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俄羅斯空天軍接收了一架新的伊爾-76MD-90A運輸機,這是2025年首次公開報道的交付,也是自2024年12月宣布上一批交付以來的首架。
或許有人會認為,其他交付批次只是沒有對外公布,這種可能性并不完全排除。然而,6月1日,俄羅斯國防工業(yè)代表明確表示,空天軍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接收一批伊爾-76MD-90A運輸機,這表明此前確實沒有交付。
這與俄羅斯宣稱的生產速度互相矛盾:2023年交付了5架,2024年交付了6架,仍然低于計劃中的8架。也就是說,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仍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與空客A400M(2023年交付了8架,2024年交付了7架)相比,產量差距不大。
就2025年而言,目前看來這確實是首架交付的伊爾-76MD-90A。不過,未來3到4個月內預計將交付更多的運輸機,但具體要取決于生產進度。
然而,這樣的交付速度顯然難以令俄羅斯?jié)M意。俄方聲稱正在擴大生產能力,并滿足空天軍的需求以及來自中東和東亞地區(qū)潛在外國客戶的興趣。
但現(xiàn)實是,沒有任何“確認”的出口合同??紤]到俄羅斯有限的預算和戰(zhàn)爭帶來的消耗,所謂的“擴產”更可能停留在口頭上。畢竟,伊爾-76MD-90A根本不屬于俄羅斯國防優(yōu)先事項的重點領域。
總體而言,除戰(zhàn)斗機領域外,俄羅斯航空工業(yè)的現(xiàn)狀堪憂:長期受訂單短缺困擾、腐敗丑聞頻發(fā)、以及無數(shù)“馬拉松式”研發(fā)項目的拖累。原本用新機型替換舊機型的計劃,如今大多數(shù)被迫轉向對舊機型的現(xiàn)代化升級。
與早期型號相比,伊爾-76MD-90A配備了新型發(fā)動機、升級設備和俄羅斯“國產”航電系統(tǒng)。但實際情況很可能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很可能還是西方生產的零部件,雖然存在制裁,但依然能夠流入俄羅斯。
起初,伊爾-76MD-90A項目的前景似乎還不錯:原型機在2012年首飛,首架量產機在2015年交付。但批量交付卻推遲到2019年才真正開始,這種延誤也為整個項目定下了基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