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建平律師,1995年5月開始律師執(zhí)業(yè),北京市律師協(xié)會面試考核考官,北京朝陽律協(xié)刑事業(yè)務研究會委員,現(xiàn)執(zhí)業(yè)于泰和泰(北京)律師事務所,經(jīng)律師專業(yè)水平評審委員會表決通過刑事律師的專業(yè)認證,專注于刑事業(yè)務,在30余年的律師執(zhí)業(yè)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辦理刑事案件和經(jīng)濟案件的經(jīng)驗和技巧。
速裁程序適用的條件
一、法條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二條【速裁程序適用的條件】規(guī)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被告人認罪認罰并同意適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適用速裁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建議人民法院適用速裁程序。
二、條文解讀
本條是關于速裁程序適用范圍和條件的規(guī)定。
我國刑事訴訟法對于刑事審判程序的規(guī)定經(jīng)歷了從單一到多種方式的發(fā)展過程。1979年刑事訴訟法對于刑事審判程序只規(guī)定了普通程序。1996年修改刑事訴訟法時,針對改革開放以來經(jīng)濟社會情況發(fā)生較大變化,刑事案件數(shù)量也出現(xiàn)較大幅度增長,不少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比較突出的實際情況,為提高訴訟效率,更有效地、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訴訟資源,減輕當事人的訴訟負擔,使辦理疑難復雜案件的程序和辦理簡易案件的程序有所區(qū)別,將更多的訴訟資源用于疑難案件的辦理,以從總體上促進司法公正,在刑事訴訟法中增加規(guī)定了簡易程序。2012年修改刑事訴訟法時,根據(jù)新情況和司法實踐需要,對簡易程序的有關規(guī)定作了進一步補充完善。將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由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擴大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即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同時,對簡易程序的審判組織、具體程序、審理期限等規(guī)定也作了修改完善。這些規(guī)定實施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2012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實施后,司法實踐中又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情況。一方面,近年來社會治安形勢好轉,刑事案件總體穩(wěn)中有降,但我國處于經(jīng)濟轉軌、社會轉型時期,刑事犯罪總體仍呈高發(fā)態(tài)勢,各級司法機關辦理的刑事案件長期在高位運行,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較為突出。而這些刑事案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可能判處的刑罰較輕,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另一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司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和以法官、檢察院員額制為核心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與這些改革舉措相適應,進一步推動刑事案件繁簡分流,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成為司法實踐的迫切需要。同時,近年來刑事實體法也有了新的發(fā)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刑法修正案(八)(九)增加了一些處刑較輕的犯罪,如危險駕駛、使用虛假身份證件、代替考試犯罪的法定最高刑都是拘役。辦理這些輕微刑事案件的要求,也需要刑事訴訟制度及時調整跟進,探索在簡易程序的基礎上更加簡化的訴訟程序,保障司法機關實現(xiàn)簡案快審、難案精審,在確保司法公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訴訟效率。從外國的規(guī)定來看,有些國家和地區(qū)的刑事訴訟法也規(guī)定了比簡易程序更加簡化的訴訟程序,如德國、意大利的處罰令程序,我國臺灣地區(qū)的簡易判決處刑程序等。
黨中央高度重視刑事訴訟程序的改革完善,及時就有關重大問題作出決策部署。2014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完善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全國人大常委會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按照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jù)的要求,兩次作出授權決定,為有關改革推進提供法律保障。
一是,2014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決定》,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南京、杭州、福州、廈門、濟南、青島、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西安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對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被告人自愿認罪,當事人對適用法律沒有爭議的危險駕駛、交通肇事、盜竊、詐騙、搶奪、傷害、尋釁滋事等情節(jié)較輕,依法可能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案件,或者依法單處罰金的案件,進一步簡化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相關訴訟程序,并對速裁程序試點工作遵循的原則等提出了具體要求。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決定要求,2014年8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公安部、司法部制定了《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辦法》,對速裁程序試點的具體事宜作出規(guī)定,試點工作正式啟動。經(jīng)過兩年的工作,試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是,2016年9月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又通過了《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決定》,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北京等18個城市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對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人民檢察院量刑建議并簽署具結書的案件,可以依法從寬處理,并明確在上述地區(qū)開展的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按照新的試點辦法繼續(xù)試行。2016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印發(fā)了《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速裁程序試點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作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的一部分繼續(xù)試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辦法總結了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成功經(jīng)驗,根據(jù)各試點地區(qū)的普遍要求,將速裁程序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以便更好地發(fā)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功能作用。
到全國人大常委會2018年修改刑事訴訟法之前,速裁程序試點工作已經(jīng)開展了近四年。從試點工作的效果來看,這一程序符合我國司法實踐需要和刑事訴訟制度發(fā)展規(guī)律,試點工作很有必要,成效明顯。一是明顯提高了刑事訴訟效率。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就試點工作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中期報告,在試點工作的第一年中,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周期由過去的平均20天縮短至5.7天;人民法院速裁案件10日內審結的占94.28%,比簡易程序高58.4個百分點;當庭宣判率達95.16%,比簡易程序高19.97個百分點。二是認罪認罰從寬充分體現(xiàn)。刑事速裁案件被告人被拘留、逮捕的比例比簡易程序進一步下降,適用非羈押性強制措施和被判處非監(jiān)禁刑的比例則明顯提高。通過減少審前羈押,對被告人從快處理、從寬量刑,更加準確兌現(xiàn)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充分體現(xiàn)認罪認罰從寬處罰精神,有效避免“刑期倒掛”“關多久判多久”現(xiàn)象。三是當事人權利得到有效保障。在充分保障被告人程序選擇、獲得法律幫助、最后陳述等各項訴訟權利的同時,速裁程序強調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有效參與,通過調解和解、量刑激勵、法庭教育,敦促被告人退贓退賠、賠禮道歉,有效保護被害人權益,及時化解社會矛盾。適用速裁程序的案件被告人上訴率明顯低于簡易程序,檢察機關抗訴、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上訴的情況幾乎沒有發(fā)生。四是促進司法改革整體推進。