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圈老有人提“偽學霸”,你聽這詞兒,是不是特像網(wǎng)購搜“平替”?
聽著沾點“學霸”邊兒,實則水分大得很。
簡單說就是小學初中那會兒,孩子成績亮眼得不行,年級前十跟逛自家后花園似的,結(jié)果一進高中,直接從云端摔泥潭里,分數(shù)慘到家長懷疑人生。
我鄰居家就有這么個例子,他家娃小學六年拿的獎狀能貼滿一面墻,每次開家長會,他爸都得坐在第一排接受其他家長“膜拜”。
結(jié)果高一第一次月考,孩子數(shù)學直接掛科,他爸拿著成績單在學校走廊愣了半小時,回來就跟他媽吐槽:
“這教育制度是不是坑人?之前夸得天花亂墜,現(xiàn)在怎么就不行了?”
其實細琢磨,這事兒一點不意外,根子全在“搶跑”和“看不出真實水平”上。
先說搶跑這事兒,現(xiàn)在簡直離譜。
我姐家孩子幼兒園大班,每天放學先做兩張數(shù)學練習題,說是“提前適應(yīng)小學節(jié)奏”;樓下三年級小男孩,能背圓周率后五十位,他媽逢人就炫,可問他圓周率是啥用,孩子眨巴眼說不上來。
這哪里是上學,分明是全民參與的“提前沖刺馬拉松”嘛。
比如,你家孩子沒學兩位數(shù)乘法,別家孩子一年級就練得滾瓜爛熟;你猶豫要不要報補習班,人家已經(jīng)把下學期教材啃完了。
老師上課一看,好家伙,全班大半孩子都說“學過了”,那自然就按學過的進度講。
沒提前學的孩子跟不上,立馬就被貼上“差生”標簽。
你說這成績能算孩子的本事嗎?根本就是家長錢包厚度和焦慮程度的比拼。
更有意思的是小學成績,虛高得能騙人。
我外甥女班里,數(shù)學平均分常年95分以上,最低分都88,個個都頂著“學霸”名頭。每次考完試,家長群里曬分跟比誰紅包發(fā)得大似的,全是98、99、100。
這場景像不像商場打折,人人都能領(lǐng)張“VIP卡”,聽著厲害,其實沒多大含金量。
到了小學高年級,還是看不出真本事。
因為考試題目就那幾類,只要刷題刷得多,練到看到題目就條件反射出答案,誰都能考高分。
比如我同事家孩子,六年級做過的數(shù)學卷子能堆半人高,每次考試都是滿分,他自己都覺得“學習也就那樣,挺簡單”。
可到了初中第一次數(shù)學競賽,一道稍微繞點彎的題,他盯著看了半小時沒動筆。
這就跟大家都去健身房似的,人人都能舉20公斤杠鈴,拍照片看著肌肉線條挺明顯,可真要去跑個馬拉松、爬個山,誰體力好誰體力差,立馬就現(xiàn)原形。
小學靠題海堆出來的“學霸”,一旦脫離了套路題,真實水平馬上就露怯。
再說說初中,本應(yīng)該是理科拉開差距的時候,結(jié)果也變了味。
就拿物理來說,本該考思維的力學題,現(xiàn)在只考最基礎(chǔ)的公式套用;壓強浮力題,連稍微復雜點的應(yīng)用題都沒有,背熟概念就能拿分。
我鄰居家孩子,物理全靠死記硬背,考試能考90多分,可問他為啥冰浮在水面上,他說“因為老師說冰密度比水小”,再追問密度是啥,就答不上來了。
化學更離譜,最難的題就是讓你寫出“鐵在氧氣里燃燒是什么現(xiàn)象”,只要背會“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這分就到手了。
那些腦子轉(zhuǎn)得快、喜歡琢磨原理的孩子,根本沒機會發(fā)揮優(yōu)勢,反而不如死記硬背的學生考得好。
數(shù)學也挺尷尬,簡單題全班都能拿分,難題卻難到讓人想撕卷子。
我表妹上初中時,數(shù)學簡單題從不錯,可一碰到幾何證明題,就盯著圖形發(fā)呆。結(jié)果就是,成績要么特別好,要么特別差,中間幾乎沒過渡。
倒是英語成了真·篩子,因為這科拼的是長期積累,背單詞、練聽力、默寫句型,一點偷懶都不行。
你單詞沒背過,聽力沒練過,考試肯定考不好,沒任何僥幸空間。
所以初中看上去,大家成績都不錯,分數(shù)普遍偏高,差距被死死按住。
那些真正有天賦、會思考的孩子,被埋沒在“高分堆”里;普通孩子靠死記硬背,倒輕松戴上了“學霸”的帽子。
等到了高中,才算真正的“修羅場”,游戲規(guī)則徹底變了。
物理的電磁學,得琢磨電場磁場怎么相互作用;化學的有機反應(yīng),稍微換個條件產(chǎn)物就不一樣;生物的遺傳題,繞來繞去能把人繞暈;數(shù)學的數(shù)列和函數(shù),光記住公式根本沒用,得會分析思路、找解題方法。
我高中同桌就是典型的“偽學霸”,初中靠刷題穩(wěn)居年級前二十,結(jié)果高一第一次物理考試,滿分100分只考了38分。
他拿著卷子跟我說:“我上課都聽懂了,可一做題就懵,那些公式好像認識我,我不認識它們?!焙髞碚已a課老師,老師拿著題琢磨半天說:
“這題得換三個思路分析,死記硬背肯定不行?!?/p>
你看,小學初中靠搶跑、背題、題海戰(zhàn)術(shù)攢下的那點優(yōu)勢,到高中瞬間清零。
能撐住的,都是那些思維扎實、理解能力強、底子厚的孩子。我高中班長就是這樣,初中成績也就中游,可高中每次考試都穩(wěn)居年級前十。
后來問他,他說:“我小學初中沒怎么刷題,就喜歡琢磨題背后的道理,現(xiàn)在覺得高中知識其實挺順的?!?/p>
所以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突然掉隊了”,其實哪是突然,不過是成績終于回到了真實水平。
之前那些光鮮,全是搶跑和低難度考試造出來的假象。
所以說真的,現(xiàn)在教育這點事兒,想起來就覺得有點荒誕。
小學初中拼的是家長,看誰報的班多、誰花的錢多、誰能幫孩子搶跑;高中才真正拼孩子,看誰腦子活、誰理解深、誰能扛住難度。
搶跑能制造一時的熱鬧,卻造不出真本事。
就像退潮之后,誰在裸泳一眼就能看出來,高中就是那個“退潮期”,真學霸假學霸,立馬見分曉。
有人問“到底要不要提前學”,說實話,沒人敢打包票說“絕對沒用”。
現(xiàn)在大環(huán)境就這樣,大家都在搶跑,你不跑,可能真的會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但如果家長只盯著分數(shù),覺得“孩子考高分就是厲害”,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理解,是不是會獨立思考,那就是在給孩子“搭空中樓閣”。
看著挺漂亮,可一旦遇到高中的“大風大浪”,立馬就塌了。
我倒是覺得,與其讓孩子在小學初中就卷得喘不過氣,不如沉下心幫孩子打基礎(chǔ)。能讀懂題目意思,能自己琢磨解題思路,能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些比刷多少題、考多少高分都重要。
畢竟,學習是場長跑,不是百米沖刺,前面跑得再快,后面沒力氣了,照樣贏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