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站在日本東京的講臺上,面對著一群日本記者和官員,說出了一句讓全場錯愕的話:“與中國保持緊密關系至關重要”。
這一幕發(fā)生在2025年8月29日,莫迪對日本進行為期兩天訪問的當天。
讓人意外的是,就在同一天,美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戰(zhàn)正在升級,美國對印度商品征收的關稅已經高達50%。
莫迪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在日本的主場,公開向中國示好,這讓東道主日本處境相當尷尬。
莫迪此次訪日,本是應日本首相石破茂的邀請。
日本政府近期在追隨美國對抗中國的道路上表現得尤為積極,不僅經常在南海和東海等敏感地區(qū)進行軍事活動,還鼓動國際社會抵制中國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的閱兵活動。
石破茂政府原本指望拉攏印度,共同應對中國。莫迪顯然有自己的算盤。
在訪問期間,莫迪明確表示:“印度和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兩國保持穩(wěn)定、能夠對地區(qū)和全球的和平與繁榮產生積極影響”。
這番話出自“四方安全對話”成員國領導人之口,特別是在日本首相面前直言不諱,讓許多人感到意外。
莫迪的表態(tài)并非突然興起。就在他訪問日本之前,美國于8月27日正式對印度商品征收50%的關稅,給印度制造業(yè)帶來了嚴重沖擊。
一名印度政府高級官員透露:莫迪政府對美國立即降低或推遲關稅已不抱任何希望。
印度正在尋找替代方案。受關稅沖擊的出口商將獲得印度政府的財政支持,同時政府還支持他們開拓中國、俄羅斯和中東地區(qū)市場。
經濟學家指出,印度對美出口額占GDP比重僅有2%,加上印度國內的強勁需求,這有助于緩解關稅沖擊。
莫迪的訪日行程也并非空手而來。印度和日本確實達成了一些實質性合作,包括印度購買日本的E10新干線列車,以及雙方在海軍艦艇維護方面的合作。兩國還修訂了《印日安保共同宣言》。
有趣的是,會后日本和印度的表態(tài)卻大相徑庭。日本首相石破茂只字不提莫迪關于“中國重要性”的論述,反而強調“對中國軍事活動保持警惕”。
而印度方面則反復強調“合作不針對第三國”。
這種溫差明顯的反應,暴露了印度和日本在對華政策上的根本分歧。
印度正在走一條平衡之路,既想獲得日本的技術和美國的安全保護,又不想得罪中國這個近鄰和市場。
在莫迪訪問日本期間,兩國聯合聲明中還提及了對東海與南海“強勢擴張”的“深切擔憂”,繼續(xù)宣揚美西方的說辭:“日本和印度都有責任維護和加強基于法治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雙方還聲稱將深化“四方安全對話”框架下的合作,這個機制被廣泛認為是針對中國的。
這種既向中國示好又在背后“捅刀”的雙面策略,反映了印度外交的實用主義取向。
印度試圖將自己定位為印度洋-太平洋地區(qū)制衡中國的力量,同時與華盛頓及其盟友建立深層次聯系。
美國的貿易政策迫使印度重新調整戰(zhàn)略。
德國《明鏡周刊》在8月29日發(fā)文指出:中俄印領導人本周末將迎來歷史性時刻,是美國的高關稅、西方的輕蔑將莫迪推向中俄懷抱。
印度對華政策的轉變并非一蹴而就。從2024年6月起,情況開始出現轉機。
莫迪政府在喀山金磚峰會期間主動尋求與中國領導人會晤,提出放松簽證限制、恢復直航等建議,明確表達了緩和關系的意愿。
此后,雙方高層頻繁交流,外長、防長、國安顧問等積極互動,逐步恢復各領域對話,為莫迪訪華奠定了基礎。
莫迪在訪日前接受《讀賣新聞》采訪時也表示,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印中穩(wěn)定、友好的雙邊關系,對地區(qū)和全球和平繁榮意義重大。
在經濟上,印度也有求于中國。印度目前把寶全押在國產半導體上,10個半導體項目依賴日本瑞薩電子的技術,沒有中國市場,印度芯片計劃難以實現。
2024年印度賣往中國的電子產品,占該行業(yè)出口的38%。
在安全領域,印度雖然參加了美日澳的“四方安全對話”,也在刻意保持距離。
7月美國取消對印軍事援助后,印度看清了從美國購買裝備需要附加一堆政治條件,交付還經常延遲。
莫迪的平衡術在稀土問題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印度近期要求國營礦商IREL暫停對日本出口稀土,尤其是釹元素。
這招擊中了日本經濟的軟肋,據日方估計,一旦印度稀土供應切斷,3天之內日本汽車產業(yè)鏈將大面積癱瘓。
印度提出的條件相當苛刻:既要享受國際市場稀土價格,又強制要求日本轉讓高純度提純技術,或在印設立印方控股的合資企業(yè)。
這一切的背后,是印度自身稀土供應鏈的問題。印度年需5.3萬噸的磁體缺口比日本危急。
值得注意的是,莫迪雖然確認要赴華參加上合組織峰會,卻避開了中國的九三閱兵行程。
這種既合作又保持距離的做法,體現了印度外交的精細計算。
日本在這場地緣政治博弈中的處境則頗為尷尬。日本想借美國和“四方機制”制衡中國,現實是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2024年中日貿易額達3500億美元,比日美貿易額還高。
以豐田汽車為例,在華銷量占了全球的28%,一旦對華關系惡化,日本汽車、電子這些支柱產業(yè)將首當其沖。
日本近期的“閱兵外交”也沒有取得預期效果。
日本外務省原本想以“海外交流項目”的名義撒錢,影響個別國家對中國九三閱兵的態(tài)度,菲律賓、馬來西亞直接表態(tài)要派代表參加,日本的算盤全落空了。
莫迪在訪日期間的對華表態(tài),因此被解讀為向中國展示合作誠意,為接下來的訪華行程營造良好氣氛。
這也是近年莫迪在對華問題上最強烈的示好姿態(tài)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