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瀘定橋上吹過
□ 邱柏
瀘定橋上的風很大,橋下的水很急。匆匆忙忙的風,一路狂奔的水,見證了橋上的魂。
小時候,在課本中,知道了瀘定橋,聽說了飛奪瀘定橋的勇士們。在心中,對這座橋,有了一種向往,有了一種景仰,埋下了一顆種子。
30年后,走近課本里的飛奪瀘定橋,聽見風在怒吼,水在咆哮,兩岸在巨變。走上木板鋪好的橋面,好心的人,總會提醒你,盡量走中間,才不會晃動、才不會頭暈。稍一靠近橋邊,就不得不伸手扶住護欄上腕臂粗的鐵鏈。一路晃晃悠悠,一路膽戰(zhàn)心驚,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大無畏。
曾幾何時,總覺得一座橋沒有什么了不起,換作是自己一樣也可以過去。當你靠近她,踏上去才知道,即使加固了的橋面也會讓人不寒而栗。如果沒有堅如磐石的信仰,沒有不怕犧牲的精神,沒有千磨萬擊的堅韌,就難以從沒有橋面的鐵索上飛過。
22位勇士,很多人還沒有來得及留下名字,就像一陣風從橋上吹過。飛過去吧!飛過去吧!橋?qū)Π稕]有錦衣玉食,只有自由和解放。母親不會哭泣,父親沒有眼淚,因為正風必然壓倒邪風。
精神的翅膀,插上了血肉之軀。一身破軍裝,一雙爛草鞋,吃草根、嚼樹皮,走在鐵鏈上,如履平地,不會晃動、不會頭暈,更不會害怕。風怕了,水懼了,敵人也膽裂了。
不要忘記橋的約定,不要忘記歷史的教誨,不要忘記老師的囑托,去奔赴一次與瀘定橋的約會,告訴他們今日之中國、今天的我們,正在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發(fā)光發(fā)熱、流血流汗,以告慰勇士和先烈。
風從橋上吹過,在橋上,在風中,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無法遇見,只是遇見了一樣的風、一樣的橋。你們是我們的燈塔,在精神上、追求中,我們同心同向,一路前行!
(作者單位:宜賓市市場監(jiān)管局)
火把照亮中國(組章)
□ 霽虹
火光照亮天地
站在高高的巖石上,他揮手指向金沙江對岸,他說那是云南的高山,雄偉的高山和天一樣高,夜晚的時候,紅軍打著火把,從那天一樣高的山上下來。
火光照亮天地。
那紅紅的火把,把眼前的世界照亮了,把冰冷的云崖溫暖了,風也有了溫度,把我們每一個船工的心也暖熱了。我們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氣,和著紅軍戰(zhàn)士一起,呼喊著號子,撥正船頭,一次次地赴向彼岸。
三十多年前,我采訪的一個老船工,他眼含熱淚,告訴我,那照亮皎平渡的一支支火把,最后竟照亮了全中國。
山洞里吟出千古絕唱
四渡赤水,威逼昆明,調(diào)虎離山,甩掉敵人的圍追堵截,英雄的隊伍,赤色的鐵流,把云貴高原的山,踏成一朵朵浪花。
川滇天塹啊,翻騰的金沙江,被紅軍戰(zhàn)士和三十七名船工,用七只木船,劃出一條寬廣的坦途。
在江邊的一排山洞里,點燃了星星之火的馬燈,鋪在地上的地圖,紅色的一筆勾劃,萬分顯眼,一路向北。
一個偉大的壯舉,又迎來了一個偉大的勝利,七天七夜,三萬將士,順利過江,偉人站起來,輕舒一口氣,吟出“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千古絕唱。
獅子山
從金沙江邊到通安鎮(zhèn),要翻越一千多米的高山,在接近山頂?shù)牡胤?,長出了一座雄關(guān),獅子山。敵人踞守在山頭,正以逸待勞,槍枝向下瞄準。
當?shù)厝苏f,那道關(guān)隘,就像是在天上,要想踏上去,除非是神仙。
干部團的戰(zhàn)神們出發(fā)了,他們仿佛長了翅膀,朝天上奔跑,身披一道道閃電,分開密集的彈雨,一路將死神撞下懸崖。沖啊,軍號聲中,百戰(zhàn)英雄,紛紛飛上了隘口。
