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5月的某天下午,韓天飛剛到林場,就掏出手機翻天氣預報,看到“中雨轉大雨,局部地區(qū)有暴雨”,他心里一緊,轉身就往沙藏池跑。
這批種子兩個多月前剛入埋,得在沙藏池里待滿一整年,等明年開春才能取出來播種。
這一年里,濕度控制是關鍵,既不能讓沙子太干,也不能過濕傷了種子。
韓天飛仔細檢查完沙藏池的排水口,確認沒問題后蓋上油氈,轉身又匆匆趕往實驗大棚。
大棚里種著剛冒芽的幼苗,這些小苗嬌氣得很,雨水澆多了容易爛根,他得趕在雨來前把防雨布支起來。
蹲在大棚邊固定防雨布時,韓天飛看著幼苗嫩綠的芽尖,想起第一次見到這種植物的樣子。
那是幾年前,他跟著林業(yè)專家去巴桃園附近的小溪邊,看到幾株高大的樹站在林間,葉子像手掌似的,結著帶小翅膀的果實。
專家告訴他,這是秦巴山區(qū)特有的植物,當時整個神農架只找到32株原生樹,還面臨斷代風險。
韓天飛明白,能不能保住這樹種,就看他們的繁育工作了,于是從那天起,他就成了這種樹的專職護苗人。
?【·那些艱難追果子的日子·】?
沒想到最初的采種環(huán)節(jié),這種樹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32棵樹里,只有18棵母樹能結果,還不是年年結。
有的年份,倒春寒來得厲害,剛長出來的小果子就會被全部凍壞,一整年顆粒無收。
好不容易到了結果季,他和同事們就開始“追果子”:這種植物的果實上面長著小翅膀,成熟后被風一吹就飛走了,有的還會掉進河里。
他們只能在樹下、河面拉網,每天天不亮就去守著,天黑了才收網,一天下來,網里的種子往往還裝不滿一筐。
采下來還不算完,剝種子更是個細致活。
2023年那次,他們采了100多斤果子,韓天飛和四個同事圍在院子里,用小刀一點點把種子從翅果殼里摳出來。
翅果殼又硬又韌,沒幾天大家的手指就磨得發(fā)紅,有的還裂了口子,足足剝了七八天,才把種子全弄出來。
晾曬時更要小心,不能暴曬,只能陰干,保存時還得把水分控制在10%左右,韓天飛每天都去實驗室測濕度,生怕種子發(fā)霉。
可這些都還不算啥,最讓他挫敗的是就屬育苗了。
第一年的時候,他們用60多斤翅果剝出的種子育苗,調土壤、控溫度、算濕度,忙活了一年多,最后只長出6株幼苗。
看著大棚里稀稀拉拉的小苗,韓天飛夜里翻來覆去睡不著:“難道這樹真的救不活了?”
就在他快放棄時,村里經驗豐富的農民大叔聽說了他的難處,告訴他,這不難,鄉(xiāng)下種玉米要是種子不發(fā)芽,就用沙子埋著,等它“醒”過來再種唄。
農民大叔說的是“沙藏法”,用干凈的江沙模擬野外環(huán)境,幫種子度過休眠期。
韓天飛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第二天就找江沙、建沙藏池,把種子埋進去,定期噴水、翻沙。
開春后,當他看到沙子里冒出的白芽時,激動得差點跳起來,那一次,他們終于繁育出了幾百株幼苗。
后來,韓天飛又慢慢摸索出更多規(guī)律,種子的發(fā)芽率也越來越高,最好的時候種子有一半都能成功發(fā)芽。
這種樹的幼苗長到一定程度,還要移到試驗田馴化,讓它們適應野外的風吹日曬。
韓天飛每天都會去試驗田轉幾圈,拔草、澆水、防蟲,像照顧自家孩子一樣。
?【·那些成功扎根的小苗·】?
防雨布支好了,遠處的雷聲隱約傳來,韓天飛站在大棚外,看著里面的幼苗,又想起去年,他們在林場種下的12000多棵樹。
那些樹苗都是基地繁育的,現(xiàn)在已經長到一米多高,全都活了。前不久,他們還嘗試用基地培育的小樹條扦插,6000多棵全發(fā)芽了。
雨點開始砸在防雨布上,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響,韓天飛摸了摸口袋里的育苗記錄本,上面記滿了這些年的經驗。
他知道,守護這種珍貴樹種的路還長,但看著這些茁壯成長的小苗,他心里踏實得很。
這32棵原生樹的“后代”,終于能在這座山里扎下根了。
?【·那種珍貴無比的樹木·】?
讓韓天飛牽腸掛肚的這種植物就是廟臺槭,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樹木,屬于極度瀕危物種。
廟臺槭非常高大,成年樹高度一般能有十多米,有四五層樓那么高。
它的葉子長得像手掌,一般會分成3瓣或者5瓣,葉子邊緣還有細細的小鋸齒。
它結的果子叫翅果,果子兩邊各有一片薄薄的“小翅膀”,等果子成熟了,能跟著風飛走,這樣種子就能被帶到別的地方,方便生根發(fā)芽。
廟臺槭想順利繁育后代,簡直要跨過一道又一道坎,難度大得很。
單說它的種子,就有個讓人困擾的特點,它得睡夠大概一年才能發(fā)芽。
這一年的休眠期里,濕度控制的要求特別嚴苛,太干了種子會枯死,太濕了又容易發(fā)霉爛掉,稍微把控不好,一大批種子就廢了,連發(fā)芽的機會都沒有。
再看結種子的母樹,也不太給力,它不是每年都結果,本來能用來繁育的種子就少得可憐。
更倒霉的是,春天要是突然降溫,剛長出來的果實就會被凍壞,好好的果子全成了廢果。
就算沒被凍壞,有些果子打開一看,里面根本沒有完整的種子,要么是空的,要么是發(fā)育不全的。
更讓人擔心的是它的種群情況,現(xiàn)在自然存活的廟臺槭里,大多是樹齡大的老樹,年輕的小樹和剛長出來的幼苗少得可憐。
就像一個“老齡化”嚴重的群體,沒有新鮮“血液”補充,老樹種下的種子本來就難成活,新的小苗又跟不上。
銀白槭
時間一長,自然更新就斷了層,要是老樹種慢慢減少,整個種群都可能面臨生存危機。
廟臺槭分布范圍狹窄,僅集中在我國秦巴山區(qū),原生樹多集中在小范圍區(qū)域內生長。
廟臺槭的生長速度實在算不上快,種子長成樹苗,第一年高度只有一二十厘米。
長成1米以上小樹需三四年,要想結果子,那得等到至少10年后。
別讓這些蔥郁綠意變成回憶,守護每棵樹,就是守護我們呼吸的清新與明天的生機。
參考:
神農架林管局《湖北日報客戶端——從32株到12000株!瀕危植物廟臺槭種群在神農秘境長大了》2025-05-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