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一小國遇到中國人就打,明明這么討厭中國人,為什么每年還有大量中國人前去旅游?
這個國家又是何方神圣?
熟悉旅游市場的人都知道,越南這些年一直靠旅游業(yè)拉經(jīng)濟,而中國游客曾是撐起越南旅游業(yè)的主力軍。2019年還沒受疫情影響的時候,越南全年接待的2000萬國際游客里,中國游客就占了600萬,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比例;當(dāng)年越南旅游業(yè)賺的310億美元,有近一半都來自中國游客的消費。
說直白點,中國游客就是越南旅游業(yè)的“搖錢樹”,可他們對待“搖錢樹”的態(tài)度,卻讓人摸不著頭腦。
在越南,針對中國游客的差別對待幾乎成了公開的現(xiàn)象。最常見的就是“價格雙標”。同樣一瓶礦泉水,賣給本地人選1.5萬越南盾(約 4.5 元人民幣),看到中國游客就漲到3萬甚至5萬。
去市場買海鮮,本地人買龍蝦按正常市價算,中國游客一詢價,商家要么故意抬高單價,要么在稱重時動手腳,明明稱好是兩斤的龍蝦,到后廚加工完就縮水成一斤多。
比宰客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越南部分工作人員對中國游客的粗暴態(tài)度。尤其是在口岸、海關(guān)這些地方,索要小費成了不成文的規(guī)定。
只要看到中國游客,就會暗示“要交服務(wù)費”,要是游客提出質(zhì)疑或者拒絕,輕則被故意拖延通關(guān)時間,重則遭遇推搡、辱罵,甚至有過中國游客因為拒交小費,被多名穿制服人員圍堵拉扯的情況。
更讓人膈應(yīng)的是,越南許多商店和餐廳直接在門口用中文寫著:“不賣中國人”、“不歡迎中國人”。這種明目張膽的歧視,在其他國家是很難見到的。
有意思的是,一邊對中國游客態(tài)度惡劣,另一邊越南又離不開中國游客帶來的收益。
疫情之后,眼看中國游客往泰國、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跑,越南旅游業(yè)直接遇冷。2023年越南接待的中國游客數(shù)量,比2019年巔峰時期少了近40%,旅游業(yè)收入也跟著大幅下滑。
這時候越南才開始著急,連忙推出各種挽回措施:延長中國公民簽證有效期到90天,加開中國多個城市直飛越南的航班,甚至讓酒店、景區(qū)搞“中國游客專屬折扣”,可這些表面功夫,根本沒解決核心問題。
其實世界上歡迎中國游客的國家多的是。比如說巴基斯坦,那里對中國人的友好是出了名的。在機場有中國人專用通道,連他們自己老百姓都要排隊。
泰國也很重視中國游客,到處都有中文標識,很多商家都會說簡單的中文。日本、韓國雖然價格高些,但服務(wù)態(tài)度好,不會區(qū)別對待。
世界那么大,好玩的地方多的是,何必非要去一個不歡迎我們的地方送錢呢?畢竟,花錢是為了開心,而不是為了受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