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年,浙江省的GDP突破9萬億元,其中杭州(21860億元)、寧波(18147億元)、溫州(9718億元)、紹興(8369億元)、嘉興(7569億元)以絕對優(yōu)勢鎖定全省前五席位,五城經濟總量占全省的73%,成為浙江“經濟大省挑大梁”的核心支柱。
杭州以數字經濟為引擎,寧波依托港口與制造雙輪驅動,溫州深耕民營經濟活力,紹興推動傳統(tǒng)與新興融合,嘉興借勢長三角一體化,共同構建了多層次、高韌性的省域經濟體系。
從關鍵經濟指標看,五大城市的分化與協(xié)同特征明顯。杭州與寧波組成“雙核引擎”,人均GDP分別達17.3萬元和18.5萬元,顯著高于全省均值(13.6萬元),其中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yè)占GDP超30%,寧波則憑借舟山-寧波一體化加速,鞏固全球第一大港地位。
溫州雖人均GDP(9.7萬元)偏低,但以80%的民營經濟占比和6.3%的增速展現(xiàn)活力,新能源電池、智能裝備產業(yè)增速超20%。紹興憑借“紡織印染全國1/3份額+千億芯片產業(yè)”雙支柱,實現(xiàn)6.5%的均衡增長。
嘉興則依托毗鄰上海的區(qū)位紅利,人均GDP達13.5萬元,電子信息(聞泰科技)、新能源(晶科能源)成新增長極。值得注意的是,紹興對嘉興的領先優(yōu)勢(800億元差值)主要源于產業(yè)鏈完整性——紹興已形成從化纖紡紗到印染設計的閉環(huán),而嘉興新興產業(yè)尚處產能釋放初期。
產業(yè)特質塑造了五城核心競爭力。杭州的“數字經濟生態(tài)”以阿里、網易為龍頭,之江實驗室等平臺推動人工智能、云計算滲透至制造、金融領域。寧波的“港口+制造”模式中,綠色石化、新材料產值破萬億,國家級制造業(yè)單項冠軍企業(yè)數全國第一,舟山油氣儲運樞紐更強化大宗商品定價權。
溫州的“民企基因”催生低壓電器、鞋服全國性集群,正以“世界超市”向“智造名城”轉型。紹興的“雙軌升級”體現(xiàn)為傳統(tǒng)紡織通過“產業(yè)大腦”提質增效,集成電路(中芯紹興)帶動芯片設計-制造-封裝全鏈崛起。嘉興的“滬杭承接”聚焦科創(chuàng)成果轉化,如長三角(嘉興)數字經濟產業(yè)園吸引上海張江溢出項目,2024年高新技術投資增速居全省前列。
城市能級上,五大城市呈現(xiàn)“三核引領、梯度推進”態(tài)勢。杭州城區(qū)人口874萬,屬特大城市,集聚全省高端科創(chuàng)資源;寧波(361萬)、溫州(238萬)、紹興(217萬)為大城市,其中寧波通過前灣新區(qū)擴容加速慈溪、余姚同城化;嘉興雖經濟總量第五,但城區(qū)人口未達100萬,暫未進入大城市行列,需通過嘉善示范區(qū)等平臺提升集聚力。
面向未來,五大城市的競合格局將深刻影響浙江高質量發(fā)展。隨著浙江“415X”先進制造業(yè)集群培育深化與長三角一體化提速,五大城市將以特色化發(fā)展支撐省域均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