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青春,是生命最熾烈的篇章;擔當,是青年最厚重的底色。當沸騰的熱血與挽救生命的責任相遇,當個人的奉獻融入集體的大愛,青春的畫卷便綻放出最動人的光彩。在濟南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青年學子張哲,他正以行動詮釋擔當,用一腔熱血赴生命之約,在奉獻中書寫著無悔的青春答卷。
—2025—
以青春之名赴熱血之約
熱血泉城
感恩遇見
張哲
在濟南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這片充滿活力與溫情的沃土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如同春風化雨,早已浸潤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機電系學子張哲,身兼國防學院班長和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負責人,深受學校濃厚公益氛圍的感召,更感肩頭沉甸甸的責任。在無償獻血這條播撒希望的道路上,他堅定前行,不僅用熱血挽袖,更以行動詮釋著青年一代的使命與擔當。
張哲(右)
生命的重量,往往在奉獻中感知。時間回溯至2022年,一張公園里“血色希望”的海報,以其無聲的力量深深叩擊著張哲的心靈?!澳愕难?,正在拯救某個生命”——這句樸素卻如驚雷般的話語,瞬間點燃了他心中那份渴望奉獻的火種。懷著激動與些許忐忑,攥著微微出汗的雙手,他毅然登上了停在公園里的獻血車。當針尖輕柔刺破皮膚,看著400毫升承載著希望的鮮血順著導管緩緩流淌,一種前所未有的莊重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觸摸到了生命的重量與傳遞的份量。
在濟南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無償獻血從來不是個人的踽踽獨行,而是一曲青年學子用熱血譜寫的集體擔當之歌。作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青馬班)的學員,張哲深知擔當需要扎根實踐、服務社會。從初次嘗試獻全血的懵懂,到如今堅持定期捐獻成分血的篤定;從一名普通的參與者,成長為肩負組織責任的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負責人,這不僅僅是身份的變化,更是責任意識的升華。三年來,22次挽袖,8800毫升殷紅的血液——這相當于兩個成年人的全身血量,是他用熱血書寫的青春擔當數(shù)字,也是他對那份生命之約最堅定的回應。
榮譽是無聲的見證,更是激勵前行的號角。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的證書、“山東省無償獻血榮譽證”的榮譽勛章,這些沉甸甸的肯定,不僅是對張哲個人堅持的褒獎,更是社會對青年學子赤誠善意的深情回響,鞭策著他繼續(xù)前行。這份擔當精神也融入了他的學業(yè)追求。他積極參加各類創(chuàng)新大賽,在科技探索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并斬獲一等獎佳績,努力將科研創(chuàng)新的熱情與公益奉獻的初心完美融合,用知識的力量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同時,他也清醒地認識到,“獻血傷身”等陳舊誤解仍是阻礙更多人挽袖獻愛的一道無形屏障。為此,他主動擔當起科普宣導的責任,利用校園宣講、社交媒體分享等多種渠道,用扎實的科學知識和自身真實的體驗,耐心細致地破除迷思。他希望讓更多同齡人明白:科學獻血,不僅能在危急時刻挽救他人生命,亦能促進自身新陳代謝,是一項利人利己的光榮事業(yè)。消除疑慮,傳遞真相,激發(fā)更多青春力量加入,這同樣是張哲作為青年學子踐行的擔當。
如今,獻血已成為張哲生命中一種恒常的節(jié)奏,如同榜樣查正翔十三年如一日的堅守,他亦愿以一顆恒久之心,守護著這份與生命的莊嚴約定?;赝麃砺?,他的每一次行動、每一點成長,都深深植根于濟南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這片崇尚奉獻、激勵擔當?shù)墓嫖滞?。未來,他將攜手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學校的引領下,讓愛與責任如江河般奔涌不息,讓公益奉獻之花在校園內(nèi)外、在更廣闊的天地間,絢爛綻放,生生不息!
掃碼分享您的故事
濟南市血液供保中心所有工作人員向每一位無償獻血者致敬!感謝您,獻血者!如果您也愿意分享您與“濟南獻血”的故事,請掃碼分享哦,請務必留下正確的聯(lián)系方式,并保持通訊暢通,以便寄送獎品,投稿即同意“濟南獻血”發(fā)布。(所投文章需為原創(chuàng))
聯(lián)系電話:0531-87085137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