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酒鋼集團宏興股份不銹鋼分公司的電爐旁,檢修工程部不銹鋼檢修作業(yè)區(qū)電氣檢修班班長明涓秀正貓腰調試著幾臺自制電纜搬運小車。作為一名有32年工齡的老電工,他從普通崗位成長為集團勞動模范,先后主導完成60余項技術改造,獲得9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成果曾獲“全國發(fā)明展覽會”銀獎。
1993年,20歲的明涓秀從酒鋼技校畢業(yè),進入煉軋廠從事雜物工作。因表現出對電氣技術的濃厚興趣,他被車間主任安排跟隨老師傅學習,從此走上電工崗位?!安艑W習不久,就差點闖禍,”明涓秀回憶道,“當時鋼包漏鋼引發(fā)電源箱起火,我抄起水管就沖,被師父一拉拽住說:‘水導電!電像老虎,得摸透它脾氣。’”這話他記了整整32年。
之后,他白天跟著師父學接線,晚上啃《電工學》至深夜。三年后,他維護的設備被評為“星級設備”,個人榮獲了“廠級檢修能手”。
2018年的一次檢修經歷,成為明涓秀技術創(chuàng)新的直接動力。當時,更換重達1噸的電纜需要24名員工通宵人力搬運才能完成。他說:“摸著發(fā)燙的電纜,心里像堵了塊石頭,那天回宿舍,我翻來覆去睡不著,下決心要改變‘人抬肩扛’的工作模式?!?/p>
接下來的一年,他成了電爐旁的“??汀?。通過現場觀察、反復設計和試驗,他成功研制出一套水冷電纜更換輔助工具,結合多臺專用小車實現機械化倒運,將作業(yè)時間縮短4小時,人員減少三分之二。
2022年,不銹鋼鉻鋼線16臺拋丸電機頻繁出現燒毀、軸承抱死等故障,對工序正常生產造成困擾。明涓秀經查閱設備工作參數、原始安裝數據后,判斷可能是長期振動導致安裝精度失準。他積極與生產方溝通,重新調整皮帶傳動系統(tǒng)和電機控制參數。經過一年調試,設備故障率大幅下降,至今保持穩(wěn)定運行。
2024年,在產成品鋼六天車滑線改造項目中,面對不具備施工條件的挑戰(zhàn),明涓秀創(chuàng)新采用天車作為移動平臺,在不倒庫、不影響棒材入庫和外發(fā)的情況下,帶領團隊圓滿完成改造,大幅節(jié)約施工成本。
一個個難題在創(chuàng)新中被破解,32年間,明涓秀帶領團隊完成60余項技術改造,9項成果獲實用新型專利,1項獲“全國發(fā)明展覽會”銀獎,個人先后獲評“酒鋼工匠”“甘肅省工人發(fā)明家”及集團勞動模范等稱號。
工作多年,明涓秀從師父處學到諸多本領,也帶出不少徒弟。他深知“傳幫帶”不僅是技能傳授,更是為新人搭建成長平臺、營造良好環(huán)境。徒弟楊彧在他的指導下,從一名普通電工成長為電氣專業(yè)責任工程師,去年被評為檢修工程部“創(chuàng)新先鋒”,今年被成功聘任為電氣專業(yè)責任工程師。
2023年初,以明涓秀名字命名的技能傳承創(chuàng)新工作室投入使用。該工作室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計劃,解決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脫節(jié)問題。兩年來,開展專項培訓60余次,培養(yǎng)出7名具備實操技能的第二工種電工,有效解決了機械班組電工匱乏的問題。
“技術創(chuàng)新不是坐在辦公室里想出來的,”明涓秀說,“而是要從現場發(fā)現問題,在實踐中尋找解決方案?!比缃瘢廊换钴S在生產一線,繼續(xù)為企業(yè)發(fā)展和技能人才培養(yǎng)貢獻力量。
通訊員 張瑾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慧霞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