時隔九十年,我站在獅子山上,在凜冽的風中,聽見,軍號聲仍在天地間回響。
四方街
四方街上的康大爺,至今都還記得,紅軍巧渡金沙江,攻下通安鎮(zhèn),幾萬大軍,把小鎮(zhèn)擠滿。
紅軍夜晚睡在街上,白天走街串巷開展宣傳,跑出去躲兵災的人們,陸續(xù)回到鎮(zhèn)上。
打土豪,分財富,從鎮(zhèn)上到鄉(xiāng)村,飄揚鮮紅的旗幟,小鎮(zhèn)誕生了赤衛(wèi)隊。
就在四方街上,召開軍民大會,紅軍總司令,站在街邊的高臺上,用濃重的四川口音,向老百姓宣講,紅軍是人民的軍隊,要為老百姓打天下。會上宣布處理一個違反紀律的士兵。
康大爺說,無論洪水猛獸還是妖魔鬼怪都不可能阻擋,這樣一支英雄的軍隊。
小紅軍
跨過湘江,趟過赤水,巧渡了金沙,長征走了一萬里,穿過炮火,穿過生死,你總有一股糾糾英雄氣。
為了一個紅色的理想,你走??!為了更多的像你一樣的孩子,不再像你一樣,你走啊!走動中,你睡著了,睡著的你依然站著!
小小紅軍啊,長征路上十萬大山里,又多了一座山,一座英雄的山。
山上鮮艷的花朵,九十年里,綻放著你永遠的十三歲的笑容!
會理會議會址
站在這里,每天都可以看見,最絢爛的朝霞。
1935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們,在這里開會,總結(jié)過去,統(tǒng)一思想,提出了最早的民族政策,明確了北上抗日的方針。中國革命,一次偉大的轉(zhuǎn)折。從此,紅流與朝霞,一路映紅中國的天空。
八十多年過去,霞光萬道中我看見,當年開會的同志,走遍中國,依然站在這里。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會理會議遺址
黃正偉 攝
(作者系會理市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
紅軍烈士紀念館(巴中印象節(jié)選)
□ 向詠梅
石上英名誰復記,如今我輩吊忠魂。
時光若許重來過,不教山川染血痕。
——七絕 題將帥碑林
巴中給我的印象是紅色的。
紅軍,一個多么神圣的名字!小時候就愛看紅軍打勝仗的片子。后來,喜歡聽革命歌曲。再后來,學了歷史,對紅軍有了一些了解,只知道老虎凳、釘竹簽這些酷刑紅軍戰(zhàn)士都能忍受,那時候就覺得他們不是常人,是神的化身!哦,還特別愛八路軍!雖然我對紅軍和八路軍的概念不是特別清楚,有時甚至把他們混為一談,也特別愛《十送紅軍》這樣柔美又充滿溫馨的革命歌曲。但是,我對紅軍的認識還是那么膚淺。
當站在烈士陵園的墓碑前,看到一排排冰冷森嚴的墓碑,聽著解說員講著那一個個真實的紅軍故事的時候,我的眼睛才開始濕潤了。巨大的環(huán)形無名墓碑,讓我震撼了,這里到底埋葬著多少英魂?紅軍紀念墻上16萬個雕刻的名字,可是16萬個鮮活的生命,16萬個悲壯的革命故事,16萬個為人民而犧牲的家庭。這16萬個名字背后,浸著多少熱淚與鮮血?曾經(jīng)血染的山河,此時是如此的寧靜美好,我們在享受著和平陽光的同時,又有多少內(nèi)心的觸動呢?那16米的英名紀念碑,聳入云天,向后人昭示著曾經(jīng)的驚天偉績。
此時的緬懷,在先烈們慘烈的犧牲面前雖多少有些蒼白,但在我的心中,也能引起陣陣波瀾。腳踩著這片染滿了烈士鮮血的紅色土地,心中有著無比的沉重和崇敬。暗自問自己,如果是我,能否做到像先烈一樣勇于奉獻和犧牲?我想,那時那景那地,我也一定會那樣選擇犧牲。
(作者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來源 | 消費質(zhì)量報
編輯 | 陳蕊妮
校對 | 聶行
責編 | 張可
審核 | 陳春曉
版權(quán)聲明 | 本文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