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潤
來源:劉潤(ID:runliu-pub)
外賣大戰(zhàn),繼續(xù)升級。
7月2日,淘寶閃購宣布,啟動高達500億元的補貼計劃,在未來的12個月里直接補貼消費者和商家。緊接著,7月5日,阿里推出“超級星期六”活動,并計劃持續(xù)在未來的100天內(nèi)進行,每周六向消費者發(fā)放總額為188元的外賣消費紅包。甚至,還有“滿25減24”的大額優(yōu)惠券,“0元購”的咖啡和奶茶訂單。
天啊。這是什么概念?
2024年,美團的經(jīng)調(diào)整凈利潤,是438億元。這個數(shù)字,離500億還差著62億。這就意味著,阿里就算是把美團的外賣市場全部吃光,也很難賺回這筆巨額補貼。
既然如此,那阿里圖什么呢?500個億啊。這仗就非打不可嗎?
簡單分享我的3點看法。
1)互聯(lián)網(wǎng)戰(zhàn)爭,本質(zhì)上是一場“頻率戰(zhàn)爭”。
什么是“頻率戰(zhàn)爭”?
簡單來說就是,用戶多久才會想起你一次,多久才會使用你一次。
比如,你們家的空調(diào),多久會換一次?五年。十年。甚至更久。如果不是因為損壞、裝修、搬家,很多人可能十幾年都不會買一次空調(diào)。尤其是中央空調(diào),換起來還特別麻煩。這種頻率,是以“年”甚至“十年”為單位的。
比如,你隔多久,會買一次衣物、紙巾、零食?那肯定遠遠沒有買空調(diào)來得久。所以,你打開淘寶、京東的頻率,是以“月”或者“周”為單位的。
但是,如果是外賣呢?下了班,回到家,人都累死了,根本就不想做飯。如果是重度的外賣用戶,租房都不考慮廚房了,一天點很多次外賣。早飯,午飯,晚飯。甚至下午茶,夜宵。所以,很多人打開美團、餓了么的頻率,是以“天”甚至“半天”為單位的。
當(dāng)然,對于很多用戶來說,還有頻率更高的。比如抖音。比如共享單車。比如打車軟件。
這種“多久才會想起你一次,多久才會使用你一次”的頻率的差別,會直接決定你在用戶心中的地位。所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世界里,有一條幾乎是“鐵律”的法則。
那就是:高頻打低頻,無往不利。
比如,2014年春節(jié),微信紅包橫空出世。微信據(jù)說只用了幾天,就讓1億用戶綁定了銀行卡。而支付寶做到這個數(shù)字,花了將近十年。為什么?因為微信,是一個比支付工具高頻得多的存在。除了睡覺,很多人每個小時都會打開。既然總會打開,總是在用,那就別切來切去的了。麻煩。
理解了這條鐵律,你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今天的外賣大戰(zhàn)。
而且,當(dāng)頻率更高的美團開始以“小時達”甚至“半小時達”的服務(wù),送價格差不多、質(zhì)量也挺好的手機、電腦、口紅的時候,用戶的消費心智和習(xí)慣,是會被改變的。人們對“購物”的期待,會不可逆轉(zhuǎn)地從“隔日達”的異步體驗,轉(zhuǎn)向“即時滿足”的同步體驗。
所以,這場仗,真的是非打不可。
因為,對于阿里和京東來說,2)外賣不一定是更好的“利潤中心”,但大概率會是更好的“流量入口”。
外賣這個生意,本身其實是個難啃的骨頭。
用戶希望在保障品質(zhì)的同時,價格越低越好。商家呢?也希望平臺抽傭抽得越低越好。而奔波在路上的騎手,也希望自己每一單的價格能夠越高越好。平臺夾在中間,如履薄冰。
但是,就是這樣一樁生意,卻有著無與倫比的“流量價值”。
周末下午三點,你無聊地刷著手機,用淘寶點了一個“0元喝咖啡”的外賣。但是,在點完咖啡之后,你也不一定就會關(guān)閉淘寶。你可能會被一些其它的東西所吸引。比如,一件你收藏了很久的外套。比如,一條你一直想買的牛仔褲。比如,某個直播間里的機酒套餐。然后,一筆計劃之外的交易,可能就發(fā)生了。但是,你大概永遠不可能在旅游App里點外賣。
這就是“流量入口”的魔力。用一個本身不怎么賺錢,但使用頻率更高的業(yè)務(wù),像一塊磁鐵一樣,把用戶牢牢地吸附在自己的App生態(tài)里。然后,再通過平臺強大的運營能力,將這些活躍的流量,導(dǎo)向那些利潤豐厚,但用戶不會每天都想起來的核心業(yè)務(wù)。
這就是為什么,阿里和京東愿意為了外賣而投入巨額資源。也是為什么,他們的外賣功能,都要鑲嵌在自己的主App里,而不是再去推出一個“淘寶外賣App”、“京東外賣App”。
因為一旦分開,流量入口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
它們的邏輯,不是用淘寶和京東給外賣業(yè)務(wù)“送去”流量,而是請外賣業(yè)務(wù)為淘寶和京東“帶回”流量。
而且,阿里還不只有一個“流量入口”。阿里還有餓了么。
但是,我瞎開一個腦洞,3)再這么下去,餓了么可能真就沒了。
如果這場大戰(zhàn)一直打下去,同樣高頻,同樣做外賣業(yè)務(wù),同樣能夠提供“流量價值”的餓了么,可能就會被賦予新的使命。
也許某一天,阿里就會想到,不賺錢的流量區(qū),為什么不和利潤區(qū)合并呢?
比如,餓了么并不會倒閉,App也依然存在。因為它承載了太多的用戶習(xí)慣。但是,它和淘寶的關(guān)系,會更加接近于大眾點評和美團的關(guān)系。甚至,被直接嵌入淘寶,成為首頁的一個“功能”。就像摩拜之于美團,京東外賣之于京東,淘寶閃購之于淘寶。2025年6月,餓了么、飛豬并入電商事業(yè)部,就是一個信號。
這就意味著,餓了么在戰(zhàn)略意義上,被吸納進了一個更大的生態(tài)。在這個更大的生態(tài)里,它會用極高的頻率,發(fā)揮著巨大的流量價值。
但是,它作為獨立品牌和獨立實體的存在感,就會大大削弱。思考的問題,也就不再是“如何打敗美團”,而是“如何通過外賣場景,讓更多用戶留在淘寶,購買更多東西”。
這,或許就是餓了么未來的新使命。
當(dāng)然。我并不了解什么內(nèi)幕。純粹是推演,是瞎猜。
但是,我們確實正在見證,這幾年以來,商業(yè)世界里最慘烈的一場戰(zhàn)爭。而且很可能,沒有之一。
發(fā)生什么都不奇怪。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