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河南省黃河博物館內(nèi),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收藏展上,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書報刊分會副會長、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紅色傳承委員會副會長、57歲的楊翔飛站在展柜前,注視著他傾注33年心血收集的抗戰(zhàn)記憶。
一本厚重的舊報紙剪貼簿,里面貼滿了從抗戰(zhàn)勝利到日本投降之日的簡報。
“這些泛黃的紙頁,仿佛瞬間把我?guī)Щ亓四莻€激動人心的年代?!睏钕栾w感慨道。
以下是楊翔飛的自述。
歷史罪證,字字泣血
我出生在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的一個小村莊。小時候,總愛在村邊的城墻下玩耍。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墻根處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洞孔,便好奇地問長輩:這些是什么?他們沉默了一會兒,告訴我,那是當年日本兵打來時留下的彈孔。
那一刻,我心里涌起深深的不解:我們這里三面環(huán)山,如此偏僻,為什么侵略者竟會來到這個地方?
從那時起,我對這段歷史產(chǎn)生了無法釋懷的關切,并開始收集與抗戰(zhàn)有關的物件。
1992年起,我正式走上了這條收藏之路。用一張張舊照片、一份份舊報紙,慢慢拼湊起那段絕不能忘的歲月。
那種感覺近乎瘋狂,我廢寢忘食地扎進舊書館,為了一段記錄、一件實物,幾乎整年都在外面奔波。
我太想知道了:在那風雨飄搖的年代,中國人民是如何團結(jié)一心、抵御外侮的?每一件舊物背后,又藏著多少血與淚的故事?
2009年,我偶然獲得一本1938年出版的日文書籍——《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該書由英國《曼徹斯特衛(wèi)報》駐華記者田伯烈撰寫。后來,我將中文版本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而那本日文版,我一直珍藏。
翻開書頁,南京大屠殺的慘烈景象血淋淋地呈現(xiàn)在眼前。這是日文版本,意味著那段歷史,就連日本人也曾承認過。書中分為九個章節(jié):“南京的活地獄”“劫掠屠殺奸淫”“惡魔重重”“華北的恐怖”……一字一句,詳細記錄了日軍在中國犯下的一樁樁慘無人道的罪行。
這段歷史,我們絕不能忘。它是血的罪證,是對侵略最有力的控訴??嚯y終會結(jié)束,但戰(zhàn)爭所帶來的創(chuàng)傷,卻永遠烙印在這片土地與人心之中。
書中的每一幅照片,都曾是祖國山河中一座美麗的城市。收復失地,我們付出了千萬人的鮮血與生命。那些為自由與正義付出一切的人們,既悲愴,更悲壯。
這些簡報把我?guī)У侥莻€激動人心的年代
十四年抗戰(zhàn),中國人民以血肉之軀筑起保家衛(wèi)國的長城。日本投降這一舉世矚目的歷史瞬間,被一張張相片、一頁頁報紙真實定格。在我所有的收藏中,這份舊報紙的剪貼簿,尤為珍貴。
它是2011年我在南京尋得的。保存這份剪貼簿的同志,其父輩曾在報社工作,當年親手將有關抗戰(zhàn)勝利的報道剪下、細心貼合成冊。接過它時,我的雙手不禁微微顫抖。里面整齊收錄著自1945年(中華民國三十四年)起,從抗戰(zhàn)大捷到日本投降的全過程報道——從初期談判到最終簽降,事無巨細,皆見于字里行間。
《陣中日報》《大光報》……當年這些報紙爭相記載著歷史的關鍵步伐:日本專使參與投降會議、日方代表接洽投降事宜、戰(zhàn)敗軍官遣返、正式簽降儀式、日方承諾遵守《波茨坦公告》,以及中國戰(zhàn)區(qū)日軍投降簽字禮的順利完成,隨后廣州、南京等地的受降典禮也陸續(xù)見報。
我們雖未親歷那個年代,但這些泛黃的紙頁,卻仍將一幕幕場景重現(xiàn)在眼前。
文字,是歷史的證人;報紙,是記憶的載體。它們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手中有數(shù)萬件抗戰(zhàn)藏品,每一件背后,都是一段血與淚交織的歷史??箲?zhàn)的歷史不應只存放于課本或史籍之中,更應通過展覽、紀念館,讓更多人走近真實的歷史現(xiàn)場,直面那段歲月,感受勝利的艱辛與和平的珍貴。
我是從革命老區(qū)、大山里走出來的苦孩子,能為國家,民族留下遺失在民間的文獻檔案資料,再苦再累,感覺值得,一個普通人能為國家做點事,心里舒服。
抗日戰(zhàn)爭的精神,如磐石般堅毅、如星河般璀璨,它是在危難之中凝聚起來的民族之魂——是不屈、是堅守、是萬眾一心。銘記歷史,但不止于銘記;珍惜和平,但不停留于珍惜。讓每一段故事都被傳頌,讓每一位犧牲者都不被遺忘。
唯有這樣,抗戰(zhàn)的精神才能真正生根于新時代,在我們每一次的選擇、每一次的堅守中,繼續(xù)發(fā)出光芒,溫暖而堅韌,如薪火相傳,永不斷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