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宇的妻子名叫郭蓮,她于1922年嫁給了楊靖宇,只是,那時候的楊靖宇用的是本名馬尚德,而非后來那個令日軍聞風喪膽的化名“楊靖宇”。
楊靖宇不用本名,而用化名,不為別的,就為了逃避日軍的追殺,同時也讓妻兒不受自己牽連。
可楊靖宇并不知道,就在自己犧牲4年后,他的妻子還是遭了日軍的毒手。郭蓮嫁給楊靖宇的第二年,楊靖宇就考入了開封坊染工業(yè)學校。期間,他組織學生抵制英貨、日貨,扣留了縣長勾結商家的一批日貨。
校長被縣長收買后,來處置學生,楊靖宇率學生罷課,呼吁罷免無能校長。這是楊靖宇革命生涯的開端,也是一個成功的開端。
1925年,楊靖宇回到家鄉(xiāng)后,與妻子在一起的時間多了起來,他開始搞農民運動。不久,就在他的農民運動如火如荼之際,他們的兒子馬從云出生了,此間的郭蓮和楊靖宇都感到無比幸福。
1927年,郭蓮發(fā)現(xiàn)丈夫做的事情很危險,他帶領數(shù)萬農民把縣長抓了,還占領了確山縣城。那之后,楊靖宇越來越忙了,幾乎每天不著家。郭蓮害怕極了,母親也很擔心,楊靖宇安慰母親說:“你不用擔心,我們做的是正事。”
1929年春天,郭蓮為楊靖宇生下了女兒馬錦云,女兒出生僅僅5天,楊靖宇就去撫順出任特支書記。楊靖宇知道自己這一去將有太多的不確定,于是并未和她說實話,只說:“出趟遠門,會有幾年時間不能回家,家中老小,就拜托你了。”走時,他給妻子留下了一張自己的照片。
郭蓮沒想到,丈夫此去后,竟就跟人間蒸發(fā)了一般,她再也未能打探到他的任何消息。
郭蓮唯一知道的是:丈夫和國民黨是對立的,所以,他們得提防國民黨。雖然楊靖宇走后進行革命用的是化名,郭蓮也將丈夫的照片縫在女兒棉衣夾層,可他們仍舊沒有躲過國民黨的抄家追捕。
為了活下去,郭蓮帶著子女和婆母東躲西藏,她們長期靠乞討、拾荒過活。婆母去世后,她一邊設法養(yǎng)活子女,一邊不斷尋找丈夫的下落。
1944年,即楊靖宇犧牲4年后,仍在尋夫的郭蓮被日軍抓捕,遭受酷刑頭部重傷后,她被投入糞坑,最終因重傷感染去世。臨終時,她叮囑子女:“把照片藏好,等到革命勝利了找到父親……”
郭蓮至死都不知道:她的丈夫正是楊靖宇,且已經于1940年犧牲。
郭蓮辭世時,她和楊靖宇的兒子馬從云年17歲,已與方繡云結婚,女兒馬錦云年15歲。馬從云的長相與父親完全是一個模子刻出。
楊靖宇
郭蓮死后一年,因家境貧寒,馬錦云早早出嫁,她嫁給了一位農民,此后一直過著普通的生活。
馬從云組建自己的家庭后,也一直在不斷尋找父親的下落。1951年夏天的一天,馬從云和妻子方繡云正吃午飯時,突然來了幾個面善的陌生人。他們進屋后,帶頭的看著馬從云脫口道:“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此時,年24歲的馬從云完全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聊了很久后,馬從云才知道,他們花了十多年沒找到的父親,竟是已經犧牲的烈士楊靖宇。
“楊靖宇是我的父親馬尚德?”馬從云整個人都呆住了。父親終于找到了,可他卻再也見不到父親了。也是直到此時,他才完全清楚了父親犧牲的具體——
楊靖宇
父親離家后,曾換過兩個化名,一個是楊靖宇,另一個是張貫一,兩個名字都與革命、抗日有關。張貫一的意思是:牢記母親(母親姓張)養(yǎng)育之恩,一以貫之地堅持革命不動搖。楊靖宇名字的意思是:“平靖宇內,痛擊日寇,不忘初心,矢志報國?!彼∵@個化名,還因為“楊靖宇”,與“楊政委”(他的職務)聽起來很像。
