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秋季節(jié),兒科門急診就跟開了“泡泡派對”似的,一群娃哭天喊地,嘴里冒泡還流著哈喇子,家長們急得團團轉。別慌,這大概率是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這對 “搗蛋兄弟” 在作祟。雖說名字聽著挺唬人,但只要咱摸清它們的底細,科學應對,娃很快就能滿血復活。今天就用嘮嗑的方式,給各位家長扒一扒這倆 “磨人精” 的真面目!
1. 先瞅 “發(fā)病暗號”:倆病的典型表演
這倆貨專挑 5 歲以下的娃下手,尤其是幼兒園的 “小不點軍團”,一傳染就是一串。剛開始都可能發(fā)點燒,但仔細瞧,戲路完全不同。
皰疹性咽峽炎堪稱 “發(fā)燒界的戰(zhàn)斗機”,娃能突然燒到 39℃以上,跟裝了個小火爐似的,退燒藥都得費點勁才能壓下去。最有辨識度的是它的 “口腔限定套餐”—皰疹只長在咽峽部,張開嘴能瞅見的軟腭、懸雍垂(倒立小舌頭)周圍和扁桃體上,一個個灰白色的小水泡,周圍紅撲撲的,過兩天水泡破了就變成黃色的小潰瘍。這時候娃可遭罪了,嘴巴疼得跟被針扎似的,吃飯?喝水?想都別想,一碰就哭,口水跟擰開的水龍頭似的往下淌,活脫脫一個 “行走的口水制造機”。不過好在這貨還算 “有底線”,手上腳上不長疹子,全身癥狀也不算太重,一般 7-10 天就偃旗息鼓了。
再看手足口病,這貨走的是 “全面開花” 路線,標志性動作就是 “手腳口” 一起出疹子,跟在娃身上搞藝術創(chuàng)作似的。它的發(fā)燒相對 “溫柔” 些,大多在 38℃左右,發(fā)燒1-2天后,嘴里先冒出皰疹或潰瘍(多在舌頭、臉頰內側和硬腭上),接著手心、腳心、屁股蛋上就會冒出紅色的小疹子或小水泡。這些疹子和水泡非常“佛系”,不疼不癢,水泡里液體很少,大概一周左右會自行消退,一般不結痂、不留疤,完全不影響娃將來當 “小帥哥”、“小美女”。不過得提個醒,如果是腸道病毒 71 型(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少數娃可能會 “畫風突變”出現重癥,比如高燒不退、精神萎靡、嘔吐、呼吸困難等,這時候別猶豫,趕緊送醫(yī)院!
2. 傳播 “小陰招”:這些坑得繞著走
這兩病都是腸道病毒搞出來的幺蛾子,傳播能力特別強,像“隱形殺手” 藏在生活里。最主要的傳播路子是 “糞-口傳播”,說直白點,就是娃摸了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啥的,然后手一癢癢就往嘴里塞,病毒就趁機溜進娃肚子里 “安營扎寨” 了。其次,還能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比如娃咳嗽、打噴嚏時,病毒就跟著飛沫在空氣中 “飛檐走壁”,被其他娃吸進去就可能中招。直接接觸娃嘴里或手上的皰疹液,也有被傳染的風險,簡直 “防不勝防”。另外,娃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喝了被污染的水,同樣也會 “中招”。
尤其在幼兒園、游樂場這些娃扎堆的地方,病毒更容易“抱團作案”。
3. 在家咋護理?這幾招得記牢
這兩病都沒特效藥,治療全靠 “對癥支持”,家長需做好護理,幫娃減輕痛苦。
退燒止痛是關鍵:娃發(fā)燒超過 38.5℃,或者因為發(fā)燒不舒服,就可以先物理降溫,比如用溫水擦擦身子、貼個退熱貼等,也可以按醫(yī)生的建議吃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燒藥。嘴巴疼得厲害時,給娃吃點溫涼的流質食物,像小米粥、牛奶、果汁啥的,千萬別給太熱、太辣、太硬的食物,那不是照顧娃,是給娃 “火上澆油” 呢。
口腔護理也不含糊:飯后讓娃用溫涼水漱漱口,保持口腔干凈。要是嘴巴疼得嗷嗷叫,可以用兒童專用的口腔潰瘍噴霧或含漱液,能暫時緩解疼痛。
千萬別讓娃脫水:鼓勵娃多喝水,要是娃實在不樂意喝,喝點口服補液鹽或適量電解質飲料也行。要是娃完全不吃飯、不喝水,半天都沒尿,那可能是脫水了,得趕緊送醫(yī)院輸液,可別耽誤了。
這里必須敲黑板提醒:千萬別給娃亂用抗生素!抗生素對病毒是 “搟面杖吹火 ,一竅不通”,用了不僅沒用,還可能有副作用,純屬幫倒忙。
4. 預防 “小竅門”:把病毒拒之門外
對付這倆貨,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做好以下幾點,能大大降低娃“中招” 的風險。
洗手得 “超認真”:飯前便后、從外面回來,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給娃洗手,而且得搓夠 20 秒(差不多就是唱一遍 “生日快樂歌” 的時間),手心、手背、手指縫、指甲縫都要洗到,別放過任何一個 “病毒藏身點”。
環(huán)境要 “常消毒”:腸道病毒很狡猾,普通的酒精根本搞不定它,必須用含氯的消毒劑,比如 84 消毒液才能把它 “KO”。娃的玩具、餐具、奶瓶每天都得用開水燙洗,家里的門把手、桌面、地板這些娃常摸的地方,也得定期用含氯消毒劑擦擦,不給病毒留活路。
少去 “人扎堆” 的地方:疾病流行期間,游樂場、商場這些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就別帶娃去了,免得碰上生病的娃被傳染,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疫苗得 “早接種”:現在有針對 EV71 型病毒的手足口病疫苗,建議 6 月齡到 5 歲的娃盡早接種,能有效預防這種病毒引起的重癥手足口病。雖然接種后不能完全避免得手足口病,但能大大降低得重癥的風險,相當于給娃加了層 “防護盾”。
增強免疫力很關鍵:讓娃睡夠覺、多吃蔬菜水果、適當運動,把身體養(yǎng)得棒棒的,病毒自然就不容易找上門了,畢竟 “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才是硬道理。
5. 這些情況,麻溜送醫(yī)院!
大多數情況下,這兩種病都能在家護理康復,但出現以下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yī):
· 持續(xù)高燒(體溫>39℃)不退;
· 精神差、嗜睡、煩躁不安,或者總是哭鬧;
· 頻繁嘔吐,不能進食進水;
· 出現抽搐、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等癥狀;
· 明顯脫水,比如尿量明顯減少、嘴唇干裂、哭時沒眼淚。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雖然咋咋呼呼,但只要家長能分清癥狀、做好護理和預防,就能讓娃少受罪。記住,發(fā)現娃不舒服別慌神,仔細觀察癥狀,該護理時精心照顧,該送醫(yī)院時絕不拖延,一定能幫娃順利闖過難關!
作者:張姍 黃玉娟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急診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