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社會實說。
關注我,社會百態(tài),每日分享最新觀點!
前幾天,實說寫了一篇關于“毒教材”的文章,后來又關注到不僅是教材,連《新華字典》都被“滲透”了。今天就來說一說。
事件緣于一位網(wǎng)友分享
網(wǎng)友稱,第 12 版《新華字典》中 “玩” 字注釋下的 “玩弄女性” 組詞,涉嫌違反《出版管理條例》中危害社會公德等相關條款。
此外,“腰里別著一支手槍”“孩子小成了累贅” 等表述,以及 “倭” 字詞條未收錄 “倭寇”,也被指存在問題。
網(wǎng)友們義憤填膺
網(wǎng)友們認為 “玩弄女性” 一詞將女性置于被 “玩弄” 的客體地位,充滿了對女性的歧視與侮辱,《新華字典》究竟還權威嗎?在他們眼中,字典作為知識傳播的重要載體,對青少年價值觀塑造影響深遠,此類詞匯無疑是給純潔的心靈蒙上陰影,必須剔除,否則 “遺禍無窮”。
這種不當表述會扭曲青少年對性別平等的認知,將對女性的不尊重 “潤物細無聲” 般地滲透進下一代的觀念里。
還有網(wǎng)友拿到書的時候,看到“玩”這個字的解釋后,立即就建議單位領導不要分發(fā)給學校。
也有網(wǎng)友將《新華字典》與“毒教材”事件關聯(lián)起來看,表示會不會是別有用心之人的刻意行為?這一觀點引發(fā)眾多網(wǎng)友點贊。
實說觀點
剛看到“玩弄女性”的時候,實說非常震驚,后來看了網(wǎng)友評論,細細一想,又十分后怕。因為結合近幾年毒教材事件來看,兩者太相似了。
從人教版教材中那些丑陋、神態(tài)怪異甚至帶有低俗暗示的插圖,到部分教材內(nèi)容對歷史的歪曲、對民族精神的淡化,都讓人極端憤怒。
這些毒教材與《新華字典》中的爭議表述一樣,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少年。青少年正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nèi)缤粡埌准?,教材和字典是在上面書寫的筆,錯誤、不良的內(nèi)容一旦印刻,便可能對其認知和價值觀產(chǎn)生難以磨滅的影響。
在這背后,必須警惕漢奸文化的滲透。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妄圖通過文化領域,尤其是教育環(huán)節(jié),來達到擾亂思想、破壞國家凝聚力的目的。
他們可能隱藏在教材編寫、字典修訂的隊伍之中,利用工作之便,悄然植入不良內(nèi)容。
新疆就曾出現(xiàn)過 “毒教材”,使用長達 13 年之久,其中 “漢族士兵逼維吾爾族英雄姑娘跳崖” 等瞎編橋段,以及香港舊版歷史教科書對鴉片戰(zhàn)爭的歪曲,將侵略戰(zhàn)爭淡化,甚至有美化侵略者之嫌,皆是典型的漢奸文化滲透行徑。而《新華字典》中部分令人費解的釋義,很難不讓人懷疑是否也是這種滲透的表現(xiàn)。
《新華字典》和各類教材作為文化傳承與知識傳播的核心載體,是抵御文化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容不得半點馬虎。它們面向的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每一個詞條、每一段文字、每一幅插圖,都可能成為文化入侵的切口,必須反復推敲,慎之又慎!
《新華字典》事件,為我們敲響了防范文化入侵的警鐘。文化入侵往往披著 “客觀”“多元” 的外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滲透,比飛機大炮的攻擊更具有危害性。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語言文字是文化的根基,教材字典是文化傳承的主陣地。要堅定文化自信,對任何試圖通過文化載體進行滲透的行為保持高度警惕和堅決抵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