他離家后直接到了撫順出任特支書記,在這里,他用張貫一的化名在露天煤礦做礦工,眼見每天都有工友被日軍打死、因礦難而死、被餓死,他開始組織礦工反對日本礦主,經過4天對峙,日本人不得不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之后不久,“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東北淪陷,他選擇率抗聯(lián)將士留在東北抗日。1932年,他所率游擊隊改編為紅32軍南滿游擊隊。第二年,他粉碎日偽軍四次圍剿,聯(lián)合攻打呼蘭鎮(zhèn),擊斃偽團長高錫甲。之后,他不斷壯大抗日隊伍,于1936年7月在密營河里任東北抗聯(lián)第一軍長兼政委。
正是在這一年,東北抗聯(lián)進入全盛時期,日本人只要聽到“楊靖宇”三個字,就瑟瑟發(fā)抖。楊靖宇身高192厘米,他行動極其敏捷,在雪地里和日本人搏殺時,經常讓日本人錯覺他是一只大而敏捷的鴕鳥,最要命的是,他的抗聯(lián)有11個師3萬多人。也因為父親他們的抗日隊伍越來越大,日軍開始在偽軍的幫助下,死命圍剿抗聯(lián)。
日軍諳熟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他們在關內扶持漢奸“制華”,關外用叛徒對付飄忽不定的抗聯(lián)。就在1938年6月,父親的抗聯(lián)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程斌叛變了,實際上,楊靖宇身邊還有其他叛徒。
程斌的叛變讓東北抗聯(lián)幾乎遭受了滅頂之災,程斌對父親太過于熟悉,他們倆,甚至只要聽槍聲就能辨別出對方。程斌叛變后,抗聯(lián)在蒙江縣的70多座密營遭到破壞,第一軍失去了宿營地、糧草、藥品、補給,他不得不離開輯安向臨江、濛江等地轉移。程斌死命追擊,為了立功,他不想給他們任何喘息機會。
可即便如此,他們仍頑強抵抗。負責追繳他們的日軍首領梅津美治郎組建了200多人的挺進隊,奮力捕殺楊靖宇等。
梅津美治郎
關東軍第二守備司令派出了7.5萬人“大討伐”,捕殺兩人的賞金已經漲到了1萬元。日軍組成一支巨大的網,誓要將楊靖宇等捕殺掉。當時的史料這樣記載日軍的“捕殺”:
“10萬關東軍、偽軍圍山封路,梳篦式拉網討伐,采取嚴厲措施切斷與老百姓的聯(lián)系,武力強迫老百姓搬離,抗聯(lián)四周荒無人煙尋找糧食困難,楊靖宇2000多人驟減到600多人?!?br/>
1940年,警衛(wèi)旅參謀丁守龍和楊靖宇的"兒子"警衛(wèi)排長張秀峰叛變。他們都是楊靖宇身邊最親近之人,他們投敵,對他而言是致命的。
當年2月15日,日軍的網開始收了,他們將楊靖宇包圍在濛江縣一處密營。在如此極端情況下,楊靖宇依舊想要突圍,他利用談判為誘餌,殺了一個日本軍官,趁機突圍。但這次突圍,讓他們的隊伍從600多人,減員到了50多人。
2月16日,重感冒的楊靖宇在山坳密營窩棚,他派去找糧的人被日偽軍殺死了。日偽軍進一步縮小包圍圈,村民進山不得帶午飯。最讓他寒心的一幕出現(xiàn)了,他偶遇的農民趙廷喜居然也成了叛徒,原本,他是托趙廷喜等人去給他買食物和棉鞋,可他們卻告密,將大隊日偽軍招來了。
2月23日那天,雙腳嚴重凍傷的楊靖宇拒絕日軍的勸降,用自己最后的子彈拼命與日偽軍搏斗,最終,他被叛徒、機槍手張奚若打中了。死時,他的手里仍舊握著考爾特式手槍,半倚在大樹上圓睜兩眼死不瞑目。
馬從云聽到父親犧牲的細節(jié)后泣不成聲,他心痛極了,同時也想道:“若母親在世時,知道父親是這樣犧牲的,該怎樣痛心??!”
