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了就果斷要,特朗普拿走李在明私人物品,還“約定”一起訪華
8月26日,據觀察者網援引消息,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去白宮見特朗普。
本來外界都盯著他倆要談的朝鮮半島局勢、美韓貿易分歧這些正經事,結果會晤現場愣是冒出倆個“意外”。
第一是特朗普直接把李在明簽字用的鋼筆要走了;
第二是特朗普突然說要一起訪華,李在明當場就應了。
國際外交這圈子,很多人可能覺得,領導人見面都是照著提前編好的劇本走,每句話都得跟團隊摳半天字眼。
但這次美韓領導人這波互動,特朗普要鋼筆的直接勁兒、提訪華的隨意勁兒,再到李在明不慌不忙接招的樣子,仔細想想,哪是什么偶然?
分明就是倆人性格的直接體現。
可問題是,靠這種 “性格驅動” 的外交互動,真能讓美韓關系往好走?
先說說特朗普,他那“想要就開口、從不繞彎子”的性格,之前在政治場合早就暴露得明明白白。
但這次要鋼筆這事兒,還是讓人忍不住吐槽 —— 真就這么不顧外交場合的體面?
2018年跟金正恩在新加坡第一次見面,他說取消會晤就取消,轉頭又說要談,當時外界就猜不透他到底想干嘛。
這次要鋼筆,難不成也是一個路數?
看中了就直接要,表面看是喜歡那支筆,實則不就是想宣示點什么嗎?
要知道,那支筆可不是普通玩意兒,是李在明剛簽完文件用的,多少沾著點美韓合作的“象征意義”。
這么一看,特朗普這舉動哪是單純要個東西?
分明是在暗示 “美韓合作,美國得說了算”。
再看他提的“一起訪華”,更透著股特朗普的 “風格”—— 記者問問題的時候,他拿 “節(jié)約能源、保護臭氧層” 當玩笑話引出這茬,一下子就把所有目光都吸到自己身上。
這不就是他常用的套路嗎?擅長制造話題,還能順便顯得自己外交路子 “活”。
面對特朗普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套路,李在明的應對倒是挺 “順”—— 筆說給就給,訪華提議說應就應。
他上臺后一直說要 “平衡外交”“務實合作”,這次的反應看著是對上了。
但真就這么心甘情愿嗎?
要知道,他這次特意打破韓國總統(tǒng)上任先訪美的規(guī)矩,先去日本見了石破茂,明擺著不想完全跟著美國的節(jié)奏走。
那這次對特朗普這么 “配合”,是真認同,還是另有打算呢?
從韓國的處境來看,李在明確實需要跟美國搞好關系 —— 貿易上要合作,朝鮮半島問題上要美國撐場子,哪樣都離不開美國。
可他又不敢讓韓國完全綁在美國身上,畢竟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跟日本也得打交道。
這么一想,他答應特朗普要筆,不就是怕當場鬧僵,壞了美韓同盟的面子?
而答應一起訪華,說白了就是想在中美之間 “踩平衡。
當然,這種玩笑話也是為了應付特朗普。
但話說回來,靠這種“你退我讓”的性格互動,美韓合作真能順順利利嗎?
在貿易這件事上,一邊想硬壓,一邊想保底線,這么 “拉鋸” 下去,美韓貿易肯定會出問題?軍事同盟的事更明顯 —— 特朗普張口就要韓國把駐韓美軍基地的土地所有權還回來,連點鋪墊都沒有,強勢得有點過分。
李在明沒當場拒絕,卻把話題扯到“朝鮮半島和平”上,說希望特朗普跟金正恩見面,給半島降降溫。
這哪是順著特朗普的話走?
分明是 “軟抵抗”—— 既沒跟美國鬧掰,也沒輕易答應可能坑了韓國的要求。
這么一看,美韓表面上和和氣氣,內里早就藏著不少矛盾,只是沒捅破而已。
而李在明這 “靈活務實”,雖說能暫時穩(wěn)住美韓關系,可要是一直這么“迎合”,韓國反對黨能不罵他 “外交軟骨頭”?
這些問題,現在誰也給不出準答案。
其實說到底,外交的核心還是國家利益。
但領導人的性格,就像根 “攪和棍”—— 有時候能讓雙方快點談攏,有時候卻能把小矛盾鬧大。
這次特朗普要鋼筆、提一起訪華,看著是會晤里的小插曲,可仔細琢磨,全是性格在背后搗鬼。
未來美韓關系能怎么走?是在性格碰撞里找到平衡點,還是在利益分歧里越走越遠?
恐怕只能盯著他倆的互動,還有兩國那點算不清的利益賬。
可這一切,又會給東北亞的穩(wěn)定帶來什么影響?誰也說不準。
不過有一點很明顯,特朗普的“直接”說到底還是為了美國的利益,李在明的“配合”也不是沒底線的妥協(xié)。
要是真以為靠一支鋼筆、一句口頭約定就能讓美韓關系變好,那也太天真了。
畢竟在國際舞臺上,沒有永遠的“投緣”,只有永遠的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