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去朋友家玩,一推門就被客廳的設計勾住了——地面往下沉了小半米,沒有沙發(fā)沒有大茶幾,鋪著淺灰石板,扔幾個絨面抱枕和軟墊子,往地上一坐,比我家那硬邦邦的沙發(fā)舒服十倍!
以前總覺得客廳就得擺沙發(fā)茶幾,像套“固定公式”,結果朋友家這一弄,把公式全打破了。下沉區(qū)中間搭塊原木木板當茶幾,放杯茶、擺盤水果,彎腰就能拿,比那些高高低低的茶幾省事兒多了——你說是不是?本來伸手夠個東西還要往前探身子,現(xiàn)在直接低頭就拿到,連“起身”這個動作都省了。
最絕的是收納,下沉區(qū)周圍藏了一排矮柜,蓋板和地面一個顏色,不仔細看根本發(fā)現(xiàn)不了。
換季的毯子、孩子的玩具、平時不用的雜物,全塞進去,客廳連個邊邊角角的亂都沒有。
我家沙發(fā)底下全是灰,茶幾抽屜里像堆了個“百寶袋”,對比朋友家的清爽,我都想把自己家的沙發(fā)扔了!
還有光線,我本來擔心下沉45厘米會顯壓抑,結果轉了一圈發(fā)現(xiàn),地面低了反而把天花板襯得更高了。
朋友家窗戶大,陽光鋪進來,整個客廳通透得像開了“濾鏡”,角落擺的龜背竹葉子垂下來,剛好擋住臺階邊緣,又安全又有自然氣,比那些花里胡哨的裝飾耐看多了。
周末的時候,朋友和孩子在下沉區(qū)拼樂高,我湊過去坐了會兒——軟墊子裹著腿,石板的涼意在夏天剛好,孩子的積木散在身邊,不用怕碰倒茶幾;晚上一家人把電視兩邊的小音箱打開,k個歌,聲音裹在下沉區(qū)里,不吵鄰居還特別有氛圍,比去外面KTV舒服多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設計也不是誰都能抄。
家里有老人小孩的,臺階得做防滑,不然摔一跤麻煩;層高不夠的話,下沉之后肯定悶,像住在“地洞”里一樣,反而難受。朋友家是郊區(qū)的房子,層高夠、面積不大,這么一弄剛好把空間“盤活”了——本來小客廳容易擠,下沉區(qū)把功能區(qū)分開,反而顯得寬敞了。
你說奇怪不?
以前總覺得“裝修要跟潮流”,什么北歐風、現(xiàn)代風,裝到最后都是“別人家里的樣子”。朋友家這一下沉式客廳,沒跟風沒模仿,就按自己的日子來——不用沙發(fā),因為喜歡坐地上;不用大茶幾,因為嫌麻煩;藏起收納,因為想客廳干凈。結果反而成了最“適合自己”的設計。
現(xiàn)在想想,裝修哪有什么“標準答案”?沙發(fā)不是必須的,茶幾不是剛需的,甚至連“客廳該有的樣子”都沒有固定模板。你要是家層高夠,又想告別傳統(tǒng)客廳的擁擠,說不定也能試試這“反常規(guī)”的招兒——反正日子是自己過的,舒服比什么“好看”“潮流”都強。
我回家之后盯著自己家的沙發(fā)看了半天,越看越覺得占地方——要是把沙發(fā)挪走,把地面往下挖點,是不是也能有個舒服的下沉區(qū)?
說不定下次裝修,我也得讓老公“一意孤行”一次,畢竟住得自在,才是裝修最該有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