影視劇中的楊靖宇
馬從云后來才知道,日軍在殺害了父親后,居然為了弄清楚他是如何在沒有任何食物補給情況下,堅持奮戰(zhàn)那么多天的。于是喪心病狂地剖開了他的腹部,并看到他的胃里有未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極端情況下,他是靠著這些活下來的……
知道的細節(jié)越多,馬從云的內心便越不能平靜。他幼年時就聽母親說起父親的一些英勇事跡,他經常想象父親,卻不知,真實的父親遠比他想象中更加高大、更加英勇無畏。
馬從云幾乎在一夜之間完全地變成了另一個人,他和妻子同時感覺自己的周身都被一種力量籠罩著。此后,馬從云一直密切關注著與父親有關的點點滴滴,他最關心的當然是父親的遺首和遺體合并的事了。
日軍拍攝的楊靖宇遺體和頭顱照片
1957年,黑龍江省暨哈爾濱市黨政軍民為楊靖宇隆重舉行遺首恭送儀式,通化市黨政軍民舉行了隆重的迎歸儀式。馬從云淚流滿面。第二年,楊靖宇的遺首和遺體正式合并安葬,楊靖宇終于永遠棲息在他所深愛的白山黑水間,守衛(wèi)著林海雪原的和平與安寧。
楊靖宇的葬禮規(guī)格極高,比肩任弼時、林伯渠、羅榮桓,他是唯一元帥規(guī)格的先烈。葬禮現(xiàn)場,毛澤東、周恩來等都前往敬獻花圈。
自打知道父親是楊靖宇后,馬從云心里都有一種壓力,他擔心自己是否配做楊靖宇的兒子,他經常對妻子和子女說:“咱是楊靖宇的后人,他是大英雄,我們也不能做孬種!”
被安排做了火車司機后,馬從云一直矜矜業(yè)業(yè),他一直拒絕組織上對他的特殊照顧。所以,即便后來患了胃癌,他也不肯耽誤一丁點工作。
1964年,正值鄭州鐵路局材料廠生產任務繁重之際,馬從云顧不得自己正病著,主動要求出差??烧窃谶@次出差途中,他因過度勞累倒在了工作崗位,享年37歲。
馬從云辭世時,妻子肚子里正懷著他們的第五個孩子。他們已出生的四個孩子,最大的年僅14歲,最小的只有5歲。
馬從云離世后,妻子方繡云獨自撫養(yǎng)著五個孩子,她常教育孩子們:“爺爺是爺爺,你們是你們,不能張揚,要低調做人?!痹谒南ば慕虒?,孩子們都非常低調,且已經在各自崗位為國家做貢獻。
2005年,靖宇縣邀請她的兒子馬繼民任縣長助理。方繡云當即召開家庭會議,在確定這一任命是正常程序,而不是組織特別對待后,她才同意兒子上任。
相比馬從云,馬錦云明顯更幸運,她得知父親就是楊靖宇后,內心很崇敬,卻并未想過靠父親榮光生活,她一直過著低調的生活。她被安排在鄭州鐵路局托兒所工作,后因家庭原因回到了河南確山老家,一直以農民的身份生活。
1985年,她加入共產黨,同年,她被確山縣政府聘為楊靖宇故居紀念館名譽館長。相比早逝的哥哥,她活到了1986年,活了57歲。
楊靖宇的眾多孫輩中,同他一樣上過戰(zhàn)場的是馬繼志,他參軍后,參加了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并榮立三等功,后轉入鄭州鐵路局,擔任火車司機直到退休。如今,他擔任了吉林省紅色故事宣講員、客座教授等職。
馬繼志
楊靖宇曾孫馬鋮明是扎根基層的選調生,他生于1996年,今年年29歲。畢業(yè)后,他放棄了大城市工作機會,選擇了曾祖父楊靖宇戰(zhàn)斗過的吉林省工作,并曾擔任磐石市煙筒山鎮(zhèn)官馬新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期間,他投身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一線,為當?shù)刈龀隽送怀鲐暙I。
楊靖宇后人
人說“根正苗紅”,楊靖宇的后人,正在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詮釋這四個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