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極物
極物君語:
一到夏天,中國人的胃就想捻酸呷醋。
世間五味,酸甜苦辣咸。
酸,作為五味之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口味和習慣。
“若作和羹,唯爾鹽梅”,在先秦,人們就知道應(yīng)該用鹽和梅子去給食物調(diào)味,鹽提供咸味,而梅子則提供酸味。
最古老的酸味,來自于大自然;而在人們的不懈努力之下,逐漸掌握了用糧食制作酸味的方法,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調(diào)味。
沒有嘗過酸的味覺是不完整的。味覺之外,酸還是一種情緒的表達。
在和成功擦肩而過時,心里泛起莫名得難過和遺憾,我們會把這種情緒稱為“心酸”。朋友之間交往,偶爾還要開個玩笑,捻個酸呷個醋。
酸,不僅在飯桌上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還成為情感上的一種暗喻,隱藏著我們的生活詩意。
在舊時,和豬腳姜一同上桌的,是家里有新生兒誕生的喜訊。豬腳雞蛋營養(yǎng)豐富,老姜祛風驅(qū)寒,甜醋解膩適口,用來補身,再合適不過。新媽媽坐月子的時候,廚房里總要有一煲豬腳姜,甜酸順著瓦煲透氣的小孔飄逸而出,鍋蓋被不住翻滾的甜醋咕嚕咕嚕地漫過,積著黝黑的印記。
看著只是一煲其貌不揚的豬腳姜,但其實連燉煮豬腳的甜醋都要講究。
在釀醋的時候,加入了桂皮、丁香、陳皮等種種藥材,在提供解膩口感的同時,融入活血養(yǎng)身的作用。
在醋的浸潤下,豬皮會結(jié)出一層玻璃般閃閃發(fā)亮的膠質(zhì),蹄筋被醋浸軟,夾起來顫顫地抖動,滑溜溜,軟乎乎,一口吸入,像吞下一塊甜蜜的啫喱。原本白滑的雞蛋被泡出韌勁,連蛋黃也頗為緊實,要分泌出三倍的口水才能分解。
一鍋醋,像傳家的鹵水。吃完了第一輪的雞蛋豬腳,撈凈殘渣,就著那鍋老醋,繼續(xù)熬第二輪的雞蛋豬腳,源源不絕,陸續(xù)有來,正好應(yīng)和著“添丁”的好意頭。
偶爾,來賀喜的小客人并不是完全能理解,添丁這件喜事的意義,但他們還是順著甜醋的濃香走進廚房,眨巴著眼去看灶上的豬腳姜。直到主人家舀出一碗豬腳姜,這才在蕩漾的豬蹄里止住洶涌的口水。
“食豬腳姜要講咩???”主人家笑容滿面地提醒小客人。
“添喜添喜!”在甜醋的鼓勵下,小客人反應(yīng)奇快。
在那一口偏甜的醋酸里,有著生命的延續(xù)。
三月春生,藠頭從土地里青青綠綠地冒出個尖兒來。云南的姑娘知道,這時候該挖點藠頭去做糟辣椒了。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云南人養(yǎng)成了以酸代鹽的習慣。在云貴高原生長的人,雖然愛酸,但卻少用醋。豐富的植物資源讓他們發(fā)掘出酸味的不同演繹方式。
自家產(chǎn)的辣椒剁碎,和春日的藠頭、大蒜、仔姜一起放入土壇,加蓋注水密封,一個月之后,打開土壇,便是開胃的酸辣。
每一家的辣椒配比都不一樣,百家百酸,百辣百香。五花肉切丁,煸成金黃焦脆的方塊,炒入還滴著酸汁的糟辣椒,熱辣酸香地澆在松軟的米飯上。吞一大口,酸和辣颶風一樣席卷味蕾。
“給你寄了糟辣椒,可別吃外頭的老干媽了?!?/p>
苦于水土不服的游子,總會在一罐老媽自產(chǎn)的糟辣椒里重煥生機。
為了爭取生存下去的機會,人類的適應(yīng)力是無窮無盡的。面對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黔南地區(qū)的人們端出了一鍋極其勇猛的酸——臭酸。
