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為什么我們的平均壽命大幅提高但英年早逝的越來越多?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要說有哪一個民族最能吃苦、最能加班、最勤勞、最早起、最少假期、最習慣“卷”,那非中國人莫屬,甚至沒有之一,哪怕貧困的朝鮮、非洲也沒有我們勤勞。
你說到底勤勞能不能致富?
外國人一般都很震驚:中國人怎么能做到一天到晚工作賺錢,加班是家常便飯,卻對享受和休閑毫無興趣呢?
凌晨五點菜市場忙碌的身影、流水線上從早到晚重復的工人、燈火通明的寫字樓……這一幕幕構(gòu)成了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勤勞”。
但一個刺眼的現(xiàn)實也擺在那里:這么努力,卻沒有相匹配的財富。那些風里來雨里去的人,那些在烈日下汗如雨下的現(xiàn)代城市建設者,甚至在他們老了之后,能夠拿到的退休金也是讓其他國家刮目相看。
是多少呢?2024年中國農(nóng)村居民基礎(chǔ)養(yǎng)老金的最低標準僅為143元/月,很多地區(qū)以這個最低標準執(zhí)行,農(nóng)民退休后拿的幾乎是全球最“高”的退休工資,這么“高”的工資,在當下的時代,可以吃幾頓呢?
“勤勞致富”這句話,我們從小聽到大。父母那一代靠多勞多得、熬夜加班、節(jié)衣縮食,確實過上了比過去好得多的生活。但在當下的中國,這條公式開始失效了。
被“低效勤勞”困住的億萬人,住不起房、生不起病,可是我們的養(yǎng)老金卻一直有缺口,這到底是怎么了?
中國人是勤勞的,是全地球最勤勞的民族,根本沒有之一。盡管很多人的“勤勞”,看起來是一種被動的、重復的、高耗能的勞作。比如外賣小哥,一天送好幾十單,風里來雨里去,一個月掙七八千。但這個勤勞,是拼體力換時間,是一種低效率、高消耗的循環(huán)。
這是為什么呢?換句話說,中國人普遍勤勞,但我們太多人被困在了“低附加值”的崗位上。是因為我們笨嗎?是因為我們懶嗎?顯然不是,那為什么我們努力接受教育之后,努力的996之后,依然是被困在“低附加值”的崗位上循環(huán)呢?
當社會所能提供的崗位,越來越多的傾向于讓人們“出賣時間”而不是“出賣價值”的時候,這個問題會愈演愈烈。
80后、90后們可以非常努力地工作,卻無法買下一線城市的一間廁所;而有人只是靠家庭固有的房產(chǎn),資產(chǎn)已經(jīng)翻了好幾番。
現(xiàn)在房價跌了又怎樣?買得起嗎?結(jié)構(gòu)性問題不解決,并非房價跌了年輕人就能有好的出路。
因為房價下跌的同時,伴隨的是失業(yè)和高附加值工作的進一步減少,甚至名校生都開始搶一些本來很普通的工作。
因為房價的下跌,那些曾經(jīng)異常努力的80、90后,靠自己的努力工支付了首付,購買了房子,如今卻成為了負資產(chǎn)的對象。
為什么生活在全球第二大經(jīng)濟體的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