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美國放話稱,三艘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被下令在36小時內靠近委內瑞拉海岸,美國海軍遠征編組里還塞進了P-8海上巡邏機、其他水面艦艇、至少一艘攻擊型核潛艇,外加約4500人,白宮的公開口徑很簡單:打擊拉美販毒集團。幾乎在同一時間軸上,特朗普把馬杜羅的懸賞從2500萬美元翻到了5000萬美元,海面上是“牛刀出鞘”,陸地上是“司法加碼”,兩手一起上。
加拉加斯的回應也不含糊:馬杜羅拿著中國朋友送的華為手機,對內“打氣”,對外“亮相”,并宣布動員“450萬民兵”,同時全國禁飛無人機30天。這場對峙的關鍵詞,不在于“禁毒”兩個字,而在于“門羅主義的回潮”“武力威懾的升級”和“地區(qū)秩序的應力測試”。
馬杜羅宣布動員“450萬民兵”,全國范圍臨時禁飛無人機,這兩句臺詞被很多人當作“政治秀”。民兵的戰(zhàn)術價值不在正面硬杠,而在關鍵設施的防護、反破壞、反滲透、輔防空與維護社會韌性;禁飛無人機則是把“低慢小”平臺的偵察與襲擾風險壓到最低。一旦外部壓力被敘事轉譯為“主權受辱”,國內的社會動員與政權凝聚力并不會下降,反而會上提,這是任何潛在外部打擊者都得計算的政治成本。更何況,馬杜羅在現(xiàn)場展示中國朋友贈送的華為手機,并用中文說“你好”“謝謝”,它不是技術評測,而是一種表達:我有伙伴,我不孤單。這種象征動作,會在拉美輿論場里制造“外部支援”的心理錨點。
美國把拉美某些團伙列為“國際恐怖組織”,這是美國國內法框架中的定性,可以觸發(fā)制裁、凍結資產、跨境緝捕等一攬子“工具箱”。但這并不自動延展成在他國領?;蝾I土動武的國際法正當性?!堵?lián)合國憲章》對武力使用的限制寫得很明白,自衛(wèi)權的門檻是“遭受武裝攻擊”,或者得到安理會授權。哪怕美方手里有總統(tǒng)行政令授權軍方“對毒販動武”,那也只是“內部通行證”,不是“對外許可證”。
拿“禁毒”當旗號,把重型作戰(zhàn)平臺推到別國門口,在沒有沿岸國同意或安理會授權的條件下,法理的紅燈一直在閃。這也是為什么中方表態(tài)要把鑰匙插回憲章那把鎖上: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反對以任何借口干涉委內瑞拉內政,希望維護拉美與加勒比地區(qū)和平與安全。
委內瑞拉能扛住嗎?先別被“450萬民兵”這個大數(shù)嚇到。真實可用兵員有多少?委內瑞拉正規(guī)軍的裝備構成老化明顯,保障與后勤體系的冗余不足,城市防御與山地作戰(zhàn)的經驗有,但面對美軍的遠程精確打擊與電子戰(zhàn)壓制,防區(qū)的承載力有限。硬抗正面對沖,不現(xiàn)實;打信息、法律、輿論與基礎設施“硬化”這套組合拳,更可行。
禁毒不是免罪金牌,憲章不是擺設。把“執(zhí)法”包裝成“干預”的捷徑,容易走,代價也大。今天在加勒比越線,明天在別的海域就可能被別人越線,國際秩序不是單行道。威懾不是萬能,韌性是真功。
委內瑞拉要做的,是把基礎設施的韌性、電磁與網絡的韌性、社會與輿論的韌性、法律與外交的韌性加到足夠的閾值,讓任何潛在的外部打擊者不得不重新計算成本。能把對手的算盤撥亂的,從來不是“硬頂”,而是“讓他算不合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