活魚入壇,是臭酸的傳統(tǒng)制法。在告別生命之前,活魚猛烈的游動讓土壇里的各種酸料充分混合,讓酸味更加鮮活。初次接觸臭酸火鍋的人,難免要皺起眉頭。
“沒辦法啊,這個鍋一燒起來,街坊鄰居的是有些不滿意,但畢竟還是要生活的?!?/strong>經(jīng)營臭酸火鍋的林姐,覺得酸澀也是生活的常態(tài),“它是聞著臭,吃著也挺香?!?/strong>
在荔波縣,臭酸火鍋值得配鮮嫩的食材,五花肉,豬大腸,滑豆腐,紅薯尖尖,豌豆苗,油辣椒,每一口都似乎重新打開了味覺的認知。
林姐的臭酸火鍋店馬上要交給兒子接手了?!鞍境羲嶂俏兜勒娌惶?,但我媽辛苦了這么些年,總不能讓的店砸我手里?!?/strong>林姐的兒子這樣說,“堅持做著,說不定我也可以做出自己的味道。”
火鍋店的熟客嘗過新的配方,都為這口酸豎起大拇指:“那個回味太棒了,讓人欲罷不能?!?/strong>
客人們圍坐一圈,舉起杯,就為這一桌香與臭的完美融合而慶賀。
早上酸飯中午粥,一頓不吃挺犯愁。
黃河繞著呂梁山脈和太行山脈澆潤出山西。被大山包圍的山西,水汽較少,長出了許多耐旱的作物,蕎麥、小麥……都在山西茁壯成長。
口感稍遜一籌的粗糧,在酸的幫助下,換了一副可口可親的模樣,甚至有干農(nóng)活的人,早上吸溜呼嚕吃凈一碗酸粥,可以直接干活不覺口渴。
在戰(zhàn)亂時期,百姓原本打算把米短暫地泡起來,留待以后再吃。但等他們躲過一輪征戰(zhàn),再回到家,泡在壇子里的米已經(jīng)發(fā)酵成酸。
吃,還是不吃,這是橫亙在山西人心里的大問題。
“總得吃,有得吃比沒得吃要強?!?/strong>第一個嘗試酸粥的勇士,自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經(jīng)過發(fā)酵的米粒,甚至多了順滑的口感,一個無心之舉,反而成就了一樣美味。
“擦點芥疙瘩,美得很!”
生活當頭棒喝,山西人捧酸粥相和。
天氣晴暖,嘴里就想起了山楂糕的味道。市面上賣的許多山楂糕,都軟黏且甜,似乎不放足夠的糖,就要被酸味壓倒了一頭。可是山楂,本來就應(yīng)該是酸的,單是想想,就要口舌生津的那種酸。
臨沂的山楂個大,末尾有小小的一顆五角星,微酸且糯,像吃一個小小的蘋果。
吃在嘴里,味道好極了。但人在他鄉(xiāng),總覺得這樣甜的山楂和記憶里的山楂走了形。記憶里,屋后的山上有幾棵野山楂樹。當樹上結(jié)出一個個小紅果,就要呼朋引伴,去摘山楂。
野山楂個小,味酸,甚至有些發(fā)澀。但當年的我們,個個都一把一把地吃,下山回家后,牙軟得連米飯都咬不動。
“還上山摘山楂不?”“走——”
山楂的酸汁流淌在嘴里,懷念卻不知道從何時到了心上。
南寧的酸嘢總是酸得清澈,米醋泡出來的淡淡酸味,總是讓我想起那個夏天。
我們一起走過農(nóng)院路的酸嘢攤,看見星星一樣閃亮的楊桃、刺刺的看見就要分泌口水的菠蘿。我們用不多的零花錢,在搖晃的路燈下點了木瓜和芒果,你說最喜歡脆爽的木瓜,亞熱帶的微風,你飛揚的劉海,被汗沁濕的衣襟我記了好多年。
后來,你帶著可愛的小朋友來參加同學聚會……
“一起買酸嘢?”“不了,我現(xiàn)在不喜歡吃了?!?/p>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美人難過酸嘢攤,怎么當年的一袋酸嘢,還是追不到你呢?
欲買酸嘢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酸甜苦辣咸。
甜令人展顏,苦令人皺眉,辣激得人直跳腳,咸是引子,引出了千百味鮮。而酸,朦朧而復雜,含在嘴里,欲說還休;藏在人間里,讓故事跌宕起伏。
回憶起來,你的人生又會是什么樣的滋味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