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轉(zhuǎn)戰(zhàn)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在籃球賽場的方寸之間,中鋒恰似陣前擎天柱,肩扛著攻防兩端的千鈞重擔??山鼇碇袊@壇的消息里,這些“鐵甲巨人”卻屢屢被傷病絆住腳步——正在國家隊夏訓場上揮汗的韓旭,談及腰傷時語氣里帶著幾分輕緩:“宮指導把體能與肌肉恢復看得重,如今這傷正往好里走呢?!?/strong>話語間雖有暖意,卻難掩球迷心頭的一絲懸慮。
無獨有偶,男籃陣中那根“移動長城”周琦,此前為了治腰傷遠渡重洋去了美國,生生錯過了男籃亞洲杯的硝煙。賽場變少了他在籃下舒展長臂、力阻對手的身影,那屆賽事的精彩里,便像缺了塊關(guān)鍵拼圖。更早些時候,遠在WNBA征戰(zhàn)的李月汝,也因膝傷不得不提前停下奔跑的腳步,沒能陪球隊走完剩下的賽程,多少球迷守著屏幕等她登場,最后只等來一聲帶著遺憾的“缺席”。
這一樁樁傷病消息,總繞不開姚明的名字。當年他身披戰(zhàn)袍時,是何等的“會挽雕弓如滿月”,在NBA賽場與各路豪強硬碰硬,可后來腰傷、腳傷反復糾纏,終究讓這位“中國長城”過早收起了戰(zhàn)靴。本是該被時時念起的前車之鑒,為何如今籃壇的中鋒們,還是接二連三跌入傷病的怪圈?
或許該從賽場的“力道”里找答案。中鋒的戰(zhàn)場在籃下那片擁擠的方寸地,每一次卡位都要繃緊肌肉與對手角力,每一次起跳爭搶都像在半空與重力較勁。韓旭在賽場上,要頂著比自己壯碩幾分的對手強打;周琦在國際賽場護框時,常要連續(xù)起跳封蓋,腰腹的力道一遍遍被透支;李月汝在籃下轉(zhuǎn)身勾手,膝蓋要扛著身體的重量擰轉(zhuǎn)——長年累月的高強度對抗,就像細密的雨打在石上,日子久了難免留下痕跡。
可更讓人揪心的,是傷病背后藏著的“時間賬”。球員們的賽程像被織得密密麻麻的網(wǎng),賽季剛歇腳,國家隊集訓的哨聲就響了;CBA聯(lián)賽打完總決賽,沒過多久又要奔赴國際賽事的戰(zhàn)場。李月汝在拼到膝傷發(fā)作時,算算日子,她已連著幾個賽季幾乎沒歇過整月的假;周琦為了趕比賽,有時剛從傷病里緩過點勁,又要扎進高強度訓練——身體就像上緊的弦,總繃著,難免有松勁的那一刻。
還記得姚明當年因傷退賽時,多少人扼腕“既生瑜,何生亮”,可如今再看,比起“天妒英才”的嘆惋,更該做的是給這些“擎天柱”搭起“防護網(wǎng)”。宮魯鳴指導重視體能恢復,是在給韓旭的腰傷“培土”;讓球員合理分配賽程,別總被“連軸轉(zhuǎn)”牽著走,是在給膝蓋、腰腹“減負”;甚至細化到訓練時的動作規(guī)范,減少不必要的磕碰勞損,都是在給健康“添磚”。
籃球場上從沒有“鐵打的人”,那些騰空扣籃得瀟灑,籃下硬扛的勇猛,背后都是血肉之軀的支撐。韓旭說傷在往好的方向走,讓人盼著她早日在賽場舒展長臂;也盼著周琦治傷歸來時,依舊能在籃下筑起高墻;更盼著李月汝的膝蓋徹底養(yǎng)好,還能在賽場聽見“中國力量”的聲響。
“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zhàn)取功勛?!鼻蛎缘鹊膹牟皇恰盁o傷病神話”,而是讓這些好球員能在健康的前提下,把天賦好好亮出來。別讓傷病成了籃壇的“??汀?,別讓“本可更精彩”成了常掛嘴邊的遺憾——給體能恢復多留些時間,給賽程安排多留些余地,或許下一次再提中國中鋒時,先說的會是“他們在賽場上,打得真酣暢”。
球迷朋友們,對此,你有著怎樣獨特的觀點與看法?歡迎在評論區(qū)暢所欲言,分享你的真知灼見!感謝您的閱讀與關(guān)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