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胤祿,是康熙帝皇十六子,本為庶出,沒有參與康熙朝的奪嫡之爭??滴?1年11月,皇四子胤禛繼承皇位后,命他掌管內(nèi)務(wù)府總管事務(wù),得以重用。雍正元年,順治帝堂兄莊親王博果鐸去世,膝下無嗣,因此雍正帝下旨讓老十六過繼為嗣,順利的承襲了和碩莊親王爵位。
那么,莊親王胤祿到綿字輩曾孫這一輩時,已經(jīng)有21位,其中有3位曾世襲鐵帽子親王。今天,來介紹一下胤祿這3位優(yōu)秀的曾孫。
一:愛新覺羅綿課(1763-1826)
綿課是乾隆二十八年出生,此時曾祖老莊王依然健在。生父則是奉國將軍永珂。乾隆三十九年,12歲的綿課經(jīng)嗣父奏明朝廷后,過繼為嗣。此時,曾祖胤祿、嗣祖父弘普都已經(jīng)不在世,莊親王是由嗣父永瑺來承襲。一旦無嗣的話,親王爵位就會花落其他直系。
乾隆四十七年,年滿20歲的綿課被授予三等侍衛(wèi),入宮當差。六年后,嗣父永瑺離世,三個月后奉旨承襲了和碩莊親王。同年,朝廷賞給他內(nèi)廷行走,掌管鑲白旗覺羅學事務(wù)。
嘉慶帝繼位后,小莊王綿課除了擔任過裕陵監(jiān)工、奉旨管理健銳營、宗人府宗令、宗人府右宗正、玉牒館總裁以外,一直在八旗中擔任職務(wù)。其中包括鑲藍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白旗、正黃旗這7個旗。
那么,道光帝繼承皇位后,綿課因事還曾被降為多羅莊郡王。兩年后,賞還親王爵。在這一朝,道光帝只讓他奉旨管理健銳營事務(wù),其他沒有授予新的官職了。
道光六年卒,年64歲,下旨追謚號為襄。
那么,說一說莊襄親王綿課的后代:
兒女:共有13個奕字輩兒子、13個女兒。其中四子奕勝封奉國將軍、七子奕睿封鎮(zhèn)國將軍、九子奕腆封奉恩將軍擔任二等侍衛(wèi)、十二子奕庚授三等侍衛(wèi)。那么,13個女兒中,次女、四女、十一女、十二女均冊封為郡主,三女冊封為郡主。
孫輩:共有15個載字輩孫子。其中載宴授七品筆帖式、載察襲奉恩將軍、載燾任二等侍衛(wèi)、載雕任七品筆帖式。
那么,溥字輩曾孫有24位。
二:愛新覺羅綿護(1783-1841)
綿護,是奉恩輔國公弘曧之孫,輔國將軍永蕃長子,乾隆四十八年出生。比道光帝出生晚9個月時間。
乾隆五十四年,父親去世后,綿護降襲奉國將軍,年僅7歲。
嘉慶三年,16歲擔任二等侍衛(wèi)。九年后,祖父弘曧去世,綿護改襲祖父爵位,降爵為不入八分輔國公。
道光十八年,56歲改襲和碩莊親王。后來在道光朝先后擔任正黃旗蒙古都統(tǒng)、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閱兵大臣,并奉旨掌管過健銳營事務(wù)。
道光二十一年卒,年59歲。
綿護早年與總兵瓜爾佳明安的女兒完成大婚,但一直沒有生育子女,沒有后代。
三:愛新覺羅綿嘩(1786-1845)
綿嘩,是莊親王綿護的二弟,也就是輔國將軍永蕃的次子。乾隆五十一年出生,20歲恩封奉國將軍。
道光二十一年,兄長去世后,無子襲爵,綿嘩承襲了兄長的莊親王爵位。同年,朝廷任命他為右翼近支族長。
道光二十五年卒,年60歲,朝廷追贈謚號質(zhì)。
莊親王綿嘩共有3個兒子,11個孫子和14個曾孫,擁有爵位的人數(shù)多達9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