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收到一位讀者留言。
說他在乘坐澳門航空時,一位上了年紀的旅客坐在安全出口,不愿意把包放頭頂上方行李架上,還不依不饒反復指責投訴乘務員。
最后下降的時候,乘務員忍不住了,面對面哭了。
讀者當時悄悄拍了一張,并發(fā)給了我,原圖我看了,那位姑娘雙眼通紅,默默擦淚,真的很委屈。
但我還是覺得發(fā)原照片會再次對她造成傷害,所以這種方式讓大家感受下這種窒息:
是的,真的是窒息。
躲無可躲,退無可退,明明是自己占理,卻要一味地退讓。
這是我們這個圈子最痛苦的地方——不是你做錯了什么,而是你做對了所有事,卻仍然逃不過被指責的命運。
安全出口不能放包,這不是有彈性的服務問題,這是安全運行的一條底線。
不是只有中國民航才這樣,而是全世界都是如此。
這么簡單的規(guī)定,這么通俗易懂的規(guī)定,你說對面那老頭,他有什么想不開的呢?
我當年飛的時候雖然沒有被旅客氣哭過,但也在客艙里委屈過。
那種委屈怎么形容呢,就好比我闖過千軍萬馬進入到了航空公司,在為期半年的培訓里不斷被灌輸、加強“安全概念”。
結果上了飛機發(fā)現(xiàn)“安全”與“服務”之間處處是矛盾。
有矛盾無所謂,只要我們守住底線,那就可以戰(zhàn)勝矛盾。
可現(xiàn)實卻告訴我,我不得不退讓退讓再退讓。
年輕的時候我也不想退。
我大聲的、堅定的告訴旅客你是錯的!
我鏗鏘有力地告訴乘務長:他做錯了!
可航班落地回到公司呢。
旅客投訴了,公司卻說我錯了。
不,他說的不是我錯了。
而是說我“還不夠靈活”。
慢慢地,我理解了,
原來不需要恪守安全紅線,
只需要我靈活。
那什么叫靈活呢?就是服務上不能有投訴,安全上你得把面子工作做足。如果安全與服務之間發(fā)生矛盾要保服務,至于安全,看運氣。
公司最近管的比較嚴,那我就嚴管,
公司最近懶得管,那我也懶得管。
安全出口的包、放倒的座椅、遮光板、安全帶,我當面提醒一句就走,你們愛咋滴就咋滴。
如果碰到熱心的旅客,我只求你能當面給我個面子——反正我是說過了,你那個破手機能不能等我走了再打開?那個破椅背能不能等我走了再放倒?
都是被逼出來的。
可如果哪天真出了安全上的問題呢?
說句不該說的,就看哪個航班,哪套組比較倒霉。
飛機快落地了,旅客已經(jīng)開始接電話了,被其他人發(fā)網(wǎng)上去了;
飛機下降了,安全檢查結束了,一個重度顛簸旅客甩天上去了;
廚房間堆滿了行李,落地直接沖進客艙過道了;
等等。
這些事情不會發(fā)生嗎?
不,其實早都發(fā)生過。
那些組員都受到了嚴肅的處理,
可這難道是她們想這樣的嗎?
不是。
從來都不是。
對于安全這事,今天退一步,明天就退十步。
只要旅客投訴的高壓在,
那我們就只能退。
這是人性,也是慣性。
照片里這位姑娘,
作為乘務員,我覺得我們都能理解她的委屈。
我以前穿著制服的時候也想在客艙里破口大罵,
我很想罵那些不守秩序的,不遵守規(guī)定的甚至違法的旅客。
但我們不能,
我們心里有底線,但奈何背后無依靠。
所以在航班上,我們要么忍,要么哭。
不是因為脆弱,而是因為清醒地知道,哭,是我們僅存的表達方式。
當理智講不通、制度撐不住、公司又靠不上的時候,就只能流下眼淚。
她什么都沒錯。
錯的是,我們這個行業(yè)把對錯擰成了一團,只留下一個個“靈活”的人,在原地不斷的打轉(zhuǎn)和妥協(xié)。
但就算如此,我還是希望告訴我的師弟師妹們:
別怕流淚,也別怕堅持。我們哭著守住的底線,就是每位旅客,最需要的那道防線。
那些咬牙不退的瞬間,時間會記得;至于將來,一定會變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