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lián)社9月1日訊(編輯 夏軍雄)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威脅要對進口藥品加征關稅,他聲稱此舉旨在降低美國藥價。然而,高額藥品關稅可能產生相反效果,擾亂復雜的供應鏈,把廉價的外國仿制藥驅逐出美國市場,并造成藥品短缺。
上月初,特朗普表示,美國將首先對進口藥品征收“小額關稅”,并在一年至一年半的時間逐步將稅率提高至150%,最終可能達到250%。
與此同時,特朗普也在施壓藥企降低美國國內藥價。他此前致信多家公司,要求制定方案,在美國實施所謂“最惠國價格”。
荷蘭國際集團(ING)醫(yī)療經濟學家Diederik Stadig上月撰文指出,“關稅將主要傷害消費者,他們會在藥房買藥時直接感受到通脹壓力,同時還會間接受到更高保險費的沖擊”,而低收入家庭和老年人將首當其沖。
特朗普尚未開始對藥品征收關稅,他表示會推遲一年至一年半執(zhí)行,給企業(yè)留出時間儲備藥品并將生產轉移至美國,一些公司已經開始這樣做。
Leerink Partners分析師David Risinger在7月29日的報告中表示,大多數藥企已增加進口,并可能在美國持有6至18個月的庫存。
杰富瑞分析師David Windley也在近期一份研報中指出,若關稅在2026年下半年才生效,由于囤貨效應,可能要到2027或2028年才會顯著體現(xiàn)。
此外,許多分析師懷疑特朗普最終不會堅持200%的關稅。他們也在關注,相關政策是否會對某些產品豁免,比如利潤率極低的仿制藥。
不過,Stadig表示,即便是25%的關稅,隨著庫存消耗,也會逐步推動美國藥價上漲10%至14%。
特朗普聲稱要把制藥工廠帶回美國,并表示美國本土生產的藥品將不會面臨關稅。
在美國建廠也未必能規(guī)避關稅
制藥企業(yè)已經在美國加大投資。
瑞士制藥巨頭羅氏今年4月表示將投資500億美元擴張美國業(yè)務。強生公司則計劃未來四年在美國投入550億美元。強生CEO華金·杜亞托最近表示,公司目標是完全依靠美國本土工廠供應美國市場的藥品。
然而,在美國從零開始建設一家制藥廠成本高昂,而且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而且,即便在美國建廠,也未必能讓制藥商規(guī)避特朗普的關稅,因為藥物中所用的進口原料也可能被征收關稅。
右翼智庫“美國行動論壇”貿易政策分析師Jacob Jensen指出,97%的抗生素、92%的抗病毒藥物,以及83%的最常用仿制藥至少含有一種在海外生產的活性成分。
“唯一能真正保護自己免受關稅影響的辦法,就是在美國境內從頭到尾建立完整的供應鏈,”Pereira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