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安陽
萬萬沒想到,內卷最先被嚇跑的,是外企。
繼微軟關停中國區(qū)運營、強生總部遷出中國,花旗、奔馳、思科、IBM、大眾、松下削減中國區(qū)人員后,全球最大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也想從中國撤了。
這不是哪一家外企的風波,也不只是某個行業(yè)的陣痛,而是一次時代性的剝離。
外資外企的撤離還未結束。今年前5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降了13.2%。北京過去外企云集的望京,寫字樓空置的多了。
各省市住房公積金年報數(shù)據(jù)更直觀,5年來(2019-2024),除了上海,北上深外企職工人數(shù)都在減少,降幅在8%到18.5%之間。
北京外企員工減少了13.33萬人,深圳減少了15.84萬人,廣州減少了4.42萬。
一線城市之外的蘇州,外企員工減少最多,5年少了32.52萬人。
為什么一大批知名外企要撤退?
除了國際環(huán)境,一個重要原因還是被卷怕了,卷到不想跟我們玩了。
中國企業(yè)的邏輯是,一進哪個市場就先把價格壓低,甚至虧本賣,最后占領那個市場。
比如,咖啡大戰(zhàn),前有9塊9的瑞幸,后有外賣大戰(zhàn)下1塊6毛8的庫迪,喝個咖啡比喝農夫山泉還便宜。均價30塊錢一杯的星巴克,怎么拼?
汽車價格戰(zhàn)更是喪心病狂,一輛新車最低3萬塊,買車就像逛超市,賣車就像做慈善,還有呼倫貝爾市“定向補貼鴻蒙智行系車型”這種外掛,任是寶馬3系跌到十幾萬,奔馳GLC跌到二十幾萬,還是毫無招架之力。
卷到最后,外企擺擺手,惹不起,躲得起。
那些覺得外企撤出是好事,是證明東大崛起的人,非蠢即壞。
要知道,撤退的外企,帶走不只是投資,還有工廠、研發(fā)和供應鏈這些能創(chuàng)造就業(yè)和收入的崗位,
是原本等著承接沿海一部分產業(yè)轉移的中西部省份的發(fā)展機會,
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去年以來,國家多次重拳出擊,治理低效無序競爭,部署“反內卷”,就是要遏制“讓別人無路可走”的競爭局面。
因為這種狀態(tài)的背后,看似所向披靡,實則隱藏著巨大的危機,最終只會讓我們會走向孤立。
當下,貿易保護主義的陰霾籠罩全球,地緣沖突此起彼伏,通縮壓力如影隨形,普通人如何在這場風暴中守護錢袋子?
我們有份“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周為你解讀宏觀、經濟、政策、樓市等多個領域的重要動向,199元/年,全年48期,幫助大家看清趨勢,直達本質的財富信號。
最近恰逢智谷趨勢12周年慶!為回饋各位讀者朋友,現(xiàn)在訂閱,我們還將加贈——
1、《5節(jié)宏觀分析框架課(音頻)》
2、1場《下半年市場展望閉門分享》
掃碼入圈,看清趨勢,消除迷茫,僅限50個名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