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大半年內,本號不止一次提到過:神秘大國的6代機方案,至少8種起步!而且每種都足夠讓人驚艷,因此舍不得再淘汰其中的任何一種。如果物力財力足夠,那么有極大的概率,這8種都會最終達到造出實體機,并且實現(xiàn)一飛沖天的程度。但是任何一個大國,都不可能在同代機中裝備8種之多的有人駕駛超級戰(zhàn)斗機;那么如果8個超級方案都不想放棄,只有2大解決辦法:第一,就是其中最優(yōu)的幾個方案,最終落實成有人駕駛的戰(zhàn)斗機,完成量產(chǎn)裝備;然后把剩余的幾個方案,降低要求,變成無人戰(zhàn)機、無人偵察機,甚至是無人查打一體的型號來實現(xiàn)量產(chǎn)裝備!這個辦法可以最有效的調配現(xiàn)有資源,讓其中的每個方案都獲得工程實踐的機會。而現(xiàn)實中也基本會按照這個思路去落實。
第二,則是更加優(yōu)化的選擇。也就把其中最高精尖的方案,再進行深入的細化與升級,也就是在原本6代機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進化到6.5代以后版本,甚至直接向7代機靠攏。最終實現(xiàn)裝備一代,研發(fā)一代,提前探索一代的最高段位!因此截至目前,可以已經(jīng)明確首飛了2種6代機的主力型號;另外作為第3種方案中的上艦版本,有很大的概率也已經(jīng)飛上了天,唯獨缺乏最新的現(xiàn)場來證實。而不久前甚至又有所謂的第4方案,也就可變后掠翼三角錐類飛行物的新版本出現(xiàn)。目前還很難判斷到底是真實的試飛,還是純粹的P圖忽悠。現(xiàn)在更好了,居然有了所謂的第5種,也就是純粹是全對稱菱形外形的特種飛行物橫空出世!綜合分析之下,這個菱形版本,很大概率還處在純粹概念的階段。
目前就完成首飛的真實概率微乎其微!之所以如此判斷,主要在于純粹高度對稱的菱形飛行物,已經(jīng)直接跳出了傳統(tǒng)飛機的基本概念;相比于目前確定出現(xiàn)的、已經(jīng)飛上天的2種主力6代機,在綜合能力上已經(jīng)又領先了0.5代不止。可以說剛一起步就是6.5代以上,最終說是標準的7代機都完全可以夠格;如果菱形戰(zhàn)機能夠自由穿梭大氣層內外,那么說他是7.5代標準都不算過分!之所以如此定位,主要在于現(xiàn)有的首批6代機,雖然都取消了垂尾,但在水平方向的氣動外形,還大致沒有“太離譜”。也就是不論是銀杏葉的雙三角翼構型,還是怪鳥的標準蘭姆達主機翼,從視覺外形與內在氣動原理上來分析,還都算是人類基本感官中的“飛機”造型;而一旦變成一個純粹的、可以高速飛行的標準菱形,
則都不再算是飛機;再進一步,都快往UFO中去歸類了。說白了,無論是雙三角飛翼還是蘭姆達造型,它們雖然都需要電傳飛控來輔助飛行,但是在一定的高度與速度的飛行包線之內,還是可以部分實現(xiàn)自我穩(wěn)定與自我調節(jié)下的巡航飛行;而純粹的高度對稱的菱形,則近乎完全無法靠自我外形實現(xiàn)穩(wěn)定飛行:不論在起降、爬升、巡航還是降落階段,如果脫離電傳飛行控制,則立即失速墜落!由此可見,菱形飛機絕非人類飛行員可以掌控,必須依靠高度的人工智能來輔助駕駛才能飛行與作戰(zhàn)。但是菱形機的代差優(yōu)勢又是無與倫比。這就是在360度環(huán)面上,無論對手射來的雷達波中的反射波、折射波還是對隱身機來說最難對付的爬波,菱形布局都能輕易的化解!甚至可以達到最理想境界下的0反饋!
那就是徹底雷達隱身了!這是因為菱形戰(zhàn)機前后左右,甚至上下面都高度對稱,這對現(xiàn)有的任何微波波段,包括反隱身最強的米波探測都會做到近乎0反射;而其他的造型的6代機,都很難做到機身與機翼的前后邊緣絕對對稱,只有菱形能做到基本外觀絕對隱身。如果再能稍微下垂機翼尖端,兜住激波高速飛行;再實現(xiàn)5公里半徑之內的目視隱身,來無影去無蹤;試問大氣層內外,誰敢與之爭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