通過刑事速裁案件當庭宣判、當庭送達,推動了辦案責任制的落實和訴訟文書審批制度改革,對量刑規(guī)范化、庭審實質化、法官檢察官員額制等改革舉措,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結試點工作經(jīng)驗,完善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和增加速裁程序,是這次刑事訴訟法修改的重要內容。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機構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部門,經(jīng)過充分調查研究,將試點工作中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jīng)驗固定下來,形成了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中有關速裁程序的條款。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審議和征求意見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有關部門、地方、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對近四年來刑事速裁程序試點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將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由局部試點推廣到全國實施,十分必要。根據(jù)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立法機關對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的有關規(guī)定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中有關刑事速裁程序的條款,即在刑事訴訟法第三編“審判”第二章“第一審程序”第三節(jié)“簡易程序”后增加一節(jié)“速裁程序”,用五個條文規(guī)定了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適用范圍和條件、不適用速裁程序的情形、適用速裁程序案件的具體審理程序、審理期限和發(fā)現(xiàn)不宜適用速裁程序的情形后的處理等。速裁程序的確立,對于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刑事訴訟程序體系,進一步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實現(xiàn)案件繁簡分流,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由授權試點,到納入新的試點繼續(xù)試行,再到由立法確認推廣到全國的過程,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確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jù),實現(xiàn)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相統(tǒng)一,同時遵循改革規(guī)律,實現(xiàn)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動實踐。
本條是在《認罪認罰試點辦法》的基礎上,總結試點經(jīng)驗,對刑事案件速裁程序適用的案件范圍、條件、審判組織和人民檢察院建議適用速裁程序等作了規(guī)定。
本條共分兩款。第一款是關于速裁程序適用的案件范圍和條件、審判組織的規(guī)定。對于速裁程序適用的案件范圍和條件,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把握。第一,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這一規(guī)定從管轄法院和可能判處的刑期上對適用速裁程序的案件范圍作了限定。管轄的法院限于基層人民法院,排除了中級、高級、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可能判處的刑期限于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這里規(guī)定的“可能判處”,是指根據(jù)被告人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jié)和危害程度,根據(jù)刑法有關規(guī)定的具體量刑幅度確定的刑罰。2014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決定》和2014年8月“兩高兩部”制定的《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辦法》,將速裁程序適用的案件范圍限于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或者單處罰金的案件,并限定了具體的罪名。經(jīng)過兩年的試點,試點地區(qū)普遍提出擴大適用范圍的要求。2016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授權開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的決定和2016年11月“兩高三部”制定的《認罪認罰試點辦法》,將速裁程序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并不再限制具體罪名,實踐證明是合適的,這次修改刑事訴訟法確認了這一范圍。第二,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即人民法院根據(jù)起訴書指控的事實,認為案件事實明確,定罪量刑的證據(jù)客觀全面。對于“證據(jù)確實、充分”的含義,還可以結合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來理解。速裁程序的庭審程序比簡易程序還要簡化,一般不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為確保司法公正,人民法院在決定適用速裁程序前應當對案件的證據(jù)情況進行實質性審查,確認證據(jù)確實、充分。第三,被告人認罪認罰并同意適用速裁程序。根據(jù)這次修改刑事訴訟法新增加的第十五條的規(guī)定,被告人認罪認罰,是指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愿意接受處罰。試點工作中,確認被告人認罪認罰,還要求被告人同意人民檢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議,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根據(jù)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都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法律規(guī)定;人民法院對于擬適用速裁程序的被告人,還應當審查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具結書的真實性、合法性,確保被告人理解法律規(guī)定的含義,自愿適用速裁程序。關于速裁程序的審判組織,本款明確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這與速裁程序的案件情況是相適應的,體現(xiàn)了在確保司法公正的基礎上節(jié)約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的精神。
本條第二款是關于人民檢察院建議適用速裁程序的規(guī)定。這次修改刑事訴訟法,增加了人民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案件就有關事項聽取意見、組織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提出量刑建議的規(guī)定。對于犯罪嫌疑人在審查起訴階段已經(jīng)認罪認罰,人民檢察院認為符合適用速裁程序適用條件的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在提起公訴時建議人民法院適用速裁程序。對于最終是否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由人民法院根據(jù)本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結合案件情況和被告人的意愿作出決定。
在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審議和征求意見過程中,有意見提出進一步明確速裁程序和簡易程序的關系。速裁程序和簡易程序都是相對于普通程序簡化的訴訟程序,但兩者的區(qū)別是明顯的。一是適用范圍不同,簡易程序適用于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速裁程序只適用于被告人可能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適用簡易程序要求證據(jù)充分,被告人認罪,適用速裁程序要求證據(jù)確實、充分,被告人認罪、認罰,條件更加嚴格。二是審判組織不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對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可以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也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一律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三是審判程序不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只是可以根據(jù)案件情況適當簡化。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一般不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四是審理期限不同。根據(jù)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條、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guī)定,速裁程序的審理期限比簡易程序更短。
還有的意見提出自訴案件能否適用簡易程序不明確。自訴案件由自訴人自行提起,案件沒有經(jīng)過偵查、審查起訴,人民法院在開庭前很難判斷證據(jù)是否確實、充分。同時,自訴案件自訴人與被告人往往對案件事實等存在較大爭議。此外,由于沒有檢察機關等國家機關主持,也無法在審前提出量刑建議、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從這些情況來看,自訴案件是不適合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