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9月3日訊 濟寧市金鄉(xiāng)縣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立足本地特色資源優(yōu)勢,實施“蒜鄉(xiāng)石榴籽成長計劃”。融合打造課程、活動、文化、協(xié)同、陣地五維育人體系,有形、有感、有效推動青少年“筑基”工程深入開展。
課程體系浸潤,發(fā)揮主陣地作用
充分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全面融入德育課程和學科教學之中。在課程體系建設中強化理論知識傳授,注重情感體驗與價值觀引領,使各族青少年在日常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樹立起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認同。構建“全學科滲透+沉浸式微課”育人新模式,通過征集評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優(yōu)質(zhì)課程”210套,形成覆蓋全學科的線上“名師金課”資源庫,瀏覽量已達3.7萬次。
活動育人鑄魂,提升國家認同感
廣泛開展走訪紅色展館、觀看紅色電影、閱讀紅色書籍等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傳承王杰精神,賡續(xù)紅色基因”等系列實踐,引導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圩印?。創(chuàng)新開展“行走的思政課”“青春別樣紅”“紅領巾愛金鄉(xiāng)”等志愿服務活動1100余場次,在豐富多彩的體驗中將國家認同感和家國情懷根植于青少年心田。
文化育人潤心,提升民族自豪感
實施“一校一品”工程,開設京劇、攝影、陶藝、民族舞等藝術課堂,組建“小石榴”藝術團。舉辦民族文化節(jié),以“寓教于藝、融學于趣”的方式增強各族青少年中華民族自豪感和中華文化認同。金鄉(xiāng)縣第二實驗小學打造200米“光影助學”文化長廊——以民族之光致敬王杰精神,榮獲全國第九屆青少年“民族之光”攝影巡展最佳展區(qū),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獨特內(nèi)涵。
協(xié)同育人融情,共繪團結同心圓
創(chuàng)建“書香沁潤石榴紅”校園品牌,開發(fā)56期“民族故事匯”音頻課,創(chuàng)作《石榴夢 團結光》主題歌曲MV,不斷豐富協(xié)同育人載體。與云南、貴州、新疆等地的88所學校建立“手拉手”結對關系,通過書信聯(lián)誼、“阿拉善公益林”云植樹等300余場次交流活動,讓各地青少年在互動中不斷增進了解。
陣地育人鑄魂,構筑共有精神家園
依托魯西南戰(zhàn)役紀念館、王杰紀念館等資源,高標準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開發(fā)“傳承紅色基因”“中華文化傳承”等8條精品研學路線,每年組織120余次實地研學活動,參與師生達10萬人次;聘任1500余名紅領巾講解員,讓學生在親身講解與體驗中汲取精神力量。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深深植入各族青少年的心靈深處,為實現(xiàn)民族團結進步凝聚強大青春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張瑛瑋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