就足夠了。
“人真的沒必要跟自己過不去,假如大家立場不一樣,就由他不一樣。”
他變得越來越敢于接納自己,也收獲了“原來天王也會脆弱”的深度共情。
畢竟我們都不是超人,會累、會怕、這不是缺點,是我們真實活著的印記。
走到今天,這么多年也算是,從叮囑粉絲們要愛自己,到經歷抑郁的徹底爆發(fā),終于可以把這份愛和關懷給到自己了。
這可能也是粉絲們最欣慰的地方。
FNDs巡演結束,其實也象征著他真正自我接納旅程的開始。
從緊繃走向一定程度的松弛,從尋求對fear的掌控,到松開對fear掌控的蛻變。
fear我們無法控制,但dreams一直是一個選擇。
為什么是dreams, 而不是dream?
因為面對恐懼的時候,我們有很多的options,你期望的,你想要的,都可以勇敢去嘗試。
這是七年來他給每個粉絲,也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了。
對于陳奕迅來說,未來可能還會有fears。
人生就是沒法避免憤怒、沮喪、懷疑和焦慮這些情緒的。
我們要做的也不是徹底消滅恐懼,而是即使背負這些恐懼依然可以前行。
生活在fear里的人,需要“做夢”,這樣恐懼就變得沒有那么恐懼。
如果恐懼和夢想都尚未發(fā)生,那么乖,聽陳奕迅的,讓我們享受“現(xiàn)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